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所未聞!一場鮮有先例的「試驗」正在長寧進行……

闻所未闻!一场鲜有先例的“试验”正在长宁进行……

闻所未闻!一场鲜有先例的“试验”正在长宁进行……

長寧區正在推進一場認知症社區篩查試驗,選取江蘇路和華陽路兩個街道,分別針對戶籍老齡人口進行認知症全人群篩查和整群抽樣篩查,同時在虹橋街道開展認知症高危人群排查。三套方案同步推進,以摸清社區認知症患者底數,研究建立包括科普宣導、發現轉診、認知干預、家庭支持等在內的社區支持網絡。

長寧區副區長徐靜說,城市老齡化程度的日漸加深,讓我們無法忽視為數眾多的認知症老人和家庭。認知症長達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病程,對患者和家庭來說是過於沉重的負擔,目前國內的社會支持體系近乎空白,公共部門必須做點什麼。

長寧區今年入選了第二批國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區,獲得2997萬中央財政補助試點資金。在制定試點方案時,認知症相關的創新探索成為重頭任務之一。除了牽頭的民政部門,區衛生部門也參與到了認知症篩查試點,並動員區精神衛生中心與幾個街道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基層提供技術支持。這是長寧試點特別值得關注的一個方面。

認知症服務為什麼難做?

認知症是非常複雜的疾病,它包括神經退行性病變、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等多種類型,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是阿爾茨海默,佔認知症總數的60%以上。

闻所未闻!一场鲜有先例的“试验”正在长宁进行……

阿爾茨海默病沒有治癒之藥,越來越多人把目光轉向非藥物干預領域。

阿爾茨海默沒有治癒之藥,現有臨床藥物只能在有限程度上改善患者生存狀態。幾乎所有藥企巨頭都曾投入巨資研製新藥,但落敗案例比比皆是。距離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美金剛上市已有近15年。

藥物研發前景不明,很多人把目光更多轉向非藥物干預領域。最近幾年,國內社會對於認知症的關注有升溫趨勢,失智失能人群作為 “保基本對象”在公共政策中的現身頻次走高,從事認知症服務的社會組織和商業機構也多了起來。老齡化程度最高的中國城市上海,今年第一次在市政府實事項目中提到認知症,計劃年內在全市建設1000張認知症照護床位,藉此探索認知症專業照護的操作細則。

不論政府部門或社會力量,在開展認知症服務前都面臨幾個基礎問題:疾病的發病率、診斷率等基礎數據缺失;患者往往 “隱形”,很難找到他們並輸送服務;社會支持不成體系,做服務的人找不到合適的 “站位”,比如一個專職社區干預的社會組織,如果不能與家庭、居委會、醫院以及照護機構建立聯繫、形成配合,所做可能只是無用功。

長寧區民政局局長章維介紹,長寧的設想,是從社區這個 “小剖面”下手,通過篩查獲取基礎數據,作為公共資源配套的依據,同時,排摸調動社區內的養老和衛生資源,構築一道閉環——從最前期的社區宣導,到診斷前的早期篩查、社區預防,再到診斷後的家庭支持、專業干預、照護機構入住等等,銜接起各個環節。這個社區小閉環對於整個社會的認知症服務體系建設具有參考意義。

社區篩查難在哪裡?

參與認知症試點和“認知症友好社區”建設的三個街道,已經形成了三份不同方案。

江蘇路街道計劃對在住的戶籍老年人進行全人群篩查。江蘇路街道轄區面積1.5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萬左右,老年人口占比 34.3%。排除一部分“戶在人不在”的人員,預計篩查對象數量在1.5萬到1.6萬人左右。

華陽路街道採取整群抽樣方式,在轄區21個居委會中抽選6個,分別列入干預組和對照組,確定5000名戶籍老人作為篩查對象,每組2500人。通過家庭自查、社區初步評估、初步診斷、專科醫生確診的流程,完成對認知症患者、高風險老人、無認知障礙老人的統計。樣本不排除“戶在人不在”老年人。

