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疫情防控精準落實 復工復產提速擴面

  發現上海“一號病人”

長寧:疫情防控精準落實 復工復產提速擴面

圖片說明:長寧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自主研發的基於“一網統管”的疾控智慧化系統近日上線。

  據長寧區消息:深夜10點30分,上海市同仁醫院於亦鳴醫生在對一位女病患的問診和觀察中,敏銳地捕捉到了幾絲隱約的線索:“來自武漢”“連續多日發熱咳嗽”“精神萎靡”,這些字眼讓於醫生腦海中亮起了“警燈”。隨後,他立刻給阿姨安排了胸片檢查,影像學表現進一步印證了於醫生的猜想,患者的兩側肺部呈現多發滲出病灶,這是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狀。於醫生立即向上報告……1月20日,這位患者被確診為上海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長寧區在接到同仁醫院的疑似病例報告後,立即啟動應急響應。“一號病人”確診後,區衛健委立即召開了區域醫療機構防控部署會,下發了防控工作方案、7個防控工作組名單、2個防治專家組名單、防治處置流程等……經醫務人員的精心診治,1月24日該患者治癒出院。與之接觸的27名醫務人員無一人感染。

  長寧區就這樣打響了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槍。

  在武漢建起首個心理諮詢室

  1月27日開始,長寧區先後派遣22名醫務人員前往武漢一線支援,這其中有護士、醫生、檢驗師和心理治療師,他們分別參加武漢金銀潭醫院、武漢三院和上海援鄂心理醫療隊工作。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武漢很多患者、醫護人員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治病救人的同時,其心理健康更需要關注。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的醫生們來到武漢市第三醫院後,爭取到一間通風良好並配備洗手池、紫外線燈等消毒設備的治療間作為主戰場,佈置起“滬鄂心連心”心理諮詢室。這間心理諮詢室裡還配備了電話、視頻連線等設備,負責普通病房患者的心理疏導和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疏導等工作。

  截至援鄂醫療隊返滬,“滬鄂心連心”心理諮詢室已開展各類心理干預300餘人次,線上查房900人次,其中重點服務醫患、家屬129人次。還製作了4期300份心理健康小報,以及各種暖心小貼士下發到各病房。與此同時,還通過“滬鄂心連心援助平臺”公眾號,在線完成了320人次的心理評估。

  精準防控,也注重人文關懷

  根據市、區相關防控工作要求,長寧區衛健委與各部門積極聯動,迅速啟動各方面防範工作。區內各醫院已落實預檢分診、發熱門診診療、居家隔離人員的管理工作。通過“三專一定”工作制度,“三專”即專線、專車、專人,“一定”定點同仁醫院,實現社區發現的發熱、呼吸道等病症人員的管理閉環。針對密切接觸者,長寧建立了“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控中心”聯組工作機制,全力做好追蹤核實、居家隔離、異常就診等工作。落實區內集中臨時留驗點、隔離點設立工作,做好集中隔離人員的醫療評估、醫療服務和生活服務。

  在科學精準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的同時,長寧區加強人性化操作,注重人文關懷,爭取市民對防疫工作的理解與配合。

  春節期間,集中隔離點尚有不少湖北籍旅客,為緩解他們的思鄉之情,隔離點飲食頗具湖北味道,天山中醫醫院還特別配送了可提高免疫力的中藥湯劑。在臨時集中留驗點,由於等待檢測報告的時間長達四五小時,而返滬人員經過舟車勞頓,還揹負著沉重的心理壓力。為此,區衛健委特別準備了取暖物資和設備,準備了麵包、酸奶等食物,還聯繫了愛心餐飲企業將餐車引入留驗點,提供24小時中西餐點餐服務。區臨時留驗點開設12天以來已為2342名旅客進行了核酸檢測。在社區居家隔離防線上,由於長寧區國際化程度較高,隨著國外疫情暴發,居家隔離的外籍人士日益增加,為此,區疾控中心製作了多語種宣傳資料,社區醫生在志願者和智能翻譯機的協助下開展溝通。

