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之使君子

北宋年間,潘洲一帶有個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醫道,深得鄉鄰尊敬。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之使君子

一天,他上山採藥被一種結在藤狀植物上的果實所吸引。果實形如山梔,又似訶子,去殼嘗之,其味甘談,氣芳香,於是摘下一些帶回家來想研究它的藥性。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之使君子

幾天後,郭使君見這些果實未乾透,怕久放發黴,就放到鍋中炙炒。不一會兒,濃郁的香氣彌散開來,誘得年幼的孫子嚷著要吃。使君無奈,就揀出炒熟的三枚給孫兒吃。沒想次日早晨,孫子解大便時竟排出了幾條蛔蟲。使君思其緣故,莫非這果兒能驅除蛔蟲?於是就又給孫子吃了八九枚。這下子可把孫兒折騰壞了,又是一個勁打嗝,又是嘔吐。郎中斷定是過量中毒,忙用甘草、生薑等給孫兒解了毒。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之使君子

幾天後,他再次給孫子服食了三四枚,果然孫兒又順利排出了幾條蛔蟲。這孫兒本偏食,面黃肌瘦,吃果子不僅驅了蟲,而且食慾大增,身體也漸漸強壯起來。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之使君子

此後,郭郎中在行醫時,遇到疳積、蟲積的患兒,就酌量用這種果實去醫治,每獲良效。人們問起這果子的名字,郎中一時想不出,最後應允了大家的叫法,取名"使君子"。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之使君子

使君子的作用與功效

為使君子科落葉藤本狀灌木稈物使君子的乾燥成熟果實,主產於四川、廣東、廣西、雲南等地。9~10 月果皮變紫黑時採收,曬乾、去殼,取種仁生用或炒香用。

【性味歸經】 甘,溫。 歸脾、內經。

【功 效】 驅蟲消積。

【應 用】 用於治療蛔蟲症、蟯蟲症及用於治療小兒疳積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