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名人:从足轻到天下人,丰臣秀吉是如何创造战国传奇的?

hazewinter


公元1537二月六日尾张国爱知郡中村的一个贫农家庭诞生了一个婴儿,据说这个婴儿出世时其母曾梦见太阳落入怀中,因此这个婴儿被认为是太阳神转世并命名为日吉丸,日吉丸年岁渐长后就取名为木下藤吉郎以代替乳名日吉丸。当时的日本战火不断,木下藤吉郎的父亲被强征入伍并在战斗中负伤,退伍返乡后因伤口感染英年早逝。母亲带着木下藤吉郎和弟弟妹妹生活着实不易,于是不得不选择改嫁,但继父对木下兄弟很不好。不愿忍受继父白眼的藤吉郎很早就离开家乡前往骏河今川家成为远江国头陀寺城城主松下之纲的陪臣。

天文二十三年(1554)木下藤吉郎离开骏河,回到老家尾张去投奔当时的尾张领主的织田信长。当时的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中国古代尽管也有上下尊卑的差异,但一直有“英雄不问出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科举制也为寒门子弟改变自身命运提供了一个途径(尽管这是一条狭窄的途径);日本则是典型的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就打洞。当时的日本由武士阶层统治,农民、商人和手艺人属于被统治阶级,像木下藤吉郎这样由农家子弟出身的人能得以侍奉武士家庭在当时就算是一种荣耀了。当木下藤吉郎投奔到织田家后织田家也并不重视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在织田家的第一份工作是织田信长的提鞋郎。

尽管只是一份为人提鞋的工作,但木下藤吉郎却依然尽职尽责——他常在寒冷的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捂热信长的鞋子。信长见他如此尽职就提拔他为清洲城的普请奉行——专管清洲城建筑事务的包工头,尽管职位获得了提升,不过在其他正经武士出身的家臣眼中依然瞧不起他。木下藤吉郎却不在乎别人如何看他,反正他只对主公织田信长一人负责。不久职位并不高的木下藤吉郎竟向织田信长建议彻底杜绝织田家内的贪腐和奢侈浪费现象,集中财力扩充军备,要知道此举可是断了许多职位比他高的人的财路,不过藤吉郎似乎一点不担心得罪人,因为他的建议获得了主公织田信长的首肯。

织田信长渐渐发现自己身边这个不起眼的杂役却有很多出人的主意,于是就将藤吉郎提拔为下级武士——纵观整个日本古代除信长外没任何贵族武士提拔自家家奴为将的先例,然而信长是一个不受任何传统制约的天马行空的主,所以他才不在乎藤吉郎的出身问题咧。尽管提拔了藤吉郎,不过在口头上信长可丝毫不尊重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之人:常以“猴子”称呼藤吉郎——事实上信长不尊重任何人,也正是这一原因导致本能寺之变中他死于自家家臣之手的结局。

永禄九年(1566年)在多次进攻斋藤义龙失利后织田信长决定修筑墨俣城,但猛将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先后失利。出身平民的木下藤吉郎改变了之前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从当地强征百姓筑城的办法,转而采取以重赏激励当地百姓参与到筑城行动中并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竞赛以确定各自的赏金。结果一夜之间筑起了城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古代的城池比中国的小得多,这是因为当时日本的战争规模小得多,所以中国的城池大多是城市——在军事工事之内包括有庞大的人口聚居的市场;而日本的城池更类似于欧洲的城堡——只是单独孤立的建筑,所以一夜竣工的确是比较迅速,但并非不可能之事。

永禄十一年(1568年)前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氏杀害)之弟足利义昭来到美浓国寻求援助,于是织田信长便以援助将军家为名出兵上洛(意指进京)。同年木下藤吉郎改名为木下秀吉。元龟二年(1570年)在打败三好家之后足利义昭被拥立为将军。随后织田信长又以违抗将军命令为由出兵越前国朝仓家,织田信长征朝仓义景因浅井长政突袭被迫撤退时,中途在金崎得到盟友浅井长政的背叛的暗示,在撤退途中受到浅井军攻击,此战木下秀吉负责殿后,保护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安全撤离。历史上称之为“金崎殿后”。

