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刘备到死给赵云说的什么话才真相大白?

乡村播报橙二狗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死前说出实话。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赵云英勇神武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赵云不但勇猛过人武艺超群,最主要是他恪尽职守,身先士卒,对刘备忠心耿耿。长坂坡大战赵云一战成名,为了救出少主刘禅,面对曹操百万大军,七进七出,抢挑曹操五十员上将,就连曹操也想活捉收归己用。


后来又从孙尚香手里抢回阿斗,为蜀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有赵云,蜀汉的历史都要改写。赵云不但勇猛,而且善于征战,曾亲自指挥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是战功卓著。然而一生为蜀汉操劳的赵云,为何没做受到刘备的重用,甚至刘备在世之时都没有被封候,直到刘备去世前才道出原因,以下笔者根据几种不同说法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赵云的任职情况。赵云是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东汉末年,赵云受举荐跟随公孙瓒,但一直未得到重用。后来刘备依附公孙瓒时结识赵云,二人相见恨晚,公孙瓒上书皇帝提升刘备为别部司马,并且派遣刘备抗拒袁绍,赵云随刘备出征,掌管骑兵方队。后来赵云因兄长离世,向公孙瓒请辞,刘备与赵云依依不舍拜别。建安五年(200年),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前去依靠袁绍,赵云便到邺城投奔刘备,随后跟随刘备来到荆州。


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攻取荆州,刘备兵败,在长坂坡被追上,双方展开激战。赵云单枪匹马,面对百万曹军七进七出,救出少主阿斗,刘备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命赵云偷袭荆州成功,刘备又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建安十八年,刘备攻取益州,赵云征战有功,刘备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攻汉中,赵云与千军万马之中救出黄忠,斩杀曹军无数,赵云被封为虎威将军。


其次分析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其一刘备没有重用赵云,这一说法根源就是赵云官职与其战功不匹配,没有其他人晋升快。相对于关羽张飞,赵云职位确实有点低,刘备在徐州的时候,后来投靠曹操,关羽已经是偏将军,张飞为中郎将,这都是汉献帝封的,而此时赵云并没有官职。原因就是此时赵云并不在刘备身边,因为其兄长去世,回家了。长坂坡之战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职位依然比偏将军职位低,但张飞和关羽已经是将军。因此有人认为,赵云的职位低是因为他入职较晚,没有赶上大好晋升的时机,所以前期一直职位低。


其二也有人认为,刘备成为汉中王后,赵云毅然没有得到重用,这与赵云的出身背景有关。刘备占领成都后,赵云被任命为翊军将军,职位忠于追上关张成为将军。刘备为汉中王之后,任命马超为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关羽已去世,赵云却是虎威将军,甚至低于魏延的镇北将军。关羽张飞都不用说,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尤其是关羽,镇守荆州,可以说看守着刘备一半的家底,刘备对与关羽相当信任,而张飞也是刘备的兄弟,自然会受到重用。马超拥有西凉军,是西凉军首领马腾之子,家族实力非凡。而魏延更是荆州守将,能征善战,统领一方军队。因此有人认为,赵云之所以没有得到重用,是因为家庭背景不够强大。


其三也有人认为赵云得到刘备的重用,刘备死前才说出真话。赵云因其忠勇无双,被后世称赞。最主要是赵云识大体、顾全局。而赵云擅长单打独斗,作战勇猛,并不擅长大规模军团作战,无论是长板坡,还是随刘备入吴迎娶孙尚香,还是汉中之战,赵云都显示出超群脱俗的战斗力。因此刘备正是相中了赵云的忠勇,才把赵云留在身边做贴身护卫,也可以说是家庭保镖,在三国中只有赵云有这殊荣。


这恰恰是刘备对赵云的重用和信任,刘备之死才说出实情,《三国演义》中曾这样记载: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刘备把子孙命运,以及整个蜀国的命运都交给了赵云,足见他对赵云的重视。因此有些人认为,赵云是最得刘备赏识和重用的。

你是如何看待刘备和赵云?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武艺绝伦的赵云本在公孙瓒麾下为将,当公孙瓒派遣刘备协助田楷抵御袁绍之时,赵云受命跟随刘备,从此他执鞭坠镫,甘心为刘效劳,成了刘备的心腹爱将。当刘备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时,竟丢下妻小,自顾自往南逃命去也。当时赵云在乱军中抱着年幼的刘禅左冲右突,他孤身舍命浴血拼杀,并奋力保护甘夫人母子脱离险境。正是由于赵云的义烈与奋不顾身,才使甘氏母子幸免罹难。于是,他被刘皇叔攫升为牙门将军。