  與此同時,心理疏導也貫穿長寧區防疫一線。長寧區委宣傳部第一時間制定《關於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公眾心理疏導的工作方案》,充分發揮區域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優勢,引導群眾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區委政法委統籌8家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建立區、街鎮、居民區三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心理防控工作專班。區精衛中心制定了針對街道居委人員、一線醫護人員、民警和疾控防疫人員的心理問題干預和應對方法,併成立了一支由精神科中高級醫護人員、心理治療師、心理諮詢師、社會工作者等10名專業人員組成的區級心理援助技術督導團隊,建立分類轉介機制,完善轄區心理服務三級督導體系。長寧區多個部門在定點醫院、集中隔離點、臨時留驗點和社區也都配備了心理志願者和專業醫生,為市民提供服務。

長寧:疫情防控精準落實 復工復產提速擴面

圖片說明:春日裡的愚園路

長寧:疫情防控精準落實 復工復產提速擴面

  守護市民安心“結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社區工作者辛勤奮戰,以繡花般的精細和韌性,織起一張防疫安全網,守護市民安心的“結界”。

  長寧區第一時間成立社區工作指導組,由區民政局和區商務委牽頭,一手抓精準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17個成員單位明確15項工作任務和分工,壓實主體責任。社區工作組建立起四級聯動、定期會議、信息報送、聯絡員等四項工作制度,確保各流程、各環節無縫銜接、高效運轉。

  社區封閉管理因地制宜,分類治理

  疫情大考下,長寧區充分發揮分類治理優勢,五大類別185個居民區因地制宜開展群防群控、聯防聯控,分類施策、精準發力,為社區築起一道健康安全防線。

  為指導居民區規範開展防控,長寧區編制下發《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和《關於進一步落實居民區防疫工作的通知》,提出關於住宅小區疫情防控“十條意見”,制定“路線圖”和“說明書”,梳理形成《長寧居民區疫情防控任務清單》,涉及“封閉管理”“排摸登記”“隔離觀察”“口罩預約”“衛生消毒”“動員監督”6大類25項“規定動作”,幫助居委會對照自查。各居委會還可根據不同情況,在13項“自選動作”中選擇疊加,提升社區防疫效能。

  售後公房小區積極破解封閉式管理的難題,通過居民自我管理、委託相鄰物業代管以及財政購買第三方服務三種方式落實“應封盡封”;普通商品房小區重點關注外來人員排摸登記,嚴把小區入口,基本做到“一門進出、兩外限入、三問三登”等規範;涉外商品房小區使用中英文雙語加大科學防疫信息宣傳力度,主動跨前解決中外居民在居家隔離中遇到的生活實際困難,安撫他們的情緒;老洋房小區由居委會牽頭髮動黨員、樓組長、志願者等自治力量,對來(返)滬人員通過叩門、電話、微信等方式進行登記提醒,統籌落實防護物資;動遷安置房小區針對鄰里關係密切經常串門聚會的習慣加大宣傳引導,嚴格房屋出租和承租人員動態管理。

  嚴防境外輸入接力壓實“硬核”管理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擴散,“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已成為當前上海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作為上海境外人士居住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區,長寧區出臺了《關於加強住宅小區境外抵滬人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從加強宣傳告知、加強信息排摸、夯實封閉管理、發動聯防聯控、做好服務保障等多個方面織密社區防控網。

  為落實入境人員從艙門到家門無縫銜接,長寧區迅速集結起戰鬥力量,調動百餘名機關幹部、50餘輛車輛,承擔起做好入境人員隔離觀察接送工作,實現零差錯運轉。

  在機場駐守環節,工作人員24小時不間斷駐守浦東、虹橋兩大機場3個航站樓,記錄入境人員信息,分類留檔並與轉送人員對接;製作中英文對照版防疫健康提示、入境人員接送登記表等材料,繪製漫畫告知書、流程圖,使入境人員一目瞭然。在分流運送環節,完善無縫銜接閉環,同時組成統計小組,24小時不間斷統計入境人員信息併發送至相關街鎮,便於街鎮開展防控。在居家隔離環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居委會工作人員、民警“三人小組”上門,屬地落實14天居家隔離觀察。