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击败了浅井长政,浅井长政自尽,浅井的旧属归织田家所有。三十七岁的木下秀吉因军功受封近江国今滨城城主,领浅井故领北近江二十二万石,将城改名为长滨城,开始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同时他取织田家名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苗字——羽柴,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

天正四年(1576年)羽柴秀吉支援北陆柴田胜家对抗上杉氏,丰臣秀吉见胜家占下风立即撤离,结果胜家在手取川之战中大败,使柴田胜家和织田信长有所不满。在织田信忠的指挥下,丰臣秀吉参与攻击松永久秀的战斗。天正五年(1577年)赤松则房、别所长治、小寺政职臣跟从织田信长之下,羽柴秀吉受命攻略中国地方,任播磨国国主,根据城为姬路城,受命后不久别所长治及荒木村重背叛织田信长,羽柴秀吉与他们战斗。

天正七年(1579年)羽柴秀吉使宇喜多氏完全臣服于织田氏,天正八年(1580年)别所长治和荒木村重战败,别所被捕,切腹自尽;荒木逃离,全家被织田信长诛杀。羽柴秀吉开始与毛利氏及山名氏交战,攻下了鸟取城、三木城、高松城等重要据点,羽柴秀吉在此发挥了长时间包围战城池战法——断粮,使敌军提早开城投降。“鸟取断粮”、“水淹高松城”等著名战役不仅遏止了毛利的东进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难以招架。

天正十四年(1582)羽柴秀吉开始攻略备中国,他包围了备中的高松城。守城的清水宗治宁死不降,于是秀吉再次策划了一次大手笔——水淹备中高松城,此举迫使毛利辉元紧急驰援高松。羽柴秀吉向信长发出求援要求,准备一举击溃毛利,但秀吉没能等到信长的援军,他等来的是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的消息。以此为契机出身平民的秀吉正式加入到争夺天下的行列。

本能寺之变是织田家臣明智光秀针对自家主公织田信长策划的一次政变行为。当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时织田家的主要家臣正率领各自的部下分头作战,当他们得知信长身故的消息后都敏锐意识到谁能先一步回师杀死明智光秀替主公织田信长报仇,谁就将占据政治上的主动权。问题在于:他们如何确保当自己回师讨伐明智光秀时自己正面之敌不会追击自己呢?

羽柴秀吉是织田家臣中反应最迅速的,他也面临其他家臣同样的问题:此时他正在攻打备中高松城的清水宗治,如果回师讨伐明智光秀,那么如何确保清水宗治不会调头追击自己?秀吉权衡一番后严密封锁了关于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利用毛利家不了解内情的有利时机迅速与毛利议和。秀吉故意放出风声称:信长将派兵三万支援自己,震恐的毛利家决定赶紧和秀吉议和。

可当毛利家接到秀吉的谈和条件后傻眼了:除美作、因幡外毛利家其余八国中割让五国给信长;清水宗治切腹。这就是明确告诉毛利家:除投降外别无选择。毛利家自然不愿接受这一议和条件,谈判因此陷入僵局。其实此刻秀吉比毛利家更着急——他急于返回京都去讨伐明智光秀,于是为加速谈判进展他提出:可以放弃割让五国的条款,但清水宗治必须切腹。毛利家为保住自己领地也只好选择牺牲清水宗治这员大将以实现弃车保帅,于是秀吉在清水宗治切腹后解除了高松之围。

解除高松之围的秀吉立即向京都前进:1582年6月6日秀吉引军离开高松,次日夜间回到姬路城。秀吉将城内所有钱财军粮全部犒赏部下。9日晨秀吉将姬路城交给浅野长政和小出秀政守备,自己则亲率万余大军自姬路城出发,夜晚抵达明石;10日早上自明石出发,夜晚抵达兵库;11日早上自兵库出发,下午抵达尼崎;12日早上自尼崎出发,夜晚抵达摄津富田。一路上伊丹城主池田恒兴。茨木城主高山重友、高概城主中川清秀以及神户信孝、丹羽长秀等织田家名将纷纷加入秀吉的阵营。

