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仁是誰?

我們經常聽說一句話“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以前就在想伯仁是誰,後來在書中無意之中看到了伯仁,原來是這麼一段故事。

伯仁是誰?

周顗

周顗(yǐ)(269年-322年),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縣)人。兩晉時期名士、大臣,西晉安東將軍周浚之子。

周顗少年時便有重名,弱冠時襲封武城侯,曾在東海王司馬越之子、鎮軍將軍司馬毗屬下為長史。琅玡王司馬睿出鎮建業,徵辟周顗為軍諮祭酒。後出任寧遠將軍、荊州刺史、護南蠻校尉,官至尚書左僕射。周顗以雅望而獲盛名,但他常酒醉失態,又不理俗務,有"三日僕射"之稱。

原來晉元帝是在王敦王導等豪門大族的擁戴下才在建康稱帝。先是梁州刺史周訪病逝,晉庭派湘州刺史甘卓繼任,兼督沌北諸軍事,仍鎮襄陽。甘卓還未到時,王敦已遣從事郎郭舒,監襄陽軍。甘卓上任後,王敦召還郭舒,而晉元帝卻讓郭舒做右丞,王敦留住郭舒不放,於是晉元帝開始懷疑王敦,並將刁協劉隗當做心腹,抑制王氏的權力,連王導也被漸漸疏遠。

伯仁是誰?

於是,王敦以清除奸佞等名義,造起反來。王導是王敦的堂弟,在古代早造反是滅族的大罪,於是在朝廷的王導領著堂弟王邃等在朝廷外跪著領罪。尚書周顗早上入朝,王導哀求道“伯仁,我家百多口人的性命,全靠你了”。而周顗卻當沒聽到王導的話一樣,直接進入。面見晉元帝后卻極力說道王導是忠臣,不應害他全家,而晉元帝也同意。然後同晉元帝喝酒,喝的大醉離開。王導還在外面等候,又向周顗說道幫忙陳述忠心,而周顗卻還是不回答,徑直離開,並對周圍的人說“今年當殺掉反賊,好升官發財”。回到家後又寫奏摺,依然陳述王導忠心。王導卻以為是周顗在從中作梗,暗自發恨。

伯仁是誰?

王敦頗為厲害,導致晉元帝不得不妥協。呂猗曾為臺郎,喜歡阿諛奉承,被周顗戴淵所恨,於是呂猗藉機告訴王敦,說周顗戴淵很有名望,如果不除去,必然被他們害死。王敦本來就忌他兩人的才能名望,再加上呂猗的讒言,遂起殺心。王敦問王導,以周戴二人的名氣很大,應該位列三司嗎?王導不回答。又問若不做三司,可做令僕嗎?王導還是不回答。既然不能做三司,又不能做令僕,看來只好殺了。王導還是不回答。

王導下令殺害周顗戴淵。如果當時王導稍微求情,周顗應該不會被殺掉。

後來王導看到了周顗為救他寫的奏章,不禁傷心“我雖然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我愧對伯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