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的碧桂园,展开“自救之路”……

“三高”的碧桂园,展开“自救之路”……

接二连三的安全事故,将碧桂园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舆论的压力使得碧桂园不得已召开媒体见面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波危机公关。

于8月3号,碧桂园在顺德总部召开全国媒体见面会,就近期外界关注问题进行集中回应。

1

负债高达9000亿?

据数据显示,碧桂园2017年度总负债9330.57亿元,负债总额相比2016年总负债5000多亿增长了几乎一倍,高达88.89%。

对此碧桂园回应称,集团有息负债仅2148亿元。

碧桂园称,对于外界关注的9300亿公司负债,是财务资产负债表总负债的余额。

其中,有3308亿属于贸易及其他应付款;3467亿属于预收账款,来自已售住房,碧桂园不存在交楼问题,因此这并不存在负债风险;

另外的有息负债2148亿为上年度报表,短期有息负债683亿。今年上半年负债略有上升,但碧桂园近五年净借贷比率在70%以下,属于非常稳健的财务指标。

“三高”的碧桂园,展开“自救之路”……

2

“高周转”问题

高负债背后是碧桂园较为激进的扩张。

快速扩张之下碧桂园的“高周转”模式备受市场质疑。

碧桂园曾有个目标,就是要一年内投资1块钱,能赚回1块钱的利润。至今来说,没有其他的任何地产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这个快速投资获得利润,还有个名头:456工作要求(碧桂园要求拿地4个月开盘,5个月回笼,6个月资金回正)。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

2017年全年,碧桂园共拿地7079万平方米,拿地金额2645亿元,规模全国第一,远超第二名万科的2812万平方米。

仅今年5月,碧桂园就在全国拿地75宗,拿地金额200.27亿元,领跑行业,而同期第二名万科仅拿地11宗。

2018年1-5月,碧桂园实现销售3346.8亿元,在港股房企中率先突破3000亿关口,紧随其后的中国恒大和万科地产,累计销售还在2000亿级别徘徊。

碧桂园对外界的高周转质疑回应称,

高周转指的是资金的高周转,来加速资金的周转速度和使用速度。“工程上,我们在确保安全质量之下,通过科学规划,将浪费、闲置时间节省下,优化工期。”

碧桂园副总裁彭志斌表示,

绝不是一些激励和高周转就可以让企业领先,人才领先,企业才能持续领先。

财务总监伍碧君在问答环节称,

碧桂园的税收贡献、社会贡献依托于高周转的贡献。只是部分管理团队对与高周转的执行有问题。

高负债不是没有原因的,高周转之下,必然承担着高风险。

“三高”的碧桂园,展开“自救之路”……

3

安全事故频发

在三四线城市楼市火爆的背景下,碧桂园快速扩张。然而,今年以来碧桂园项目却安全事故问题频发。

对于近期项目安全事故问题,碧桂园集团副总裁陈斌表示,

近期出现若干安全事故,造成工友伤亡,人身与财产损失,自己心情非常沉痛,并为对工友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表示深深的歉意。

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表示,

以后出现事故的公司项目要立即处理,不能找任何理由。“我要求组成一个50人的团队,研究一个更好的施工方法。”

 

作为“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2018年似乎一路事故不断,维权不断:

6月12日,碧桂园马来西亚新山项目遭到大量台湾业主维权,被诉讼至马来西亚房屋仲裁庭投诉,要求退房。

6月24日,上海奉贤区海湾镇碧桂园在建小区工地发生模架坍塌事故,致1人死亡9人受伤,一位51岁的工人被混凝土压死。

7月12日,杭州萧山的碧桂园项目坑基直接坍塌,基坑的裂痕延伸到了旁边居民楼的地基上,十几户业主被疏散至宾馆。

7月14日,南京碧桂园业主集聚项目营销中心,扶老携幼,在35摄氏度高温下艰难维权

7月27日,安徽六安市碧桂园施工项目再度发生事故,导致6人死亡、1人伤情危急。

……

曾经“给你一个5星级的家”的口号越来越远,却给了业主一个“五星级的坑”。

“三高”的碧桂园,展开“自救之路”……

“高负债”、“高周转”“高事故”,处于“三高”的碧桂园不仅需要自救,更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链接~

据爆料,8月3日碧桂园举行全国媒体见面会,会还没刚开完,微信朋友圈已经流传,伴手礼、香奈儿、一个厚厚的信封......等八卦不胫而走。

如果觉得对你有所帮助,可以点击关注作者-花猫财经,获取更多优质内容!

“三高”的碧桂园,展开“自救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