当秀吉向京都进发之际明智光秀推测秀吉可能从下鸟羽一带向京都进军,但实际上秀吉却选择沿淀川西岸的西国街道向天王山麓的山崎一带进军。由于明智光秀对战略方向的误判导致当他反应过来并匆忙赶赴山崎布阵时秀吉已在天王山严阵以待。13日据说是个雨天,明智光秀抢先从天王山中段向在山麓布阵的中川清秀和高山右近发起进攻并成功突破了中川清秀的防线,高山右近急忙增援中川清秀,却被明智军的斋藤利三拦腰截击。秀吉见状便命令本阵向中川、高山两军的背面移动,而天王山一线的黑田孝高、羽柴秀长等人试图挡住向中川、高山两军侧面进攻的明智军松田政近的部队,一时间双方陷于胶着状态。

这时秀吉军兵力上的优势开始展现出来:秀吉帐下有大约四万将士,光秀帐下不过一万六千人左右。秀吉仗着自己人多势众的优势又投入了第三梯队,正是因为这支部队加入战斗彻底奠定了战局——第三梯队配合中川、高山两军发起反攻,在进行整整一天的激战后明智军溃败。明智光秀向坂本城逃去,行至山科的小栗栖时遭遇埋伏——被人用竹枪刺伤,负伤的光秀眼见逃生无望索性自戕。此时距离他发动本能寺之变仅仅过去11天,明智政权因存在时间过于短暂被后世称为“三日天下”。

由于羽柴秀吉率先返回京都替主公织田信长报仇,这就使他在织田家臣中拥有了较大话语权。织田信长的嫡长子(也是信长生前钦定的继承人)信忠也死于本能寺之变,如此一来能继承信长家业的就只有其次子信雄和三子信孝——事实上信孝比信雄年长二十天,但因其母地位低下,愣是被父亲称为三男。不过此时的秀吉已有取织田家而代之的野心,于是他积极介入到织田家的继承人之争中,不过他不打算立信雄和信孝任何一位。既如此难道他打算公然篡位吗?尽管秀吉是有野心的,不过受制于日本根深蒂固的阶级出身理念使出身贫寒的他不敢公然取主公而代之,他的打算是仍保留织田家,但自己在织田家之外另行成立新的执政机构统一日本。问题是既然要保留织田家,那总得有个继承人吧?秀吉属意的是织田信忠的嫡长子(也就是织田信长的嫡长孙)三法师——作为织田家的嫡长孙继承祖父的基业也完全说得过去,不过秀吉属意他还有一层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相比如狼似虎的信雄和信孝,这个小毛孩无疑好控制得多。

打定主意的秀吉召集织田家臣在清洲城召开会议,其他人鉴于秀吉在为主公复仇一事上立下大功皆不敢与之争锋,然而柴田胜家却明确表示支持信孝继位。据说柴田的这一立场跟信孝促成一桩婚事有关:信孝为与秀吉对抗决定与胜家结盟,为此他亲自游说自己的姑母阿市嫁给柴田胜家。织田市号称日本战国第一美人,早年曾嫁与浅井长政为妻,后来浅井家因和织田家关系破裂而被织田信长灭掉,阿市于是返回娘家织田家,此后便一直寡居。柴田胜家表态支持信孝后陆续有家臣表示:三法师虽是嫡长孙,但年龄太小,不足以成为乱世家主;织田信孝虽是庶出,但也曾参与替父报仇讨伐明智光秀的战争。由此织田家臣分为两派:以秀吉为首的一派支持三法师继位;以胜家为首的一派则站在信孝一边。秀吉和胜家作为此时织田家最有权势的两位家臣而公开对立,于是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此时仅次于此二人的织田家第三号人物丹羽长秀。丹羽长秀也知道自己的决定将成为最终的定案,于是他等众人争执完毕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支持三法师。

