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薩的高原反應,讓我第一次有了會「掛」的恐懼

高原反應,簡稱高反,對於生長在平原的人,是不是就跟洪水猛獸一樣呢?

一聽說我去西藏,親戚朋友們關心的第一句話就是:有高反嗎?

在西藏的那些天,碰到的不管男的女的,只要能聊上幾句的,總也離不開高反這個詞 。在去的飛機上,坐我旁邊的四川女孩,是第二次進藏,她說要不是因為她男朋友在那裡做生意,打死都不會來第二次。因為上次進藏剛好感冒,高反的確是太厲害了,頭痛欲裂,嘴唇乾裂,在床上足足躺了半個多月。說起來她都心有餘悸!據說援藏的那些幹部,一下飛機,直接拉到醫院觀察。

在拉薩的高原反應,讓我第一次有了會“掛”的恐懼

我這次進藏,準備是比較充分的。因為之前去過九寨溝、香格里拉、稻城亞丁,對自己的高反程度有比較全面的瞭解。

是的,我是會高反的人,而且是比較強烈的那種,04年第一次去麗江都有反應,麗江的海拔才多少呀! 2007年去九寨溝,同伴沒反應,我卻在飛機上就開始吐,後來是一坐車就吐,吐得一塌糊塗,黃龍的高部都去不了,那時對高反認識不夠,由於平時有時也會暈車,以為就是暈車呢,沒文化真可怕!一直到第四天,都快離開了,才算適應。

2011年去稻城亞丁,也是反應強烈,進高原後的前兩天 ,吃什麼吐什麼,連喝水都吐,坐車那就更不用說了,晚上睡覺一翻身就吐。那一次只是吐,頭不痛,還不是很難受。全程堅持不吃藥,不吸氧,兩天後,就沒事了。但到後期,身體有點浮腫,特別是腳,兩個大腳趾都充血變紫了,很疼。

有了這麼幾次,2012年去香格里拉的時候,就心中有數了,不管導遊怎麼恐嚇,全程堅持不吃藥,不吸氧,兩天後,也沒事了。

在拉薩的高原反應,讓我第一次有了會“掛”的恐懼

這一次,我雖然更有經驗,但畢竟有同事的前車之鑑,還有很多很多朋友的忠告,所以我不敢掉以輕心,畢竟是去西藏,不是其他地區的高原,而且我是直飛拉薩,據說直飛比其他交通方式更危險。於是,我計算好生理期,並在生理週期結束後,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來調理身體,吃了一些含紅景天的藥品,同事還送了半盒“高原康”(她上次去西藏沒吃完的)。高原康的說明書上寫著進高原前半小時最好吃兩粒,我在飛機經停重慶時吃了一粒,以為準備這麼充分,這麼有經驗,一粒應該夠了。

在飛機上及下飛機後的5個鐘頭 ,一直沒事,心裡暗暗慶幸就這麼過去了!

沒想到,傍晚6點多,到了客棧,爬了三層樓後開始頭暈,7點開吐,感覺還有點低燒。一吐就感覺冷,趕緊鑽到被子裡,但卻不會因為睡著而不吐,也不會因為吐而睡不著,而且不只是翻身才吐,就這麼一陣吐一陣睡,這時吃什麼藥都沒用了,因為吃什麼都要吐出來,即使什麼都不吃也會繼續吐。我就這麼一個人在房間裡吐了睡,睡了吐,吐得連膽汁都快乾了,那種感覺跟以前的高反還真不一樣,以致於在恍惚中,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我在這裡就這麼掛了怎麼辦?

在拉薩的高原反應,讓我第一次有了會“掛”的恐懼

好在過了半夜12點,稍微有點緩解,下半夜吐的頻率就沒那麼多了。我繼續睡,一直睡到中午11點多,起床後還吐,頭也有點暈,只好放棄出門,繼續睡覺。睡到下午4點多,感覺應該沒事了才出門遊逛。

我就這麼挺過來了。接下來的幾天,偶有陣發性頭痛,晚上睡覺一般都會醒幾次,而且睡不了懶覺,每天很早就醒,起床後幾乎都會頭暈,但無大礙。期間,陸續喝了紅景天口服液,高原康沒再吃,客棧老闆送的一瓶氧氣也沒用,堅決不用,據說吸氧會有依賴性,還是增強自身抵抗力好吧。 由於這次穿了大一碼的鞋,腳也沒事,身體浮腫情況也不明顯,但在高原地區,不會覺得肚子餓,就算我連續幾天幾夜沒吃沒喝也不覺得哦。但回到廣州的那天晚上,我就要半夜起來煮稀飯了。

在拉薩的高原反應,讓我第一次有了會“掛”的恐懼

有的人高反是頭痛,有的人是嘔吐,有的人是拉肚子……

有的人一到高原就有反應,有的人到高原幾天後才有反應,有的人從始至終都不會有反應……

總之,高反, 跟性別、年齡、體質、體格、胖瘦、高矮等等等等無關,只與個體有關,是極其個性化的,就看你自己有沒免疫力了。但有一點就是:早晚溫差大,注意保暖,千萬別感冒,感冒起來就可大可小了。

在拉薩的高原反應,讓我第一次有了會“掛”的恐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