刘备取益州(四川)时,赵云先留守荆州,后随诸葛亮溯江西援,屡立战功,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

赵云不光武艺超群,能征善战,而且人品很好、思想境界更是超拔流俗,因此获得了众人的交口称赞。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赵云位居“五虎上将”序列,按关、张、赵、马、黄的位置排序,赵云仅次于关羽、张飞,高于马超、黄忠,地位和官阶都很高。

然而,在正史记载中,赵云并没有被刘备封为上将,而只被任为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一类的裨将职位。上将属于元帅级别,而将军之职与之相比落差很大。在真实的历史中,赵云的排位不仅不如马超、黄忠,就连晚于他投奔刘备、起于卒伍的新秀魏延都比他高。

赵云的能力、品格在蜀军中都是出类拔萃的,但他的官阶和待遇却不如关、张、马、黄、魏,很多人都感到迷惑不解甚至为其愤愤不平。劳苦功高、忠心耿耿的赵云因何不被刘备重用?一直以来有如下几个较具代表性的观点:

赵云虽然武功盖世,但刘备却长期让他负责保卫工作,把他当保镖用,因此很少有机会像其他人那样指挥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很难建功立业。

赵云虽然能力过人,为人却特立独行,不喜欢拉帮结派。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当初刘备与曹将夏侯惇激战博望坡时,赵云曾经生擒敌将夏侯兰。夏侯兰也是真定人,和赵云是旧交,赵因此替他在刘备面前求情,后夏侯兰归降了刘备。但事后赵云一直与同乡发小夏侯兰保持距离,只维持一般普通同事的关系。他领兵镇守桂阳时,太守赵范有一寡嫂樊氏长得颇有姿色,赵范想将她嫁给赵云,赵云再三婉拒。以此可以看出,赵云为人谨守本分,不喜搞派系倾轧,厌恶山头主义。

赵云社会关系简单,没有帮派背景,在蜀汉政权中形单影只,显得有些不合群,领导虽然对他很放心,但关键时刻也不会完全信任他,不敢让他放手去干。

刘备刚平定益州时,诸将都在兴奋地热议如何瓜分成都的房舍、田产。赵云却不识趣,建议刘备学学西汉名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的精神,说如今曹操占据中原,虎视眈眈,远比当年的匈奴更凶狠,还远未到贪图安逸享乐的时候。况且益州饱经战乱,应该把田宅发还给百姓,使其能更好的休养生息。刘备听后觉得有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如此一来,本无私心的他却无意间得罪了一大帮急欲升官发财之人。

赵云这人忠肝义胆,性格耿直,经常慷慨仗义直言,惹得领导很不高兴。当初孙权派吕蒙偷袭大举北进的关羽,导致关羽兵败身死,荆州丢失,刘备大怒,准备兴兵讨伐孙吴,想复夺荆州,同时报关羽被杀之仇。赵云再次不合时宜地拔起了逆鳞,极力劝阻说:“当今的国贼是曹操而非孙权。如果能击灭曹魏,孙权必然屈服。因此不应该因小失大,与盟友孙吴交恶,鹬蚌相争,让曹操得利”。刘备拒听忠言,执意兴兵伐吴。

虽然事后的结果证实了赵云的真知灼见,但领导决定并执意要干的事情,身为部属的你却偏偏再三阻拦,事情的结果正又如你所料,显得你比领导英明,这不是自讨没趣吗?

刘备身为蜀汉一哥,自然需要部下对他顺从和亦步亦趋,赵云有独立思考能力,而且经常提一些刘领导不喜欢听的意见、建议,还被屡次证明他比领导高明、有远见,这样的人是干才而非奴才。自古以来,类似于赵云这样的人都不被领导所喜,即便能力出众,品格高贵磊落,也一定不会得到重用的。

然而,刘备惨败彝陵后逃回白帝城,悔愧交加的他不久即病殁。临终前,刘备托孤诸葛亮、李严二臣辅佐刘禅,然后屏退众人,独留赵云一人在病榻前,对赵说:“我死后,如果有人胆敢篡逆,图谋不轨,你就代表我将其诛杀(大意,并非原文)” 。刘备留密诏给赵云,明显针对的是诸葛亮(刘备一直对他有所猜忌)。将如此重要的使命托付给赵云,说赵云不受其重用似乎又没有道理,或许刘备深谙赵云忠肝义胆,心细如发,是值得托付之人,他并非不重用赵云,只是用的地方与诸将不同罢了。