如此一来柴田胜家不得不向秀吉低头,秀吉成功拥立三法师继位并从此架空了织田家的实权。不过柴田胜家并非心甘情愿臣服于这个昔日他眼中的卑贱之人,既然通过和平的政治会议手段无法实现目的,柴田胜家转而在自己的领地扩军备战,试图以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对柴田胜家的招兵买马之举秀吉掌握得一清二楚,既然织田信孝已和柴田胜家结盟对抗自己,于是秀吉转而拉拢一直和信孝有矛盾的信雄。信雄也不知道是咋想的——按说尽管他此前和信孝一直矛盾颇深,但秀吉摆明了是要拥立三法师继位,自己再怎么打击信孝也捞不着啥好处,可信雄还是选择站到了秀吉一边。信雄此举令信孝大为恐慌,于是信孝打算先发制人主动进攻信雄。这恰恰让秀吉找到了打击他的借口,本来秀吉还多少顾忌信孝作为主公之子的身份,现在秀吉则完全可以用援助信雄的名义正大光明地打击信孝。

这时正是1582年的隆冬时节,柴田胜家被大雪困于北陆地区,信孝不得不以一己之力对抗秀吉和信雄的联盟,结果就是他很快就不得不被迫投降。次年一月织田家四天王中的另一位猛将泷川一益(号称日版张飞)宣布支持柴田,然而此前泷川一益刚被北条家在神流川之战中重创,此时元气未复。羽柴秀吉很快就把泷川一益围困在长岛城,泷川已不足以影响羽柴与柴田之争了。

1582年12月7日秀吉攻击长滨城,城主柴田胜丰虽然是胜家的侄子,但由于与胜家的关系并不和睦,因此很简单地投降了秀吉,胜利的风向逐渐转向了秀吉。随后秀吉军乘胜追击,向织田信孝发动攻击,并迫使织田信孝在同年12月20日降伏。收到消息的柴田胜家认为就这样下呆在居城不出柴田家迟早会被灭亡,于是动员全部人员扫除道路的积雪准备出击。在胜家做出击准备时,秀吉率领大军攻向泷川一益。趁此良机胜家立刻出阵,两军的动向越发难以琢磨。到达柳之赖后胜家在内中尾山设置本阵,并在尾根的各处设置据点,作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与之相对的羽柴秀吉在木之本设置了本阵,并在后方的山上也设置了据点。当时柴田军大约四万、秀吉军大约六万,以秀吉侧发生的事件敲响了战斗的鼓声。

因为降伏秀吉的织田信孝在泷川一益的帮助下再次起兵,这样占有优势的秀吉反而被三方面的敌人夹击。秀吉立即带领一万五千士兵,前往岐阜讨伐。此时抓住良机的柴田军派遣佐久间盛政发动奇袭,占领了大岩山的据点。可是得知败北消息的秀吉立刻带兵返回,在五个小时走过十三里道路,以令人难以相信的速度到达贱岳,这就是后世有名的“美浓大返还”。盛政在出战前曾与胜家约定迅速撤回,但是由于陶醉在胜利的欢喜中,并没有及时撤退,在突如其来的秀吉军面前,盛政军惊慌失措,最终导致了胜家军的全线败退。前田利家、不破胜光、金森长近等大名接连撤离,柴田军向北之庄城溃走。

羽柴秀吉在战胜柴田胜家后更加不可一世,这就令之前选择和秀吉结盟的织田信雄感觉到了秀吉的威胁,于是织田信雄于转而与德川家康联合,对抗羽柴秀吉。除了和家康结盟外信雄还与纪伊国杂贺火枪佣兵队、根来寺僧侣火枪佣兵队、四国的长宗我部元亲和北陆的佐佐成政缔结盟约,形成了“秀吉包围网”。

