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上的九大富商,大荔占了俩!

泾阳吴家

泾阳吴家,“裕兴重”东家,曾在四川、淮南经营盐业,在西北营运茶业。庚子年慈禧西逃西安,吴家捐银五十五两助饷,慈溪嘉许吴周氏,封为“护国夫人”和“一品夫人”。“裕兴重”在泾阳设总号,在安化、兰州有分庄,其兰州分庄负责人还做过不少年 的“总商”,长期与马合盛齐名,并在后期压倒马合盛占据陕西茶商的头把交椅,资本累积到四五十万两银子,仅吴家的府第就建了17个大院子,成为清咸丰、同治、光绪时期陕西的巨富。

1937年10月,吴怀先(吴周氏从吴家宗族过继的子嗣),将吴家大院借给中共中央青年部,办起青年干部学校,这就是著名的安吴青训班,是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和中央团校的前身。1937年10月至1940年4月,有12000余名学员从这里毕业,被誉为“青年的故乡”、“抗日干部的摇篮”。

陕西历史上的九大富商,大荔占了俩!

孝义赵家

清末文人李伯元所著《官场现形记》起笔处的原型即为渭南孝义镇赵家,“赵家是镇中富户,有一年赵老爷的一个孙子考上了状元,阖镇祝贺,另一富户方家见了眼红,也找了一个举人夫子名王仁给他儿子老三作私塾先生,在庆贺赵家孙子中举王乡绅打探制艺入官经济之道”,而实际情况是,陕商赵家由富而贵比书中所写还在富足。赵家明初利用食盐开中积累家资百万,清代以后其商号遍布四川陕西各地,涉足盐业、茶叶、当铺等行业。赵家在孝义镇有九座宅院,气势恢弘,仅院内的戏台就有七间房宽。据乔家后人乔峰泰回忆,“赵家每年赚的银子都从四川运来,这些银子经常有保镖护送,也叫镖银。一次,赵家出镖银时,先头已经进入赵家大院,后一部分还在渭河摊上,挑银子的担子足有八里路长”。

陕西历史上的九大富商,大荔占了俩!

大荔李家

大荔八女井的李家自明代以来就是富户,其家商业以布庄为主,是陕西靠贩布发家“盖省财东”的典型。李姓共四门,是由树敏、树本、树德、树口传下来的,后各立一个堂号即永远、明远、致远、志远,其中老二“明远堂”开有“万顺德”布庄。老三“致远堂”开有“万顺贵”布庄,总号设在大荔城东库道,在三原、泾阳有分号。李家靠贩布起家,有银几百万两藏在窖中。咸丰年间,仅永远堂后人李游甙捐一万两银子重修同州考院。同治元年,清军多隆阿至大荔,派兵其家银窖,一次得银一百万两。李家的发家人叫李敬,耗巨资为其家族修了占地方圆六百里长的墓地,地下全是石棺石椁,精美石雕,反映墓主生前的生活,富比王侯。

户县郭家

陕西户县商人郭仰山,秦渡镇人,“设药市镇上,而拣材精审,身亲刨炙,虽极贵品,不敢以假乱真。盖公曰:‘药之良否,人命攸关,敢儿戏乎!虽贫穷,或严冬昏夜叩门户,无不与者。’盖公又尝曰:‘命等耳,贫穷独非命乎?且病痛思药,因心急如焚也。’”

郭仰山做生意货真价实,市价不二,在远近名声遐迩,被大家尊称为“不二郭家。

板桥常家

渭南板桥常家在四川金堂县做生意,有出租土地九千亩,承租人如遇年馑歉收,只要向掌柜磕头说明情况,便租银全免,决不追缴,在当地留下很好的口碑。后土匪作乱,众人趁机抢掠店铺,唯独不抢常家。入近代后,四川军阀作乱,伙计们纷纷携银逃难归陕,不久齐聚财东门首,交银了帐。财东说:“战乱无依,你们拿去度日。”伙计们齐声回答说:“你家的银子,我们要它干什么。”

韩城党家

韩城王庄党家村的党家靠诚信发家。党家十一世党德佩早年在河南贾营做棉花生意,一次,一位云南客人运来瓦罐、瓷器,滞销不售,将货物转托党德佩,党德佩小心维护。七、八年后,云南商贩回贾营,党德佩将银钱货物一一呈上,云南客商目瞪口呆,已将此事遗忘,曰“天下竟有此伟男子”,遂拿出一笔资金帮党家发展。党家做生意一诺千金,不欺不瞒,以良好的商业信誉占领和开拓市场。

社树姚家

陕西泾阳社树姚氏,明朝中后期,姚家后裔作引商,颇得厚利。约在清朝顺治期间,姚成十二孙姚一阳,随陕西商人赴康定做茶布生意的“闯炉关”浪潮,在四川雅安设店经营,将布、盐运往川西彝族地区,销货后,即在当地购买药材、土产、运往川中销售。至康熙年间,姚昂干承其祖业,又子泸定、重庆、泸州、绵州,继而在川鄂各繁华码头及重要县城、市镇设立商栈,统一商号名曰“永聚公”。此后,其经商地域西通藏地,东延长江,在异常、沙市、汉口、苏州等重要城市所经营的商品计有布、盐、糖、茶、黑白木耳、丝绸绫罗和鹿茸、藿香、红花等珍贵药材。康熙中后期,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展“永聚公”再分出“永聚源”“永聚全”两大商号。三个商号千人之众。

定边者家

者家是定边在明清时期经营盐业并成为整个定边地区最富有的商业家族。清代,者家已经发展到有五六十只骆驼的驮队,几千只羊的羊场,在当时定边最繁华的定边西正街开有盐店、百货店、米布行和油坊,还有商路沿线开又客栈。者家的驼队雇有几十个伙计,专门从事驼运贸易。

清末,者家四兄弟将者家产业发展到极致。者家四兄弟相互分工,老大跑山西,老二管驼队,老三在家种地,管理家业,老四在镇上管理油坊店铺等,完全体现了“以商求富,以农守之”的经营理念。几年的努力,者家的银子多大堆积在拆房里像一座小山,只有一块破旧的席子盖着;从包头贩牛马所得的金叶子多到无处储藏,就埋在者家地里或房屋下。据者家后人讲,民国初年者家埋在地里的金叶子就有近20箱。

大荔温家

大荔羌白的温家在四川办盐井,家里也是大地主。有一年粮食丰收,其母看到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就不高兴的问儿子,咱家的银子怎么没有粮食多,儿子带着母亲到家里藏银子的地窖去看,看到千万两大锭的银元宝堆在那里,比丰收的粮食还多,温母竟高兴的笑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