奇怪的是,刘备死后,诸葛亮似乎也不倚重智勇双全的宿将赵云。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北伐曹魏时驻军汉中,赵云随征。次年,诸葛亮出师,故意扬言蜀军要经斜谷道(陕西郿县西南)攻击关中,魏大将军曹真信以为真,就派大军前来抵御。诸葛亮命赵云、邓芝率偏师作疑兵去斜谷对抗,他自己率主力出其不意地攻打祁山(甘肃和县西北)。由于赵云的兵力薄弱,魏军却人多势众,因此在箕谷(陕西褒城)被曹真击败。但赵云沉着冷静,他聚集军队,扎营坚守,后来又亲自断后,掩护蜀军缓缓撤退,所以损失在诸路北伐蜀军中最为轻微。

马谡失街亭后,蜀国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大军撤回汉中后,损失最小的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赵云以寡敌众,并没有大败,还吸引了魏军主力很长时间,诸葛亮却有功不赏,还加以惩罚,确实令人不解。赵云一贯谦虚隐忍,不抢不争,他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仍旧安安静静的做他的镇东将军。

建兴七年(229年),赵云去世。蜀后主刘禅即位后,追谥他为顺平侯。赵云勇冠三军,对刘汉从无二心,他虽然一生不被刘备重用,仕途并不得意,但好在上天大体是公平的,他活了将近80岁,是蜀汉诸多名将中寿命最长的一位。虽然赵云活着时屡受刘备、诸葛亮打压,不得重用,但后世史家与民间对他的评价却非常崇高,也算光耀千秋了!这一切,恐怕就连当初不重用他的刘备、诸葛亮也始料未及吧?

【写作辛苦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刘备做为成熟的政治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必定以利益为中心,经过规划深谋和远虑,赵云作为刘备身边少有的武将,一直得不到刘备重用(如果上阵打仗才为重要的话),显然也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成熟政治人物的标志就是不冲动不感情用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经过精心谋划涉及的表达,也就是普通人口中常说的套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刘备作为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十分契合这样的特点。

就拿刘备曾经在赵云面前演的一出戏来说,当时赵云血呲呼拉的背着阿斗,赵云身上的血主要是别人的,曹操手底下好几员大将,像淳于导、夏侯恩这些人的,来到刘备面前。

当时的刘备不问甘、糜二夫人情况,拎起阿斗就往地上摔,这种不管家人,体恤大将的态度,虽然阿斗吃点亏,但却为刘备赢得了惜才的美名,如果说护短是自私自利的表现,那么刘备的这种举动则可以直接转化为政治资本沉淀下来。

其实刘备不重用赵云,也是在讲政治,从赵云的使用上其实就可以看出来,自打长坂坡一战,赵云一直就留在刘备身边,成了刘备的贴身保镖,不可谓不信任赵云。

但却很少让赵云在大场面大场合下抛头露面,为什么?把赵云再支出去,自己身边就没有得利的保镖了,这个保镖还非赵云莫属,其他人不行。


因为赵云背景最浅,而最讲原则,是最笃信刘备可以兴复汉室的那个人,至于其他人,人常谓好男儿志在四方,作为武将,在战场上厮杀,建功立业才是真男儿。

因此他不可能叫关羽、张飞二人当保镖,远亲近臭,作为刘备的铁杆粉丝,这两人必须给他们安排相对重要的活路,显得自己够哥们。

再就是马超,此人在西边的部落里面,威王颇高,刘备也不可能把他留在身边当家臣,太屈才。还有就是魏延、黄忠,这些都是死人堆里拉出来的打出来的老将。

刘备兴复汉室的口号固然有忽悠的一面,但手里面还是需要几个撑场面的人物,总不能把这两人栓在身边,那就真的没人可用了。

张飞看着骁勇,咋咋呼呼哪都有他,但其实极缺乏脑子,属于脑壳里脑浆不看的那种,从他的死相就可以看出来,喝醉酒被人一刀捅死了,这死法只有晕人蠢才才能遇到。

再说关羽,唯一的一次重任守荆州还给丢了,还与对家曹操眉来眼去,勾三搭四,说道不清,除了几次装逼事件比较成功,其实多赖曹操成全,要不然五关六将就是关羽的死地。


但那俩人心气高,看着跟刘备称兄道弟,稍有不慎可能就是危险分子。

只有赵云,可留在身边,保安全,保无虞!