天正十二年(1584年)3月3日织田信雄得到密告:据传家臣冈田重孝(尾张星崎城城主)、津川义冬(伊势松岛城城主)、浅井长时(尾张刈安贺城城主)暗通羽柴秀吉,于是信雄在3月6日下令将此三人处死。这一举动无疑是向羽柴秀吉宣战。此事发生后德川家康一得知消息,立即于3月7日先率领8000名兵力自滨松城出发,3月9日兵力于矢作集结,3月13日进驻织田信雄的居城尾张清洲城。由此双方正式兵戎相见。

开战初期秀吉方的池田恒兴、森长可攻落信雄领内的犬山城;家康方的酒井忠次、神原康政、奥平信昌率军击退森长可的进军。与此同时杂贺火枪佣兵队更与根来寺僧侣火枪佣兵队联合攻打羽柴秀吉的根据地大阪城周遭地区,给予秀吉极大的压力。此后秀吉进入犬山城,家康从清洲城出兵后与信雄会合并布阵于小牧山,双方遂对峙于小牧山。高手过招谁先沉不住气露出破绽可能就会输掉整场战争——秀吉和家康都是战略战术高手,所以他们都小心翼翼监视着对方的行动而不敢轻易主动出击。战争已演变为双方精神意志的对决。

先沉不住气的是秀吉方的池田恒兴——他向秀吉建议:由自己率部绕过正面的家康军直接攻击家康的老巢三河,家康得知老巢受到威胁势必回援,此时秀吉则可亲率大军追击。秀吉认可了这个方案,于是池田恒兴带领森长可、三好秀次等人领兵两万于深夜之中径直向三河进发。秀吉则命令麾下的火枪队正面射击以掩护这支迂回穿插的部队。家康很快从间谍的内报中得知了池田军正前往三河一事,于是他命井伊直政为先锋尾随池田军,而在小牧山布置下本多忠胜等兵力迷惑秀吉。

4月9日黎明时分池田支队的先头部队进入长久手谷地时遭到岩崎城德川军丹羽氏重部队的突击,丹羽氏重兵力不足300人,池田恒兴完全没放眼中,继续挥兵前进。结果他的座骑遭丹羽氏重队火枪兵打伤,池田恒兴跌落下马,恼羞成怒,立刻整顿部队进攻岩崎城,并且花费了约三小时才将岩崎城攻下(丹羽氏重战死,得年16岁)。池田军攻下岩崎城后,又在长久手谷地内吃早饭并清点战利品,这一耽搁即为德川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当德川家康率主力部队抵达长久手谷地布阵时,此时战争胜利的女神已站在家康这边。

当池田率部队前进经过长久手谷地时虽占有军力优势,但因为谷地狭长无法展开,且首尾遭德川军夹击。高木清秀见羽柴军败相已露,便向井伊直政建议全力攻击。两军交战之后池田恒兴(享年48岁)及其子池田元助(享年25岁)、森长可(享年26岁)战死(其首级分别被永井直胜、安藤直次、本多重次拿下),三好秀次、堀秀政、池田辉政逃回,羽柴军大败,整个部队立即瓦解并向北方溃逃。对于兵败如山倒的池田部队,德川家康秉持穷寇莫追的原则,同时听从高木清秀建议:迅速撤往小幡城,以避开羽柴军的锋锐,以免囿于眼前的胜利而大意陷入秀吉的陷阱。德川家康听从其议只追到矢田川便停兵不再继续追击,下午二时家康下令在色根山山麓集结兵力,下午四时凯旋返回小幡城。

羽柴秀吉也非等闲之辈——他很快注意到有一部分德川军突然离开了正面战场,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派池田恒兴偷袭三河的计划被识破了。深感情况不妙的秀吉紧急率领本部40000大军向长久手谷地疾行。除了救援池田队外,另一个打算是以池田军为诱饵,如果池田与德川军发生遭遇战,可以立即突击德川军背后,来个前后夹攻,彻底歼灭德川势力。没想到等到羽柴秀吉军赶到长久手谷地时,发现整个谷地满是池田军遗尸,而德川军早已鸣金收兵,于是羽柴秀吉决意于翌日攻击小幡城。德川家康返回小幡城之后,本想就地休整,明日再回小牧山。但在副将本多忠胜劝阻之下,德川家康决定以急行军方式,连夜撤出小幡城并返回小牧山,并令本多忠胜断后。