虹橋街道的試點重心不在篩查,而是建立認知症社區支持體系,但他們也會進行一輪有針對性的排查,主要方式是藉助社區健康檔案,對1900名老人進行初篩和評估,其中1600人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進行,另外300人由項目組工作人員上門評估。

闻所未闻!一场鲜有先例的“试验”正在长宁进行……

上海盡美長者服務中心在虹橋街道開展的認知症活動。

不同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認知症是一系列以記憶和認知功能損害為特徵的綜合症候群,診斷過程相當複雜。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醫師李霞介紹,專科醫生確診一名認知症患者通常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診斷所用的量表厚厚一疊,如果以這個標準開展社區篩查,對專業人力的要求極高,整體成本過於高昂。

根據李霞指導華陽團隊設計的方案,抽樣完成之後,

第一環節是家庭自查,用幾分鐘時間完成量表自測,量表有兩種:含有8個問題的早期失智篩查表AD8,或是李霞在AD8基礎上改進而成的腦健康自評問卷,共10個問題。自測量表簡單、易懂、耗時少,自測結果顯示存在風險的對象進入第二環節,社區初步評估,這一步需要經過專業培訓的社工或社區醫生操作,他們主要使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平均耗時30分鐘左右。MoCA測評確定的高風險對象進入第三環節,由全科醫生進行初步診斷,診斷判定的認知障礙患者將進入最終環節,也就是專科醫生的精準診斷,確定其所的認知症類別。

社區層面的篩查目的不在於一步到位的精確診斷,而是經由家庭、社工、全科醫生逐層篩選出不同風險級別的對象,最終由專科醫生完成精確診斷。出現在這套流程中的角色,既有居委幹部、基層社工、專業社會組織,更有社區醫生,區級和市級精神衛生中心的專業醫師,大家各司其職,做自己擅長的事。

長寧區試驗很好地結合了民政與衛生兩股力量,前者瞭解基層民情、擅長基層動員,後者掌握專業技能,能夠把控科研水準。

篩查出認知症患者,然後呢?

“這麼大規模的社區篩查,在我印象裡以前沒有過。”長期關注老年健康事務的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漢升告訴記者,社區篩查很少有人願意做,一方面是因為難度高、成本大,另一方面是考慮到更重要的問題:把高危對象和患者篩查出來之後,配套服務能否跟上,“如果篩查結果只是給患者和家庭一個標籤,要醫院沒有,要照護機構沒有,要家庭支持沒有,那不是更讓他們痛苦嗎?”

虹橋街道重點研究的就是服務配套。虹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郭凱說,今年以來,虹橋街道對轄區的認知症服務資源做了一番梳理,把養老院、社區醫院、日託機構等納入認知症服務鏈條。對一家養老院進行裝修改造,增設認知症專區,安排幾十張認知症床位;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精神衛生中心及轄區附近醫療機構達成合作,確保認知症患者就診渠道暢通。街道還計劃讓超市、銀行、餐飲店等社區單位加入“認知症友好社區”行動。

闻所未闻!一场鲜有先例的“试验”正在长宁进行……

上海盡美長者服務中心在虹橋街道設立的認知症家庭支持中心。

虹橋街道是滬上為數不多的擁有認知症干預服務經驗的社區,自2014年起,街道就與專業社會組織上海盡美長者服務中心和上海剪愛公益發展中心合作,開發了不少認知症社區預防和早期干預項目,包括盡美的家庭支持服務項目,剪愛的 “剪愛驛站”剪紙活動、 “記憶學堂”認知症前期干預課程。盡美是參與此次認知症試點的社會組織,他們已經在街道開設 “認知症家庭支持中心”,為有需求的患者和家庭提供專業服務。

“做社區服務最怕 ‘撒胡椒麵’,特別是認知症群體,他們比一般人更少參與社區活動。這幾年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鎖定人群太難了,可鎖定人群是做服務的前提。”郭凱說,分層分類的社區篩查能夠解決這一困境,“讓我們變得更主動,在分配資源、設計項目的時候也更有的放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