  專屬暖心服務守望相助傳遞溫情

  為防止疫情期間出現社區“孤島”和治理“漏斗”,長寧始終堅持做好兜底保障,開展人性化關愛,確保疫情防控不落下一個人。

  以暖心服務滿足老年群體需求,長寧制定《長寧區養老機構預防冠狀病毒應急工作預案》和《區養老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問答貼士》。開展轄區養老機構封閉式管理,加強機構消毒及衛生防疫工作,同時發揮社區養老顧問作用,及時瞭解高齡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在買菜做飯、看病配藥、精神慰藉等方面的訴求。

  為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長寧加強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支出型貧困家庭等困難人員的排摸,並開通疫情防控期間社會救助“綠色通道”,簡化申請審核審批流程。同時,長寧區內各社會組織、公益基地發揮會員聯合力量,積極開展科普宣傳,發動物資採集,向特定群體提供心理支持、情緒疏導、政策諮詢等服務。

  最美“長寧背影”

  一組白色防護服上的塗鴉,最近溫暖了整個朋友圈,雖非出自大師之手,卻贏來無數點贊。塗鴉動畫是長寧區機場駐點的“大白”們自己畫的。

  從3月6日起,他們作為上海16個區派駐機場的工作人員,來到防疫“最前線”的浦東機場值守至今。這些熟悉的動畫形象,可以緩解工作的緊張和壓力,給“大白”們鼓勁,同時也給入境人員特別是孩子們創造熟悉輕鬆的氛圍。他們用“溫度”與“精度”跑出了疫情防控的“速度”與“力度”。

長寧:疫情防控精準落實 復工復產提速擴面

圖片說明:長寧區“一網統管”系統讓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可視化,也推動跨部門、跨層級的聯防聯控機制落地。

長寧:疫情防控精準落實 復工復產提速擴面

圖片說明:長寧區虹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一塊白板上用各國語言標註了所管轄區域8個重點國家入境返滬人員的各項數據以及工作安排情況。每個細節都不放過。

  新華街道

  責任包乾,增強社區免“疫”力

  新華街道根據市、區對社區疫情防控要求,制定“路線圖”,梳理任務清單,並因地制宜,分別針對塊區、院子、門洞、樓宇、商鋪,做到包乾到人、責任到崗,做實做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為摸清“家底”,17個居民區分別製作抗疫作戰圖,將防疫之網覆蓋到每一個網格,並進一步強化塊長責任制,要求每位塊長每天做到“一巡二聽三總四核五補”,日日更新居民區塊長防控防疫工作圖,做到常住戶、租賃戶、返滬人員、外籍人員信息清晰準確。塊長在當好“守門員”的同時,做好居民群眾的心理“疏導員”、居家隔離觀察人員的貼心“跑腿員”。

  針對43處洋房小院、沿街樓棟,相關居民區積極發揮同構化組織運作方式,統籌樓組長、黨小組長、居民小組長等力量,激發居民“我們一起守小區”的自治意識。針對街道轄區內非封閉、無物業小區較多,通過採取鄰近小區門崗合併、哨口前移等方式進行臨時封閉管理,藉助市場力量,做到人員出入可防可控。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新華街道組建樓宇防疫聯絡員隊伍,點對點指導商務樓宇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不斷完善更迭《新華街道防疫工作手冊》和“防疫工具包”。同時,會同中國銀行新華支行積極加強企業對接服務,提供企業精準的融資需求,深入研究緩解新華地區中小企業疫情之下的經營困難,還聯手一書一課推出知識大禮包,用切實的舉措提升新華營商服務能級。

  周家橋街道

  寶鋼“思維導圖”指導社區防疫

  站崗值守、排查摸底、信息登記……一次次實踐積累下,周家橋街道社區防疫“思維導圖”應運而生。這張“思維導圖”是曾在寶鋼集團工作、如今作為“特招生”任職範北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的宋鍵草擬謀劃的,他將質量管理理論中五個影響產品的主要因素“人機料法環”衍生運用到社區防疫五個維度。