4月10日早上羽柴秀吉攻击小幡城,却发现德川家康早已撤离。羽柴秀吉立即下令追击,却在途中遭到本多忠胜率领的500名火枪队的袭击并陷入混战,羽柴秀吉在奇袭不得、追击不能、别动队又遭袭溃散的情况下,只好下令撤兵回乐田,之后又因乐田地势平坦防御不易,于是又移驻小松寺重整部队。

小牧山之战中双方都十分谨慎地避免主力正面交锋,因此双方都没遭受难以承担的重大损失,不过秀吉派出偷袭家康老巢的池田恒兴部被家康重创,由此可见从整场战争的结局看来:秀吉还是落了下风。这也是自秀吉起兵以来唯一的一场败仗,此后秀吉对家康就始终又敬又怕。

不过秀吉是聪明人——他见自己一时无力战胜家康,索性争取将家康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在此之前家康和织田家有二十多年的同盟史,而秀吉至少在名义上是以织田信长的继承人自居,当然真要让家康臣服还是得看秀吉还出什么条件。尽管秀吉一时无法在战场上战胜家康,但他却能从政治上孤立家康——他施展政治谋略将与家康结盟的织田信雄拉拢过来,从而将家康孤立起来。之后秀吉又征服了关西地区的诸侯大名,基本上除德川家康和伊达政宗等关东诸侯外全日本都臣服于秀吉。这时的秀吉以几乎全日本的军力对家康进行压制,希望家康对自己表示臣服,不料连连遣使却屡遭拒绝。

锲而不舍的秀吉先是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家康,又把自己的母亲送到家康那儿当人质。在秀吉的软磨硬泡之下家康提出:丰臣秀吉不得干预德川家族内部的继承人问题;不索取继承人作为人质;承认骏河、三河、远江、甲斐、信浓等地为德川家继承人所有三项条件,秀吉表示完全满足德川家的一切要求。终于在公元1586年的秋天家康前往大阪面见秀吉。据说在正式会见之前秀吉曾单独来到家康下榻的房间与之密会并以拜托请求的口吻直言:自己出身卑微,希望家康为天下安宁计向自己行臣服之礼。次日在正式会见时家康当着其他已归顺丰臣家族的诸侯大名的面向秀吉行臣服之礼,由此丰臣秀吉在形式上压制了德川家康,双方正式确立君臣关系。由于名义上臣服于秀吉的家康仍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以致于后世评价秀吉和家康的关系为“名曰君臣,近似盟友”。

小牧·长久手之战羽柴秀吉尽管在战斗中落于下风,但他凭借灵活多变的外交手腕成功迫使德川家康臣服于自己,此时放眼日本除关东的北条、伊达以及九州的岛津外几乎所有诸侯大名都已臣服于秀吉。随着秀吉的事业发展,他的官阶也不断上升——自从武士阶层兴起以来日本实际形成了天皇朝廷和幕府将军两套行政班子,尽管幕府控制着实权,但幕府治下的各级武士仍以获得朝廷的官位为荣,毕竟古代日本的贵族意识是根深蒂固的。不过这一时期出现了官位和权力脱节的现象——事实上实际统治日本的幕府将军在朝廷的官位并不是最高的,可他实际上把天皇都架空了。那么秀吉的官位是什么呢?