历史三日谈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去回答,而应分开看:一方面,与关张马黄四位相比赵云的军职确实偏低,这是历史事实,不需要再分辨;另一方面,造成赵云军职偏低是有历史原因的,不能因此说刘备或诸葛亮不重用赵云。



赵云一生军职偏低是历史事实,不能否认这一点,也不需要去辩解

赵云与刘备相识,是在他们共同依附于公孙瓒期间,那时刘备的军职是别部司马,相当于独立团团长,史书没有说关羽、张飞当时的具体军职,估计属于营长、连长一类,赵云的军职也没说,关张赵大约同级。

刘备当上徐州刺史后地位实现了首次飞跃,关、张职务随之提高,关羽甚至代理过郡太守。刘备不久后投奔曹操,曹操以朝廷的名义正式任命他为左将军,相当于朝廷的大军区司令,任命关羽为偏将军,相当于副军长;任命张飞为中郎将,相当于师长。赵云因不在刘备身边,没有军职。


官渡之战期间赵云复归,但没有说他的具体军职。赤壁之战前的长坂坡一战赵云表现英勇,

刘备临阵提拔他为“牙门将军”,但此职应为“牙门将”之误,因为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派赵云收服荆州江南四郡,职务才是偏将军,相当于副军长,而这时关、张已是将军。

刘备占据成都,赵云被提拔为翊军将军,相当于军长,追上了关、张二人。


刘备汉中称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以上是
“四方将军”,相当于东西南北四大战区司令,但赵云仍为翊军将军。

刘备成都称帝,拜马超为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以上二人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关羽已故,赵云的军职还是翊军将军,地位低于军界新星、镇北将军魏延。

后主继位后赵云的军职才有所上升,先后任征南将军、镇东将军,相当于战区副司令,低于四方将军,也低于当时的骠骑将军李严、车骑将军刘琰、左将军吴壹、征西大将军魏延等人。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赵云负责由秦岭栈道发起佯攻,不利,被贬为镇军将军,又当了一名军长,直至去世。

赵云军职偏低是有历史原因的,不是刘备或诸葛亮刻意打压的结果

从以上赵云军职变化可以看出,与“五虎上将”中的其它几人相比他的军职的确很低,甚至与一些后起之秀相比也是偏低的,但这都是有原因的,可以分前后两个时期分别看。


从前期看,赵云结识刘备较早,比诸葛亮早了十几年,在刘备集团可以称为老资格,但中间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赵云离开了刘备,原因是他兄长去世,要回家乡料理丧事,这段时间大约有七、八年,而在这段时间里关、张一直追随刘备,去平原、战郯城、守小沛、镇徐州,军功不断增多,军职不断上升,等赵云以布衣百姓的身份再次回归于刘备时,关、张已是副军长、师长这个级别了,他们之间军职有悬殊自然可以理解。

从后期看,刘备称王称帝时赵云的军职刚刚“一路小跑”地追上关、张,四方将军的人选中马超无论如何算一个,他早已是天下名将,关、张当然也得算,剩下一个位置可以给赵云,但他刚刚被提升为翊军将军,不宜再升,恰恰有一位汉中之战中大放异彩的黄忠在那里,于是给了黄忠。


诸葛亮主持蜀汉军政后对赵云十分倚重,赵云的军职立即得到提升,但由于赵云起点偏低,不益越级提拔,只能一级一级来,只可惜赵云去世又有些太早。

赵云军职虽然不算很高,但他在刘备和诸葛亮心中的分量却一点儿都不低

刘备对赵云非常欣赏,在这方面丝毫不亚于关、张。赵云与刘备第一次分别,以后还能不能相见难以预料,刘备对赵云依依不舍,“捉手而别”,赵云深受感动,对刘备说:“终不背德也。”

赵云再次回归,刘备特别高兴,一刻都舍不得离开赵云,怕他再走,“与云同床眠卧”。


长坂坡之战,刘备与赵云走失,刘备身边有人说赵云投降敌人了,刘备听完很生气,用手戟敲打说话的那个人:
“子龙不弃我走也!”

刘备率兵入益州,考虑到后方需要有个持重、靠得住的人协助诸葛亮,所以特意把赵云留了下来。刘备后来东征孙权也没有带赵云,有人认为这是对赵云不信任,其实不对,刘备安排赵云镇守江州,等于把自己的退路交给了赵云,事实证明这一安排非常及时重要。

诸葛亮对赵云更是看中,设立四方将军时诸葛亮曾委婉地为赵云争取了一下,他提出如果选了黄忠,关羽会不高兴,其实关羽不高兴是次要的,诸葛亮想把剩下的一个位子给赵云,但黄忠在汉中之战中功劳实在太突出,他本人的资历也不低,多方权衡后,刘备仍给了黄忠。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让赵云佯攻,并非信不过他,而正是觉得把有勇有谋的赵云留在汉中他才放心。至于兵败贬职,更不是诸葛亮对赵云有意见,而是形势使然,在那样的情况下需要有人担负政治责任,诸葛亮当时也自贬了三级。


南门太守


赵云不仅一生不受重用,而且地位不如后来居上的魏延。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魏延皆封列候,赵云东征西讨一辈子还是个偏将军。