  守護社區之“人”,築牢基層之“機”,籌集防疫之“料”,總結工作之“法”,鞏固防疫之“環”,周家橋街道以繡花功夫織牢社區防疫網。

  在思維導圖指引下,社區有規劃地開展防疫任務。中五居民區作為街道“架梯子”專業戶,他們在“機”上花了不少心思——疫情期間幾部施工中的電梯加裝無法開工,在建坑井的消毒及安全也是一大隱患,加上連日陰雨令其中一處坑井出現了積水現象,居委幹部立刻聯繫物業及施工方到場研究解決,確保停工期間的安全及衛生消毒工作。疫情防控期間,除了防疫物資緊俏,高齡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的急需之“料”也要保障到位。中四居民區的梁秦負責社區老齡工作,疫情期間她為90歲老人送奶票上門,還幫助有需求的老人登記預約口罩,有時還替老人家配藥。

長寧:疫情防控精準落實 復工復產提速擴面

圖片說明:虹橋街道古北黃金城道

  虹橋街道

  “企業開門七件事”服務全覆蓋

  疫情之下,上海靚語有限公司行政小王遇到了個難題,企業復工在即,他需要辦理上海市法人網上身份統一認證即“法人一證通”,卻不知需要什麼材料,到哪裡辦理。他第一時間想到了虹橋街道的樓宇“全崗通”幹部小劉。小劉通過微信告訴他,在HONG空間·黨群之家裡的營商環境服務中心就可以直接辦理,而且是“無接觸式”自助辦理,衛生又高效。

  虹橋街道營商環境服務中心成立於2019年10月,今年初又進行了一次功能提升,通過“黨建+優化營商環境”“互聯網+政務事務服務”的理念進一步整合資源、流程再造,推出了“企業開門七件事”服務:覆蓋商務服務22項、政務服務553項、個人事務326項、稅務服務5項、黨務服務8項、法務服務6項和其他事務19項,使政府服務更貼心,企業辦事更省心,白領辦事更順心。

  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中心積極對接企業需求,推出營商服務微課堂、線上主題接待和H5政策大禮包,用科技助力發展,在互聯網之上架起一座企業服務的戰“疫”連心橋。虹橋街道樓宇“全崗通”工作者也從家門口的“店小二”變為線上“店小二”,開展“虹動力”政策直播課堂。近期,中心還按需相繼推出時尚創意產業金融政策、人才政策培訓等專場課堂,全方位助力企業激發新動能。

長寧:疫情防控精準落實 復工復產提速擴面

圖片說明:北新涇街道引入AI移動菜場無人售貨巴士進小區。

  北新涇街道

  上海首批AI+社區智慧戰“疫”

  去年,北新涇街道作為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AI+社區”試點,與區科委聯手,聚焦百姓“新開門七件事”集成了一批滿足社區各方面需求的人工智能項目。疫情發生後,這些技術和產品第一時間投入社區抗疫一線,在實戰中檢驗實效。

  在AI+社區建設中,北新涇街道與區衛健委合作,試點引入了科大訊飛智能語音外呼系統,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該系統率先在街道拓展用於口罩預約通知購買、居家觀察居民語音隨訪、對企業返滬員工進行短信提醒等多方面,並匹配遴明科技智能手環,在提升效率和準確率的同時,減輕社區幹部工作負擔。

  疫情當前,對於“買汏燒”們的需求,北新涇街道引入了滬上人工智能企業深蘭科技研發的“AI移動菜場”無人售貨巴士進小區。居民們依次排隊,測溫、上車、選菜後掃碼支付,短短几分鐘就能完成購物,有效減少人員聚集風險,也滿足了日常生活所需。

  北新涇街道還將“新開門七件事”梳理成數據,導入街道社區綜合管理指揮平臺“AI社區大腦”中,充實和完善現有實有人口、住宅房屋等大數據,一方面有助於居民區對外地返滬人員的精細排查,提前感知安全隱患和服務缺口,也為即將開展的人口普查做準備;另一方面也為社區後續精細化治理奠定基礎。

  仙霞街道

  規模以上企業綜合稅收逆勢而上

  疫情陰霾下的1至2月,仙霞街道188家規模以上企業綜合稅收逆勢而上,完成約7.63億元,完成全年目標55.6%,88家規上企業稅收同比上升。街道精準服務,搶抓先機,分類施策打好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組合拳。