在为织田信长举行葬礼时天皇册封秀吉为从五位下的左近卫权少将,次年秀吉战胜柴田胜家后官阶升到从四位下参议,到小牧山之战时秀吉已是从三位大纳言,事实上此前实际统治日本的征夷大将军在朝廷的官职一般也就达到这个位置。后来秀吉得知天皇有意禅位于皇太子,于是动员人力在仙洞替即将禅位的天皇营建颐养天年的新皇宫。天皇为答谢秀吉,于是再升任他为二位右大臣。

公元1585年秀吉开始营建大阪城,同年他改姓藤原。藤原家在武士阶层崛起前曾长期担任朝廷的摄政,是日本显赫的名门望族。秀吉出身卑微,在发迹后他编造了自己出自平氏家族的说法——在日本一直流传着平、源两家轮流坐江山的说法:平清盛率先以武士身份崛起,源赖朝正式建立幕府政权,出自平氏的北条家架空源氏的镰仓幕府,出自源氏的足利氏又灭了北条家并建立室町幕府。回顾之前的日本历史不难发现:以征夷大将军之名正式作为武士阶层的最高统治者的始终是源氏,而平氏大多数时候只是趁源氏衰落的时机将其架空,久而久之在日本人的固有观念中就形成了只有源氏子孙才能担任征夷大将军的既定意识,换句话说自称平氏后裔的秀吉没资格担任征夷大将军。

这时秀吉的目光转向了早已无人问津的天皇朝廷,尽管这就是一个长期被武士阶层架空的空架子,但毕竟也是一套行政班子。天皇朝廷的最高官职为关白,这一职务一直以来被藤原家世袭垄断,即使在武士阶层架空朝廷后尽管关白这一职位已不具备实权,但仍由藤原家世代传承。尽管已不具备实权,但毕竟是朝廷文官之首,担任这一职务至少在名义上是无比荣耀的。垄断关白一职的藤原家经过若干代子孙繁衍后逐渐形成近卫、鹰司、九条、二条、一条五家后裔,称之为五摄家。秀吉暗示时任关白的藤原昭实让位,无力与秀吉抗衡的藤原昭实只能乖乖让位,然而几百年来一直由藤原家世袭的关白职位被一个平民出身之人顶了过去对保守势力而言是难以接受的。于是秀吉认前关白近卫前久为干爹,在改姓藤原后就任关白。公元1586年后阳成天皇即位后秀吉又兼任太政大臣。秀吉认为藤原这个姓太过陈旧,无法显示自己的开创性丰功伟业,于是奏请天皇赐姓,于是天皇颁赐给他一个新的姓氏“丰臣”,至此丰臣秀吉这个名字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事实上丰臣秀吉就任关白其实透露出一个重要讯息:在经历战国乱世后他打算改变此前日本的武士立国政策,代之以文官治国:他在朝廷的行政序列中新组建了一个行政机构——他在自己的部属中遴选了五个人负责钱股、诉讼、僧侣以及其他各种庶政,这五人的职位称之为奉行。秀吉就靠这套行政班子代替了之前实际统治日本的幕府。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首先解释几个词,此战国非彼战国,不是我们常说的春秋战国,这里是指日本一段维持百年的乱世,是日本的战国,大致上相当于我国明朝时期

足轻,这也是个日本词,大意上是指农民兵,下级步兵的意思,反正就是地位很低。

天下人也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天下人,这个天下人意思就是执掌天下的人,差不多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天子。

那么说完了这些,再说主角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出身低贱,家里条件很差,老爹死了后,她妈妈为了生活就该嫁了,结果这个后爹不待见丰臣秀吉,经常打他,于是少年的秀吉就离家出走了。

离家后的秀吉到各处为别人干活谋生,最后他回到家乡,遇到了此生的贵人—织田信长。织田信长我就不详细说了,大家只要知道,这也是个英雄人物,是差点统一整个日本,差点比秀吉更早成为天下人的男人。

当然了,那时候的织田信长还是个小领主,秀吉成为了织田家的一名“足轻”,后来,脑子机灵,手脚勤快的丰臣秀吉得到了织田信长的赏识与重视,地位不断提高,之后在追随织田信长四处征战的过程中,秀吉立下了不少战功,渐渐的有了自己的领地与军队,伴随着织田信长“天下布武”的脚步,秀吉也慢慢成长为了一方诸侯,以及织田信长手下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就在织田信长即将完成统一日本的大业时,发生了“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被家臣明智光秀叛变,切腹自杀。这一事件是丰臣秀吉人生的转折点。这一事件发生后,在外征战的秀吉无意中得到消息,审时度势后,马上急行军,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京都,并在两小时之内击败了叛乱的明智光秀,控制了京都一带,也因此,丰臣秀吉得到了织田家大部分家臣和继承人的支持。之后扫平织田家的内部反对者后,丰臣秀吉成为了织田信长实际上的接班人。