襄樊之战,关羽兵败身亡,失了荆州。刘备大怒,兴兵讨伐东吴,发动夷陵之战。诸葛亮和赵云苦谏不从,刘备一意孤行,在猇亭这个地方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杀得丢盔弃甲,铩羽而归。

刘备都六十三岁的人了,还要亲自领兵出征,夷陵之战的惨败,几乎耗光了蜀汉的全部家底,刘备忧愤成疾,染病不起,败退白帝城,连成都都没脸回去了。诸葛亮领着一班文武大臣并皇子前往白帝城,命不久矣的刘备开始交代后事。

刘备先对诸葛亮说:丞相的才德十倍于曹丕,安邦定国就仰赖丞相了。可惜我那几个儿子不成气候,如果阿斗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果实在是扶不起来,丞相可以废了他自立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听了这话,手足无措,汗流浃背,赶紧哭拜于地表忠心,叩头流血。

其实刘备是在试探诸葛亮,因为接下来刘备就对赵云说:我与卿是患难之交,卿投奔我到如今三十多年,不想今天就要分别了,卿一定要念着这份故旧之情,早晚看觑我的儿子,不要辜负我的重托。赵云泣拜于地,愿效犬马之劳。刘备临死对赵云说的这句话,可以一语道破了赵云为什么一生忠勇,力敌万人却得不到重用的原因。

三国战将之中,要论单枪匹马冲锋陷阵,赵云应该排在关、张和吕布的前面,其他如曹魏的张辽、许褚,东吴的太史慈、甘宁等人,临阵表现都逊色于常山赵子龙。赵云勇冠三军,当阳长坂坡单骑救主,赵云一个人一条枪,在曹操大军的包围之下如入无人之境,怀抱阿斗,直透重围,血染征袍,前后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这个神一般存在的战绩,就像科比单场比赛拿了81分一样,无人能及。

赵云救了阿斗,寻到刘备。刘备无以抚慰赵云,只能把自己的亲儿子摔到地上然后说:为这孺子,几乎损失了我一员大将!

赵云不仅救了阿斗一次,而是救了两次。后来孙吴联姻,孙权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为了荆州的归属问题,两家闹得很不愉快,郎舅之亲破裂,孙权要对刘备用兵,,谎称吴太夫人病危,用计赚回了自己的妹妹。孙夫人带了阿斗就要乘船过江,赵云闻讯赶到,软硬兼施,截江夺阿斗。保住了刘备的血脉,避免了孙权以阿斗要挟刘备讨要荆州。

为什么要两次提到“赵云救主”的事情呢?别的战将上阵杀敌,为的是攻城略地,建功立业,为什么单单只有赵云,数次三番去保护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这不是保镖干得活吗?没错,赵云之所以得不到重用,就是因为刘备把他当成了贴身保镖。所以赵云尽管忠勇兼备,力敌万人,但是一直被刘备拴在身边,难有机会参与指挥大规模作战。于是就导致了在攻城略地的战绩上,赵云远远不如同为“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四人,甚至比不上魏延。

赵云一开始跟着公孙瓒,刘备第一次见到赵云,一见如故,赵云也有心要转投到刘备的麾下,奈何公孙瓒和刘备是同窗,面子上抹不开。后来公孙瓒被袁绍击败,自焚而死,赵云才算是将遇良主,跟了刘备。刘备当时可能是过得最惨的一位诸侯,连个容身之地都没有。到荆州投刘表,险些被刘表的小舅子安排刀斧手干掉,还好赵云及时赶到,保护刘备平安回到新野。

就这样,赵云成了刘备的贴身保镖。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却干了保镖,是否大材小用了?

其实在当时勇将当保镖不足为奇,要知道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军阀混战,作为一方诸侯,个人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孙权他爹孙坚和他哥孙策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自负勇力,不用保镖,年纪轻轻就被无名之辈刺杀身亡。孙权吸取教训,用勇将周泰为保镖,多次在危急时刻保住了性命。在维护个人安全方面,曹操堪称典范,曹操的保镖一开始是勇将典韦,宛城之战若不是典韦死命相救,曹操恐怕就死在了张绣的手下;典韦死后,虎侯将军许褚成了曹操的保镖,一直到曹操病死。

攻城略地,周泰不如韩当、黄盖等人,许褚也不如张辽、徐晃等人,但是孙权出行则让周泰同车,曹操临寝只有许褚可以近前,足见其恩宠和信任。赵云之于刘备,就是孙权之周泰,曹操之许褚。

为什么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时,战将之中只有赵云得到嘱托,而且在诸葛亮之后。因为刘备信任赵云,甚至超过了信任诸葛亮。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去世之后,赵云不受诸葛亮重用的原因。