  街道對重點樓宇、規上企業復工復產加大跟蹤服務力度。針對防疫基本物資設備採購難,企業現金流壓力大、外地外籍員工復工難三個共性問題,充分調動各方資源,積極落實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與此同時,抓緊抓實惠企政策落地,提前開展企業財政扶持資金兌付相關工作,積極宣傳穩崗落實補貼、線上培訓補貼政策。

  精準服務也成為仙霞街道營商服務的重點。在走訪服務中,“店小二”獲悉某外資企業有意向在上海成立中國區總部,針對該企業業務拓展、機構重組的規劃,街道攜手相關部門,主動宣介長寧區域發展優勢及地區總部型企業政策,努力助推企業實現地區型總部轉型、稅收落地長寧。

  街道一方面鼓勵企業危中尋機、大力協助企業開拓新業務模式,另一方面,想方設法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對企業在疫情期間涉及社保、融資、員工管理,防疫物資儲備等一系列需求信息積極回應,加強支持保障,聯手上海銀行、建設銀行為急需融資的中小企業提供優惠利率,成功落實融資款300多萬;動員轄區國企響應號召減免租金;針對餐飲企業較多的實際,街道加強與行業監管部門條塊聯動,形成信息溝通反饋機制,建立健全“一店一檔”,確保了餐飲企業安全有序復工經營。

  新涇鎮

  “三線法則”扎牢混合社區防疫籬笆

  新涇鎮是一個超大混合型社區,有商品房、農民動遷房、售後公房、別墅區、混合型小區等33個居民區、121個不同類型的住宅小區。針對人口屬地性、人群多樣化、人員流動大的實際,新涇鎮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採取門崗線、排摸線、網格線“三線法則”落實疫情防控工作。

  在門崗線,嚴格落實臨時出入證制度是新涇鎮各居民區防疫門崗的標配。多重細分的成套出入證使複雜多樣的小區嚴而有序,且不失溫度。通協小區租戶佔50%,人員流動率超過30%,屈家橋居民區以發放“紅藍兩證”應對,紅證發給業主,由樓組長送上門;藍證發給租戶,由租戶主動登記後領取並填寫返滬日期,完善了健康觀察的信息鏈。

  在排摸線,摸清人員底數既是防疫工作的基礎,也是落實社區治理的關鍵。新涇鎮推行涉外住宅三色圖、動遷房五色圖、商品房九色圖等方法。怡景苑居民區將1458戶住戶用9種顏色作為分類,小區人員情況一目瞭然,為黨組織帶領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增強了底氣。

  新涇鎮還建立了疫情聯防聯控網格,點對點撒向樓組、居民。虹康居民區通過短信、微信平臺,推送有關返滬健康申報、口罩預約登記、病毒防範知識等,同時,大數據的收集反饋作用為疫情防控形成了預警機制,讓防疫管理更科學、更高效。

長寧:疫情防控精準落實 復工復產提速擴面

圖片說明:長寧區在集中留驗點特別開設了心理諮詢室,推出了一系列暖心服務。

  華陽路街道

  凝心聚力,築牢疫情防控“銅牆鐵壁”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華陽路街道黨工委充分發揮“軸心”作用,整合區域化黨建資源,為打贏這場戰爭提供堅實的組織領導。

  21個居民區黨組織衝鋒在前,紛紛成立黨員突擊隊,帶領樓組長、志願者當好宣傳員、排查員、互助員,在123個小區因地制宜落實“一類型一方案”的封閉式管理。樓宇園區黨組織攜手物業防疫、復工兩手抓,比如:上海多媒體廣場黨委引入紅外體溫監測儀,八八中心黨支部完善樓宇入口健康檢測“五步法”,德必易園黨支部發起組建“愛心車隊”接送員工上下班。

  與此同時,區域單位黨組織也在第一時間對接街道,強化防疫合力,截至目前,街道累計收到40餘家單位的捐款43萬元,防疫物資24000餘件,區域黨建單位還發揮各自所長,抱團取暖。美團點評黨委積極推動“無接觸配送”、沿街商鋪“安心碼”在社區落地,以智能科技助力智慧防疫;復旦大學陳灝珠院士醫學發展基金、上海健盟醫學科技服務中心、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黨委等聯合捐贈“體溫持續監測儀”,為社區一線人員提供健康保障;“虹橋智穀人工智能”“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兩個聯盟黨建專委會與“銀聯薈”聯手,為企業提供金融諮詢、政策解答等服務,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江蘇路街道