那么这时候,还有一个实力强大的敌人在虎视眈眈,这个人就是之后创立德川幕府,结束战国纷争的德川家康。德川家康联合了织田信长的次子织田信雄一起反对丰臣秀吉,两军交战,丰臣一方被德川埋伏,战况非常不利,这时候就显示出丰臣秀吉的外交能力了,在战局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竟然成功把织田信雄给劝降了,这样的话德川也没法打了,就和秀吉讲和了。

解决了心腹大患后,丰臣秀吉开始了统一日本的大业,此时已经没有诸侯可以对秀吉构成威胁了,征战几年后,丰臣秀吉基本上统一了日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下人!

之后,丰臣秀吉又把眼光放到了日本之外的朝鲜,说干就干,丰产秀吉起20万大军度过朝鲜海峡,踏上了朝鲜国土,久经沙场的日本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朝鲜大部分国土,其中就包括朝鲜国都和陪都。

这时候丰臣秀吉膨胀了,竟然想迁都北京,占领中国!你说你占个朝鲜也就罢了,还打上了天朝上国的主意,过分了啊!而朝鲜国王也向大明王朝求援,明神宗二话不说,派了四万人跨过了鸭绿江,打了三个月后,日军从两万多人打得只剩下了六千多人,丰臣秀吉这下清醒了,跟大明讲和了!话说到这,我大华夏可是有大恩于朝鲜半岛啊!可不知为何,如今的韩国却处处跟我国作对,怪哉!

纵观丰臣秀吉的成长历程,机遇和个人能力都有,比如他能入织田信长帐下,就是他的人生际遇,当然个人能力还是主要原因,带兵打仗就不说了,本能寺之变中表现出来的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在与德川的对战中处于劣势却不慌乱,以及过人的外交手腕,这些,都是他能从底层爬上来的关键。历史的大潮永远都是在等待那些真正有才能的英雄!

个人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就是让你好笑


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丰臣秀吉从一介足轻(步兵)成为叱咤风云的天下人,其崛起之路、命运转折、传奇色彩,颇让人感慨倾羡。

秀吉出身社会底层贫苦农民家庭,因与继父相处不善而离家出走,游走闯荡于各地,情形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和尚到处化缘相似。也是在四处游走的过程中,秀吉对各地风土人情、山水道路等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结识了一批武士浪人。途中经商求取温饱的经历又造就了秀吉商人般讨价还价、审时度势、取舍灵活的性格特征,是他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段重要经历。



漂泊多年后,秀吉辗转来到织田家供职求生,凭借精益求精、精准计算的勤恳办事态度(比如秀吉把信长的草鞋放在怀里捂热,让信长一出门就能穿上温暖的鞋子),博得了织田信长的信任和喜爱。恰巧信长也是一个不同寻常、任人唯才、敢于打破武士门第出身陈旧观念的开明之主,秀吉因此得以凭借自身的才能在织田家上层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信长的爱将。往后的日子,随着织田家版图的不断扩张,秀吉的实力也水涨船高般的步步壮大。

正当信长即将统一全日本的前夕,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反戈一击,信长死于非命后的全日本重新陷入动乱。得知信长死讯的秀吉第一时间赶回京都击败光秀,凭借为信长报仇的功绩取得织田家主导权,进而攻灭柴田胜家。在接下去与德川家康对峙的战争中,小败一场的秀吉立马灵活得改变对德川的策略,竟然用母亲作为德川家人质的惊人举动,换得家康对秀吉的臣服。自此,秀吉的人生迎来了最辉煌的顶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