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我演木蘭三十年

常香玉:我演木蘭三十年

常香玉:我演木蘭三十年

真是“人生易老”,我1952年參加全國戲曲會演時,還是身強體健的好年華,現在卻已是兩鬢染霜、年及花甲了。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將豫劇《花木蘭》帶到北京,受到了首都文藝界和廣大觀眾的熱情支持和歡迎,三十年後,我帶著鄭州市豫劇團、我的學生和孫女,又一次來京獻演了《花木蘭》。

三十年來,花木蘭這個角色,同我的藝術生活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1年,正當中華兒女奮勇出征、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時刻,我懷著“恨不親赴戎機”的滿腔激情,趕排了《花木蘭》。當時,我們“香玉劇社”還在西安,戲一上演,很快在廣大群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接著,我又和“香玉劇社”的同志們,為支援“抗美援朝”到全國各地進行捐獻演出,向我們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願軍捐獻了“香玉劇社號”戰鬥機。在180餘場的捐獻演出中, 《花木蘭》演了一百多場,每演都是在熱烈的掌聲中進行的,臺上和臺下,演員和觀眾,一直交融在“保家衛國”的激情之中。

記得有一次在朝鮮前線坑道禮堂為志願軍演出時,敵人的飛機和炮火不斷轟炸,震得坑道頂面和側壁碎石下落,但觀看演出的志願軍戰士卻士氣高昂、紋絲不動;聽到侵略的炮火在頭上轟鳴,演員們個個義憤填膺,感情特別真摯,戲演得非常認真。最後戰士們高呼口號,表示要像花木蘭那樣,堅決打敗侵略者。一些看過我演出的朝鮮人民軍戰士,還跑到後臺,樹起大姆指,稱讚我們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具有反抗侵略、伸張正義的光榮傳統。

1954年,我們把《花木蘭》送到了天山南北的邊疆哨所,1958年,我們把《花木蘭》帶到了福建前線慰問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的歡迎,產生了非常良好的社會效果。

1978年3月,我到廣西前線慰問參加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的解放軍,又演出了《花木蘭》。每演完,都有許多戰士到後臺向我祝賀。一位首長高興地說: “花木蘭唱的‘望元帥回朝去奏明此事,哪一日有外患我再去殺敵’這句詞太好了,古代的中國婦女有這樣的愛國之心,我們更應該時刻嚴陣以待,保衛祖國的大好河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