剛需買房,你需要關注4大思維模式!

合肥剛需別再亂買房了!你的購房思維要轉變。

眼下的合肥樓市,分化的其實很明顯了,剛需or改善,不管是客群還是樓盤定位,都讓人一目瞭然。

隨著越來越多的高價地項目入市,於改善購房者而言,選擇範圍越來越大。但,對剛需來說,似乎並不友好

於是很多剛需購房者會發問:合肥什麼時候放開限購?下半年會不會繼續出臺新政?合肥會不會限售?銀行房貸利率還會上調嗎?現在是買房的好時機嗎?

剛需買房,你需要關注4大思維模式!

我完全理解這種怕站崗的心理,可是,我想說,這些問題和他們所處的的實際情況是錯配的

剛需買房,你需要關注4大思維模式

剛需,即是剛性需求,指商品供求關係中受價格影響較小剛性需求的需求

那麼剛需買房,應該以怎樣的購房思維來選擇在合肥置業呢?

1不要過度依賴政策

剛需購房者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首次置業,等同於購房“小白”,這些人對樓市政策極為敏感,他們對市場、政策、環境抱有執念,非常擔心自己成為萬里挑一的接盤俠

可是,我們需要認清的一點是,對於未來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做的預判,

其實最大的變化是政策,而政策是自上而下的傳達和實行,接受就好。

剛需買房,你需要關注4大思維模式!

此外,樓市調控,定調是平穩。為了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為了可以穩定市場,讓房價平穩的控制住。

所以,對於剛需首套房而言,猜測走勢、週期性,意義不大。並且指望房價大跌這種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2居住屬性放首位,有配套加分

可能有網友會說:雖然房子是用來住的,但畢竟還有保值和增值功能,完全不考慮走勢,這也說不過去吧。

的確,房子的屬性已經摻雜投資價值,很多時候,自住和投資可以相互轉換。但,這裡仍有一個尺度

剛需買房,你需要關注4大思維模式!

對於純剛需來說,應該把房子的居住屬性放在首位,選擇的時候需要考慮的是“量化指標”。

比如,有地鐵,加分;有學校,加分;有商業,加分;有醫療,加分……

最後,綜合所有加分項,選得分最高的樓盤

這才是剛需選擇樓盤時,對項目本身最應該考慮的指標!

3價格是王道!

除了樓盤本身的品質、配套規劃外,價格也是剛需買房考慮的重點。

關於價格,不用分析那麼多的政策形勢,研究很深刻的經濟理論,只要判斷好大的市場形勢就行

那麼,價格又該如何判斷如何衡量呢?

剛需買房,你需要關注4大思維模式!

首先,剛需買房最現實的邏輯就是,我能拿多少首付?這個首付可以在哪裡買房?不是我想買哪裡,確定了這一點後再看房。

其次,看單個樓盤的時候,需要看同板塊在售新房價格情況結合競品做分析

剛需買房,你需要關注4大思維模式!

再者,還要關注二手房。在新房限價的當下,二手房就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去二手房門店看看,把你鐘意的樓盤,結合周邊的二手房做個判斷。如果你看中的樓盤價格,比周邊同等條件下的二手房低,而二手房這個掛價,是可以出手的

那麼這個價格就值得去買

並且這個價差越大,也就是二手房倒掛非常明顯的情況下,時機就越好。

所以,純剛需千萬不要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4先“上車”再“換座”

我有個朋友曾經可以8000買高新區的地鐵房,可是在看了諸多樓盤後,總覺得不是自己想要的完美樓盤,糾結猶豫。

最終,他12000買了肥西的90㎡樓盤......

第一次買房就想一步到位,一次性買個完美的房子住到老死的一天,我只能說,追求完美的房子本身就是偽需求沒有房子是十全十美的,這一點必須要認清。

剛需買房,你需要關注4大思維模式!

香港人的經驗總結:“買不了大的,就先買小的,買不了小的,就先買遠的”,不上車永遠追不上車的速度。

只有“上車"了,未來才有置換升級的機會。

畢竟,第一套房是用錢買的,第二套、第三套房就是用資產買的。沒有第一套資產,就永遠沒有“換座”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