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坑爹的袁克定:華北淪陷後拒做漢奸,晚年靠表弟接濟度日

袁克定,袁世凱長子,原配於氏所生。 幼年隨袁世凱歷任各地,清末,蔭候補道員,後升任農工商部參議、右丞。曾去德國留學,因此熟習官場一切,並造就了他的政治野心。後因騎馬摔成殘疾,被稱為“袁大瘸子”。

曾經坑爹的袁克定:華北淪陷後拒做漢奸,晚年靠表弟接濟度日

辛亥革命前夕,經袁世凱的授意,與被捕後又釋放的革命黨人汪精衛結為異姓兄弟;南北議和時,遭到宗社黨的反對,袁克定即暗示汪精衛指使革命黨人彭家珍刺殺了清廷的禁衛軍統領良弼。

1915年9月1日,籌安會組織各省旅京人士以“公民請願團”的名義,向參政院請願,併為各“請願團”代擬要求變更國體的請願書。與此同時,袁克定偽造《順天時報》,刊登假新聞,矇騙老爹。

曾經坑爹的袁克定:華北淪陷後拒做漢奸,晚年靠表弟接濟度日

他老爸稱帝后,袁克定仗著老袁的身份,常以大皇子自稱,並命手下人稱自己為“大皇子殿下”。這還嫌不爽,又私刻一印,上書“大皇子印”,到處用此印忽悠人,買東西也不給人家錢,只給人家蓋個印。有一次路過妓院,見一手下人嫖妓沒錢被趕出來,袁克定便大方地把印交給手下:“去,以後拿此印隨便嫖。”於是,京城各大妓院便刻滿了“大皇子印”。

然而,好景不長,洪憲帝制,車覆人亡。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中南海居仁堂嚥下了最後一口氣。袁世凱彌留之際,口中喃喃自語:“是他害了我。”這個“他”,是楊度抑或是袁克定?袁克定跪在靈前,哭喊:“我對不起爸爸!”幡然悔悟,已經晚了。袁克定失去父親之時,他就意識到袁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袁克定揹著“欺父誤國”的罵名,一步一拐地走向落寞。

曾經坑爹的袁克定:華北淪陷後拒做漢奸,晚年靠表弟接濟度日

袁克定早年娶湖南巡撫吳大澄的女兒吳本嫻為妻,過門不到一個月,他又娶了一個叫馬綵鳳的姨太太。吳氏耳朵聾,袁克定和她說話只能筆談;馬氏長的也不好看,均不能如袁克定的意。

他老爹就任總統時,他又趁機納了一個唱戲的為二姨太太。這位二姨奶奶是女文武鬚生,因擅演《定軍山》,故時人多稱她“老黃忠”。這個人舉止輕浮,對袁克定非常厲害。袁克定很怕她,又很寵愛她。這位二姨奶奶恃寵而驕,竟在津門家中與某西醫大夫行為逾軌,其曖昧事被袁克定聞知,才大發雷霆,斷然割愛,將她驅逐出家。

曾經坑爹的袁克定:華北淪陷後拒做漢奸,晚年靠表弟接濟度日

袁世凱死後,袁氏家族失去了靠山,全家移居天津,家境每況日下。後來袁家在河南的家產又被國民黨政府沒收,昔日呼風喚雨的袁大公子只好靠典當為生。抗戰期間華北淪陷,袁氏舊部、臭名昭著的賣國賊曹汝霖為日本人充當說客,勸袁克定把老家彰德洹上村私家花園賣給日本人。袁氏族人為了得些好處,也紛紛縱勇袁克定賣掉祖產,但袁克定堅決不同意,以“先人發祥之地,為子孫者不可擅自出售”為由婉拒了日本人。這時華北日軍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見袁克定經濟拮据,便以高官厚祿誘其出山到華北偽政權任職,以籠絡北洋舊部,但早已將一切看穿的袁克定不再像當年那樣迷跡權力,更不願背個漢奸罵名,所以堅持沒有同意。

曾經坑爹的袁克定:華北淪陷後拒做漢奸,晚年靠表弟接濟度日

後來袁克定還專門登報聲明,表示自己因病不問國事,並拒見賓客。據說還有人將刊登他聲明的那張報紙裝裱起來,題詩表彰他的氣節。對此,袁的密友、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曾評論說:“人知梅蘭芳蓄鬚明志,其時北京淪陷八載,克定身處困頓之境,拒任偽職,也是有氣節的,可惜知之者甚少。”

袁克定學識淵博,精通德文和英語,善狂草,擅篆隸,能作畫,但很少贈人。中年以後,只知道攜一批男寵盡情地玩樂和揮霍,直到家產耗盡。

曾經坑爹的袁克定:華北淪陷後拒做漢奸,晚年靠表弟接濟度日

天津一住宅售價85萬元,被貼身傭人領去;家中的一些文物,又被另一傭人以供他晚年生活費用為由,藉口開一古玩店而全部騙走;其子袁家融,又把僅餘的股票全部折價投資於其內兄在天津開的新懋交易行內,當時言明營業所得利潤供袁克定餘年的生活費用,可以隨時支取,但後來袁家融不念其父年邁生活無著,分文不給,致使袁克定兩手空空,生活無以為繼。在這種情況下,張伯駒先生將其接到自家供養,一切生活費用均由張承擔。

上世紀50年代的袁克定,不再是錦衣玉食的“皇儲”,只是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雖無魚肉菜餚,只是以窩窩頭切片,加上鹹菜而已,但他依然正襟危坐,胸帶餐巾,就是吃飽肚子而已,沒有什麼豪華的生活。每當提起袁世凱時,他總是虔誠而嚴肅地稱為“先總統”,沒有一絲輕慢,不自辱,也不自傲。

曾經坑爹的袁克定:華北淪陷後拒做漢奸,晚年靠表弟接濟度日

袁克定晚年在表弟張伯駒家的時候,幾乎足不出戶,每天都是以讀書自娛。張伯駒交友甚廣,家中常常賓客盈門,可是袁克定從不下樓參與。這位民國風雲人物的晚年就真的好象是一個隱形人一般,除了張家人能在家裡偶爾遇見他之外,外界很少有人能見到他。

全國解放後,曾任北洋政權教育總長的章士釗以中央文史館館長的身份,在文史館給袁克定弄了個館員的名義,每月有五六十元的生活費。每次領到錢後,袁克定都要全部交給張夫人潘素以貼補家用,但張伯駒總是讓夫人將錢如數退回,淡泊如雲的張伯駒事後曾對朋友說:“我既把他接到家裡住下,在錢上就不能計較了。”

1958年袁克定在張家病逝,當時只有二夫人馬彩雲在其身邊,他的後事全由張伯駒代為料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