如果你是诸葛亮,作为一国之丞相,大权在握,为了国家大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发现刘备留了一手防着你,你能重用刘备用来防着你的那个人吗?尽管赵云是出了名的人品好,刚正不阿,忠勇兼备,与丞相诸葛亮也没有任何过节,甚至两人私交甚好。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诸葛亮的权力不能被赵云所牵制,要知道一个蜀臣李严就带来了不少麻烦。因此在诸葛亮后来的数次南征北伐中,赵云作为元老级战将,也就能够与魏延平起平坐当个先锋。

正史中并没有“五虎上将”一说,蜀国真正的上将只有四位:前将军关羽,后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魏延后期也晋升为上将,赐爵南郑侯,镇守汉中。只有赵云,一生驰骋沙场,斩将杀敌无数,始终没有机会晋升上将,死后才被追谥为顺平侯。

END.

温酒读三国,煮茶看水浒。我是博书君,欢迎关注!


博书


赵云不被刘备重用,这个话不知道从何说起了。刘备临死嘱咐赵云,以故交之念照看他的儿子,可见刘备对于赵云的重视程度也就只在诸葛亮之下了。

这个问题其实是想说赵云一辈子在刘备帐下都只是一个杂牌将军,甚至不及稍晚投靠刘备的黄忠和马超。但是这个问题也得两说:第一,赵云跟随刘备很早这事不假,早在刘备解徐州之围向公孙瓒借兵,借到的就是赵云。此后,公孙瓒败亡,赵云从此就死心塌地跟随刘备。刘备也是一直把赵云当作心腹看待。

相比之下,在汝南就一直追随刘备的陈到,地位却始终都在赵云之下。而陈到的功绩、勇武程度与赵云其实不相上下。当然,在刘备的阵营里,关羽和张飞一直是举足轻重的,甚至诸葛亮都得让其三分。因此,关羽后来听说他与黄忠并列前后将军,心里老大不爽。

刘备始终把赵云当成是自己的亲随将领在使用,并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独当一面,尽管赵云后来也做了江州都督,但行事也始终是在刘备的眼皮之下。这并不是说明刘备对于赵云不信任,对于刘备而言,关羽与张飞的骄横已经是他阵营里的一大问题,因此,他只能以赵云和陈到为缓冲,否则刘备就无法统合自己的阵营。

有赵云和陈到在那个地位上,其他后来的将领也不会不服气,而且刘备必须提高马超和黄忠的地位,一则马超作为一方诸侯西北王能投奔到刘备帐下,可谓是给了刘备天大的面子;二则黄忠是老将,要收复益州和东州人心,就必须体现对于老将的重视。三则赵云与诸葛亮的关系很亲密,这是刘备所警惕的。

并且赵云反对将成都及周边的房舍财产分发给功臣,引起了各级功臣的不满。

这些都让刘备没法对赵云再予以更高的官爵,因此,赵云一生也只是杂牌将军,爵位也不过亭侯。


傅斯鸿


说到“常胜将军”赵云,通晓三国历史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晓。

单从他跟随刘备近三十年里,所参加过的诸多战役,并取得非常好的战果就能看出,赵云是位忠肝义胆、有勇有谋的将士。

比如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等,还有他独自指挥过的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而且他也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等。

可以说,那些年在战场上的赵云真的是骁勇善战、威风凛凛、气壮山河、势气吓破了敌人胆!

可题目说刘备不重用赵云,这话不知从何说起的!

虽然赵云在当时的官职,不如同在刘备麾下的“名号将军” 关张马黄高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

,但这并不能说明刘备不重用赵云,这其中是有根源的。

相反,刘备很珍惜赵云这位忠义仁兄,他视赵云如家臣。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临终前在白帝城托孤时写道:

先主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

由此可见,赵云在刘备的心里有多重要了。

那赵云在刘备心目中的位置如此之高,为什么官职却不高呢?

其实,赵云最早和刘备同在公孙瓒麾下并肩作战,但因为赵云兄长去世,要回乡料理家事,便从此归隐,而这一归就是8年之多。

在这8年的时间里,刘备积极扩充实力,四处征战,与结义两兄弟关羽张飞,丞相诸葛亮等共创蜀汉大绩。而这时的赵云才要出山,追随刘备,想一想职位也不能爬的太高了,但也绝对不低。

另外,赵云为人忠厚憨诚,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不强烈,不计较,这应该也是刘备最欣赏他的地方之一吧!

