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初心——我的教師夢

夢想,多麼美好而富有詩意的詞啊! 有夢想的人是幸福的,有夢想的人生是充滿希望的!我就有一個做老師的夢想!

人生就是一個十年接著另一個十年。二十年前,我還是一名小學生,覺得我的老師們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那個我的音樂老師,教我們學習歌唱一首兒歌《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雖然歌詞不能完全記住,但感覺那歌曲實在是優美極了。從此,在我的心中,就紮下了一個夢想——長大後,也成為一個好老師。

這個夢想,伴隨著我的初中和高中的求學歷程,從最早的語文,數學,英語,到歷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有那麼多老師教育過我,在我青春歲月,澆灌著知識的養分,伴我成長。當我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回首中學時代,想起教過我的那些老師們,以及那一盞盞深夜才熄滅的窗前燈光,我內心深處真的就像那首兒歌唱的,有一陣陣暖流在心中激盪流淌。

十年前,我已經是一個正在讀大二的大學生了。在這個以示範專業為住的大學裡,我對老師有了高深層次的認識。就像唐朝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說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就是傳授知識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文中引用孔子在《論語》中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些都讓我明白,不僅僅是在學校授課的老師,是老師。在生活中,總有學識比我們強,見解比我們深刻的,這也是老師。我們仍需要向他學習。之後,我讀了《孔子傳》這本書,真的感覺到,孔子真的是我們國家古代偉大的老師。

在讀大學的時候,我們老師著重講了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創辦的著名的“曉莊師範”。“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簡單的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我十分贊同陶行知先生這個教育思想。我的大學老師說,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德高為師,身正為範”,這是大家所有未來做老師的為師之道和初心所在。一旦當上了老師,就應該在思想品德和為師修養上,做典範,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愛心和奉獻”,老師是人類的園丁,一個崇高的職業,學生們在在未成人之前,是非常渴望老師的關愛的,我們做老師的,有時候應該像聖母瑪利亞,不要吝惜對學生的關心愛護的愛意,這是我們做老師的初心所在。

畢業後,我真的成為一個人民教師。這讓我異常興奮,不僅僅是由學生成為老師的身份轉變,而且是我內心多年的夢想終於實現。追逐夢想就像對春天的渴望,當楊柳發芽,桃花盛開,春風拂面,怎麼不激動呢。我的教師生涯,是從一個鄉村小學開始的,就像解凍的土路,仍然充滿著泥濘,要成為一個合格的老師的除了理論知識的積澱外,還需要經驗的積累。

剛做老師的時候,因生疏,還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有點時候,因為個別學生們的頑皮和不愛學習,因年輕氣盛,受不住脾氣,結果在學生中留下了“母老虎”的惡名。雖然傳入我的耳中,以為是學生的玩笑話,但心裡畢竟心裡不舒服。心想,要管理好這些頑皮的學生,有時候按照以前師範課本上的方法,未必就達到效果,有時候不按照師範課本上的方法,那也是萬萬不可的,經常處於兩難之中。這時候,向學校的前輩老師,學習就十分有必要,特別是要好好聆聽教導主任和校長的話,從他們那裡獲得經驗和方法。

直到一件小事,讓我對老師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感悟。那時一個上午的休息時間,別的學生都到教師外面玩耍去了,我看到班中那個調皮,並且學習不好的小男生,在課桌上趴著,蒙著頭,像是不舒服的樣子。我心裡想,怕他是生病了,去問他,你怎麼了?是生病了麼?。他輕聲地回答道:“不是,老師,我媽媽身體不順服,沒法做早飯,我又起床晚,所有沒吃早飯,餓得慌。”我一聽這個,想到,這些學生們都是正在身體發育階段,何況早餐那麼重要,難怪無精打采呢,於是就下意識地,連走帶跑,回到自己地宿舍裡。把自己前些日子,在超市買地一些麵包,火腿腸和牛奶,還好沒吃完,就用紙提兜裝著,然後回到教師裡,跟那個小男生說,柔聲地說:“這是老師買地好吃地東西,趕快嚐嚐吧,別餓壞肚子了。”小男生,看到又這麼好吃地,上來還有些不好意思,但眼裡還是放光,就狼吞虎嚥起來。看他吃東西地樣子,我心滿意足地笑了。

後來地情況,更讓人驚喜,那個小男生,在以後見到我有禮貌了許多,也不那麼頑皮了,學習的成績也前進到中游。我對這個後期的變化,更為感觸,我聯想到以前讀大學時,大學老師曾經對我們講過的話。這也許就是“愛的感化”。從教學理論到教育實踐,其實有著很長的一段距離,需要我們每一個做老師的,進行摸索研究。以前有做老師的夢想,後來實現了,但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總會慢慢熱情冷卻,畢竟是工作,難免有枯燥的時候,難免有生氣的時候,難免有厭倦的時候。這個時候,我覺得,就應該不斷反思自己,想想自己為什麼當初選擇當老師的?想想既然現在當了老師,現在的狀態,是否對得起當初那麼夢想與執著麼?那就不要中途放棄,不要產生悔意。

想到這裡,自己的思路,就感覺豁然開朗了。老師這個工作,畢竟不同於工人操作機器的工作興知,這個是和人打交道,人是感情動物,何況這些都是未成年,正處於發育期的孩子們。他們的父母因為為了生活要去工作,要去打拼,不可能天天陪著孩子,這個時候學校和老師就非常重要了,就應該給這些孩子們,儘量多的,力所能及的愛的關懷和體貼,進行愛的感化。愛這種東西,很奇妙,當你給與的時候,總會有迴響,愛就是老師的初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就是這個初心的呈現形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就是這個初心的奉獻精神,當看著自己的學生,成為一個個人才,成為大到國家,小到家庭的棟樑,這就是這個初心,最終開花結果了。

作為老師,要時常提醒自己要回到愛的初心,牢記自己教師職業的使命所在,在歲月的長河裡,讓自己的學生,好好學習,成為心智健全,懂得愛與奉獻的人,造福於社會,造福於國家。這其實就是愛的接力賽,而我作為老師,就是這個接力賽的一員。想通了,明白了,就能很好地處理好工作上遇到地問題和煩惱,然後放下包袱,一路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