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名字就能給上市公司帶來好運?

(原創)換個名字就能給上市公司帶來好運?

(非特別標註,文章皆為譚浩俊原創)

進入7月份以來,有多達12家上市公司發佈更名公告,澳洋科技改名澳洋健康,貴糖股份更名粵桂股份,神州易橋變更為順利辦等等。實際上,去年以來已經有超過200家公司變更簡稱。在發達市場,同樣有上市公司更名的現象。但是,在我國資本市場,上市公司更名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一種習慣、一種風氣,大有“蔚然”成風之感。上市公司熱衷更名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換個名字就能給上市公司帶來好運?

上市公司更名“蔚然”成風

據WIND數據統計,自1998年以來,上更名的市公司數量就一直在不斷增加,1998年當年滬深兩市更名的公司為67家,到了1999年,兩市改名的公司已達到100家,首次破百。而到了2015年,就擴大到了216家,2016年更是達到了242家。2017年雖有所減少,但也達到了214家,2018年至今,已經有多達149家公司更名了。進一步分析,深滬兩市已經有超過40只個股上市以來更名次數超過了5次,其中,陽煤化工更名15次,中航高科更名13次,西部資源、浪莎股份、神州數碼等更名12次。即便是業務變化、經營範圍和地點變更,一個企業也不至於如此頻繁地更名。

而從更名企業的情況來看,大致可分為這樣幾類:一是中小企業居多,這些企業的核心技術和產品逐漸落後,通過不斷更名來吸引眼球;二是業績不佳的企業,特別是ST公司更名既數量多又頻繁;三是喜歡蹭熱點的企業,看到什麼熱就通過更名來趕時髦;四是投資類上市公司,他們原本就沒有固定的產業和產品,而是通過併購等方式生存,併購一家較好的企業,就有可能更換一個名稱。

上市公司為何頻繁更名

公司名稱是一家企業的無形資產,有著一般商品所不具有的價值。,一般情況下,公司是不會輕易將名稱變更掉的。尤其是已經有了一定地位和影響的公司,更不會隨便變更公司名了。不僅不會輕易更名,而且會為名稱注入越來越多的文化元素,挖掘越來越多的文化價值。但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上市公司熱衷於更名呢?原因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換個名字就能給上市公司帶來好運?

首先,為了跟風市場熱點。不難發現,凡是更名的企業,除業務發生了很大變化的企業之外,大多與熱點有關。什麼熱點出來,就更名為哪個熱點。有一部分公司,則跟著網絡熱點在頻繁更名,通過更名,吸引眼球。最典型的莫過於多倫其次更名為“匹凸匹”,衝著當時火熱的P2P概念而去。

其二,為了“更”掉壞名聲。在更名企業中,相當一部分是受到過各種處罰和處理的,或者有過其他壞名聲的。為了擺脫負面影響,他們選擇通過更名來試圖消除影響,恢復市場對其信心。

最後,為了融資需要。有些企業,為了融資需要,就通過收購更名的方式,以便利市場融資。通過併購、資產收購等,也趁機跟風,從而推動了上市公司的更名,滋長了更名之風。

更名並不能為企業帶來“好運”

上交所公司監管部徐明磊表示,越喜歡改名字的上市公司,出現問題的概率越大。如果確實是因為重大資產重組、賣殼等原因,更名到也很正常。如順豐控股,整體業務全部變了,當然可以更名。但是,更多的上市公司在更名以後,主營業務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譬如多倫股份更名為“匹凸匹”後,連續兩年都是虧損。原實際控制人鮮言也因為不規範行為被證監會處以終身禁入證券市場重罰,這種完全靠吸引眼球的更名方式,顯然是對企業沒有任何好處的。

上市公司任性更名,已經對投資者產生了一定傷害,對市場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也引起了管理層的重視與關注。上交所與深交所先後發佈了《上市公司變更證券簡稱業務指引》和《變更公司名稱備忘錄》,上市公司變更名稱也需要按照規範進行,類似於“匹凸匹”這樣的名稱,可能不好使了。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上市公司任性的更名之風並沒有剎住。如上市公司神州易橋日前發佈公告稱,公司證券簡稱將由“神州易橋”變更為“順利辦”。上市公司指望通過更名帶來“好運”,而不想在產品、技術、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換個名字就能給上市公司帶來好運?

所以,必須進一步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進一步規範上市公司的更名行為,防止借更名進行炒作等方面的問題發生。廣大投資者也要擦亮眼晴,切不要讓名稱變更矇蔽雙眼。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