说到底,赵云凭借自己的实力一路扶摇直上,虽然中间被落下了8年之久,官职也不是最高,但他不在乎,能英勇杀敌,效忠主公对赵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这种高尚的精神着实让人佩服之至。

蜀汉名将,常胜将军赵子龙,果然名不虚传!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赵云号称常胜将军,自从故主公孙瓒死后,他就投奔到刘备麾下,可以说是出生入死,战功显赫,尤其是长坂坡在百万敌军中奋力救阿斗,足显其神武与忠诚。刘备有识人之心,自然对赵云另眼相看。

刘备与赵云的关系就像曹操与许褚,是绝对的信任。之所以没让赵云独挡一面,而把他留在身边,这绝不是猜忌。因为刘备一直把赵云当做手中的王牌,一张出奇制胜的王牌。事实证明,刘备没看走眼,赵云不愧为救火队长。

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时候,双方处于胶着状态。赵云这时出场了,带领三士兵,去解救被曹军围困的老将黄忠,连杀曹操两元部将,如入无人之境,张合,徐晃看的是心惊肉跳,不敢上前,赵云硬是于万马军中救出黄忠。站在高处曹操大怒,亲自带人追杀而来。赵云令营门大开,偃旗息鼓,单枪匹马立于军营外,曹操见此,命士兵前去冲杀,赵云全然不动,吓得曹军扭头就跑……事后,刘备赞到:子龙一身都是胆。

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刘禅能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的话,你就自立为成都王,吓得诸葛亮汗流遍体,扣头流血,以表忠心。由此看出刘备对诸葛亮不是百分之百的放心。



但他对赵云嘱托,足以见的他对赵云信任: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意。

其实,刘备到死,还是把赵云当做救火队长。他明着是对赵云做最后的嘱托,实际上是在敲打文武百官:警告他们,谁敢有不臣之心,赵云绝不会饶过他!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赵云在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可以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武将。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后来的长坂坡单骑救主,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汉先锋,阵前力斩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但在《三国志》中,赵云仅以机智、忠义、勇敢来概述,并未提及他是武将;在成都武侯祠里,赵云也是位列文臣。另外,赵云去世后被追谥为“顺平候”。

而且,后主刘禅先追谥的是关张马黄,关羽被追谥为壮缪侯,张飞被追谥为桓侯,马超被追谥为威侯,黄忠被追谥为刚侯,唯独没有赵云,后来姜维等人素来民怨,后主刘禅这才追谥赵云封为顺平侯。

彼此间还有这样一段对话,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

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由此可见,顺平二字的由来是因为柔贤慈惠、执事有班,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性格温和又贤能,做事井井有条,按部就班。

最重要的一点,《三国演义》中赵云位列五虎上将,可《三国志》中并没有五虎上将这一说话,刘备称帝时,只封四名“名号将军”,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

对比之下,赵云仅仅是杂号将军,长坂坡之后被封为牙门将军,入川时授予赵云翊军将军,刘禅时封赵云为中护军与征南将军,后来又迁赵云为镇东将军。尽管蜀汉时期,官职与权利不成正比,比如赵云担任翊军将军时,征西将军黄忠在汉水之战中需要赵云授予兵马。

但赵云作为民间的“常胜将军”,受到如此“不公正待遇”,自然有很多人为他喊冤,为何赵云没有得到刘备的重视?

其一,历史上真实的赵云非《三国演义》中的赵云。


这一点,我在上面已经阐述,赵云是不是武将有待商榷。如果赵云没有演义中的一身是胆,只身一人在敌军阵营中如入无人之境,起到力缆狂澜的作用,那么赵云的杂号将军也许就是刘备对他的合理任用。

其二,从蜀汉政权的官员任用制度来看。

蜀汉灭亡的原因之中就有派系斗争,蜀汉政权分为三大派系,荆州集团、益州集团和中原集团(老班底),赵云明显属于中原集团,可赵云在中原集团中的地位似乎不高,毕竟赵云先侍公孙瓒,后跟随刘备。

除了派系斗争,还有刘备的官员任用方式。

用名,比如许靖与马超,许靖是汉末大评论家许劭的从兄,曹操就是因为许劭的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才挤进了上层名流圈。许靖受益州牧刘璋邀请,相继为巴郡、广汉、蜀郡太守。于刘备包围成都时欲越墙叛逃,为刘璋所获。刘备定蜀后欲将其弃用,在法正的建议下方以其为左将军长史。

法正是这样劝说刘备的,天下有的是博得虚名而无真正德才之人,像许靖就是如此。然而今日主公起手开创大业,天下之人又不可能挨家挨户地去作说明,而许靖的虚名,已传播天下,如果对他不能待之以礼,天下之人则会因此说主公在轻贱贤才。所以对许靖应该敬重以待,以此昭示远近,您是在追效古代燕昭王厚待郭隗的作法。