  上線首個“一網統管”防疫專頁

  2月上旬,上海首個“一網統管”防疫專頁在江蘇路街道上線,將轄區內13個居委、24處辦公樓宇(園區)、10個建設工地、近1000家沿街商鋪疫情防控信息全部納入街道城運平臺。哪些重點區域完成了每日消毒,哪些居民區防疫力量需要加強……都在一個系統、一個頁面實現了“一網統管”。

  防疫專頁共分為五個部分:一是“疫情發展和實時播報”,自動更新全國、市、區、街道疫情數據;二是“防疫力量”,動態顯示並定位工作人員防疫情況;三是任務派單,實時更新、及時處理疫情工作;四是區域地圖和重要點位;五是重要工作模塊,包括居民小區、辦公樓宇、沿街商鋪、建築工地、重點人員觀察、來滬人員動態、居民區消毒、口罩預約、小區管理、養老服務十個模塊。

  通過一塊屏幕可及時獲取市、區部門共享數據和街道主動排摸等“全數據”,後臺系統彙總並進行大數據分析研判。基於“全數據”彙總和後臺交叉分析,系統將自動生成排摸、核查、測溫、消毒等任務單,自動派發至相關工作人員手機,工作人員通過政務微信開展工作,實現一次上傳、多方共享、科技賦能、精準高效、基層減負。

  程家橋街道

  發展不停步,服務不打烊

  送政策、配物資,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程家橋街道主動跟進、跨前服務,當好“貼身店小二”。以區域黨建為引領,程家橋街道充分發揮社區黨建聯建網絡作用,發動居民區黨組織、“兩新”黨組織、黨建聯盟成員單位等,積極開展社區排查,摸清轄區企業、商鋪底數;念好樓宇企業復工“早、嚴、暖”三字經,科學安排打出“組合拳”;為轄區企業精心推出駐點服務、在線服務、組團服務“暖心三服務”,在第一時間為企業送政策、想辦法、解難題。

  自2月以來,程家橋街道共參與調研走訪企業70餘家,涉及央企、國有、民營和外資等不同類型企業。本著做好屬地服務“店小二”、政策服務“宣講員”的宗旨,街道在實地調研時現場給予政策解讀回應,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協調指導,推動惠企政策儘快落實到位。街道還以最快速度配合區相關部門,協助提前發放“十三五”政府財政補貼,衝抵企業疫情期間的運營成本。企業家們紛紛表示,“這筆資金就像及時雨,對於我們的經營是極大的支持。”

  程家橋街道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支持復工復產之外,推進項目落地建設不停擺,保障招商引資工作不掉線,為區域發展不斷積蓄新動力。目前,街道紮實有序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全面展開,已成功接洽多個重大意向項目。

  天山路街道

  71個“小包圍”確保守土有責

  因地制宜落實“封閉式管理”,確保守土有責,天山路街道轄區53個小區構建出71個“小包圍”,全部實現“一門出入”。

  天山轄區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造的老舊小區為主,為做好社區防控,街道嚴格實施封閉式管理,以小區為單位最大限度、最快速度歸併出入口。對於一些弄堂小區、串聯小區複雜情況,街道打破小區格局,和行政黨組單位、居委會、物業等逐一研究封閉式管理方案,在確保居民出行相對便捷的基礎上,做到能封盡封,合併管理。街道還細化形成6類門崗管控方案,制定下發《小區封閉式管理情況統計表》,開展“門崗通”培訓,對71個“小包圍”分別明確對應居委、門崗地址、排班人員、值守時間和督查領導,明確分工、細化職責到點、到門、到人,確保守土有責。

  此外,天山轄區還有37幢沿街房屋,涉及12個居民區,量大、面廣、分散,成為社區防控的一個難點問題。街道“告知全、技防嚴、管理實、蹲守牢、巡查密、服務暖”六措並舉,杜絕沿街樓宇、門洞管理漏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