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崇禎皇帝手上牌不壞,可惜錯失機會沒能力挽狂瀾

1644年3月19日凌晨,崇禎帝在屠殺了皇后、妃嬪、公主後,腳步凌亂地爬上了京城的制高點紫禁城北面的煤山,四周炮聲隆隆,回顧身邊,只有親信太監王承恩陪在身邊,崇禎帝心灰意冷,在煤山自縊,年僅33歲。

其實崇禎皇帝手上牌不壞,可惜錯失機會沒能力挽狂瀾

有些人認為,明朝的滅亡不能怪崇禎皇帝,他在1628年繼位,交到他手中的江山,可謂是各個派系情況複雜。由於前期明朝萬曆皇帝的對外征戰,再加上木匠皇帝的荒唐不理朝政,明朝的國庫可謂是空空如也,天啟皇帝在位期間,將朝政交給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賢,導致魏忠賢開始極力排擠打壓東林黨文官集團。崇禎皇帝繼位第一年,陝西就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所以崇禎皇帝還沒有執政呢,明朝的江山已經出現了不穩定。

其實崇禎皇帝手上牌不壞,可惜錯失機會沒能力挽狂瀾

但其實歷史也給了崇禎多次機會,如果那時他掌握住了,或許我們的歷史就要重新改寫咯。

第一次:當孫傳庭把李自成等農民軍殺得只剩十多人時,不應該放虎歸山,而是繼續絞殺殆盡;

第二次,當李自成百萬大軍攻到北京時,李自成並不想取代崇禎,相反還提出幫崇禎攻打皇太極,但條件是請求崇禎封他為西北王,給千金。但是崇禎礙於面子,拒絕了,李自成無奈之下只能繼續攻城,最後崇禎上吊。

第三次,當李自成快打到北京城時,有人勸崇禎搬到南京,或者將太子送到南京,以圖遇到不測後東山再起,但是因為崇禎的喜怒無常,在上朝時大臣不敢提出來,再加上一位不知名的二百五大臣“義正言辭”地說到不能遷都,因為有損天威,崇禎又是一個死要面子的人,所以遷都一事未能實施,錯過了最佳時間。

其實崇禎皇帝手上牌不壞,可惜錯失機會沒能力挽狂瀾

當時大明王朝的精銳是關寧鐵騎,但是一直用於對抗後金(清),其實滿洲人才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他們要得只是得到發大明朝的認可,所以崇禎大可承認其地位並封東北王。將東北給後金用作緩兵之計。再找人告訴李自成,大家都是漢人,應該一致對外,而不是內訌,並且離間李自成與皇太極的關係,坐山觀虎鬥,最終漁翁得利。

其實崇禎皇帝手上牌不壞,可惜錯失機會沒能力挽狂瀾

成王業者,需要英雄之才,有可趁之勢,能把握機遇,但是天若不遂人願,縱英雄也是枉然,歷史終究不能改變,只願崇禎在另一世界能抓住機遇力挽狂瀾。

其實崇禎皇帝手上牌不壞,可惜錯失機會沒能力挽狂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