言外之意就是,虽然许靖徒有虚名,而且无真才实学,但毕竟他名声在外,如果不用他,会寒了天下士人的心。

用才,比如魏延与黄忠,魏延同于禁、乐进一样,都是出身行伍,刘备占领汉中后,准备选派一将作为汉中太守,当时很多人认为是张飞,结果却是魏延,消息一出,《三国志》记载:一军尽惊。魏延的确没辜负刘备的期望,他以“实兵错守诸围”的办法守备汉中,使汉中城固若金汤,易守难攻,后来王平抵御曹爽,也是学习魏延的方法。

用德,其实赵云也有才,但刘备任用赵云的真正原因应该是赵云有德。赵云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刘备知道赵云此去便不会再回来,因此握着赵云的手不舍得分别,赵云向刘备辞别说:“终究不能做有违德操的事。”

后来关于赵云义拒赵范、退还民田、谏主东征的典故,都能看出他具有不谋私,识大局的美德。而且刘备对赵云非常信任,据《云别传》记载:“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三国志》中,陈寿曾把诸葛亮比喻成萧何,把赵云比喻成夏侯婴。

所以说,认为赵云没有得到刘备重视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三国演义》神化了赵云的形象所致。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对赵云说的话,也足以看出刘备对赵云的信任。

刘备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

言外之意就是说,我走以后,你要为我看护好儿子,如果有人胆敢推翻后主,你赵云就完全可以替我将他除掉。刘备对赵云的信任程度可见非同一般。

一、刘备深知刘禅的能力有限,无法驾驭国家社稷,必然需要诸葛亮的辅佐。

二、蜀汉先人及嫡系均已先刘备而去,蜀汉政权完全交由诸葛亮一人,刘备又有些不放心,于是托孤时特意将尚书令李严叫到床前与诸葛共受嘱托,其用意就是让李严成为诸葛的掣肘。(后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

三、万一出现最坏的结局,就是诸葛亮篡汉,那么赵云是拯救蜀汉的唯一人选。

也许信任未必就会重用,有些重要的小角色,就好像机器上的螺丝钉,需要无非信任的人才能担任。


五味社


说来说去这都是君主的一些 通病。赵云在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可以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武将。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后来的长坂坡单骑救主,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汉先锋,阵前力斩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但在《三国志》中,赵云仅以机智、忠义、勇敢来概述,并未提及他是武将;在成都武侯祠里,赵云也是位列文臣。另外,赵云去世后被追谥为“顺平候”。而且,后主刘禅先追谥的是关张马黄,关羽被追谥为壮缪侯,张飞被追谥为桓侯,马超被追谥为威侯,黄忠被追谥为刚侯,唯独没有赵云,后来姜维等人素来民怨,后主刘禅这才追谥赵云封为顺平侯。彼此间还有这样一段对话,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

由此可见,顺平二字的由来是因为柔贤慈惠、执事有班,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性格温和又贤能,做事井井有条,按部就班。最重要的一点,《三国演义》中赵云位列五虎上将,可《三国志》中并没有五虎上将这一说话,刘备称帝时,只封四名“名号将军”,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对比之下,赵云仅仅是杂号将军,长坂坡之后被封为牙门将军,入川时授予赵云翊军将军,刘禅时封赵云为中护军

其二,从蜀汉政权的官员任用制度来看。蜀汉灭亡的原因之中就有派系斗争,蜀汉政权分为三大派系,荆州集团、益州集团和中原集团(老班底),赵云明显属于中原集团,可赵云在中原集团中的地位似乎不高,毕竟赵云先侍公孙瓒,后跟随刘备。除了派系斗争,还有刘备的官员任用方式。用名,比如许靖与马超,许靖是汉末大评论家许劭的从兄,曹操就是因为许劭的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才挤进了上

用才,比如魏延与黄忠,魏延同于禁、乐进一样,都是出身行伍,刘备占领汉中后,准备选派一将作为汉中太守,当时很多人认为是张飞,结果却是魏延,消息一出,《三国志》记载:一军尽惊。魏延的确没辜负刘备的期望,他以“实兵错守诸围”的办法守备汉中,使汉中城固若金汤,易守难攻,后来王平抵御曹爽,也是学习魏延的方法。用德,其实赵云也有才,但刘备任用赵云的真正原因应该是赵云有德。赵云向公孙瓒请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对赵云说的话,也足以看出刘备对赵云的信任。刘备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言外之意就是说,我走以后,你要为我看护好儿子,如果有人胆敢推翻后主,你赵云就完全可以替我将他除掉。刘备对赵云的信任程度可见非同一般。一、刘备深知刘禅的能力有限,无法驾驭国家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