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名最失敗的七大城市,第二個最可惜,第六個最搞笑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因為版圖的更替、歷史、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許多地方改變了原來的名字。

地名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傳承與認同,人民日報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題為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裡邊提到一位老兵因為故鄉名字更改,最後靠著翻閱檔案才回到家鄉,他感慨道: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

誠然,地名承載著個人、民族的感情,是我們的鄉愁,是我們的根。在悠久的歷史中,由於怕出現重名或者避諱等等原因,古今地名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有的名字改的很成功,有的則很失敗,失去了原來名字所傳承的文化;像是包頭呂布、駐馬店袁紹,石家莊趙雲,今天就讓小編帶你看看我心目中十大改名失敗的城市。

一.廬州——合肥

中國改名最失敗的七大城市,第二個最可惜,第六個最搞笑

“大家好,我是合肥包拯”

大家想一下許嵩的廬州月改成合肥月······聽起來肯定是個滿月。

安徽省省會合肥,原名廬州,而廬州,直到清朝時期還一直叫廬州府,由於廬州與四川瀘州同音,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合肥應該改不回原來的名字了。

二.徽州——黃山

中國改名最失敗的七大城市,第二個最可惜,第六個最搞笑

徽州

安徽的名字就是由安慶府、徽州府各取一字組合而成,為了發展旅遊經濟,安徽省將徽州地區改名為黃山市,近年來,隨著徽州文化的挖掘與倡導,又出現了把名字改回去的聲音,1997年全國人大委員長萬里同志說:“徽州改為黃山是沒有文化知識,沒有歷史知識的表現”。

三.常山——石家莊

中國改名最失敗的七大城市,第二個最可惜,第六個最搞笑

正定古建築眾多

小編的大學就是在石家莊上的,所以對這個城市比較瞭解,常山是河北省正定縣的古稱,常山名人非常多,有常勝將軍趙雲、百歲帝王趙佗、一代名臣范仲淹。而石家莊在20世紀初還是一個小村莊,因為京漢鐵路與正太鐵路在這裡交匯,旱碼頭石家莊日益繁榮,正定的城市中心南移,石家莊逐漸成為全國性的大城市。

四.長安——西安

中國改名最失敗的七大城市,第二個最可惜,第六個最搞笑

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取“長治久安”之意;西安有著3100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歷史上有13個朝代在這裡建都,西安之稱始於明代,大將軍徐達進兵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為西安府。

五.九原——包頭

中國改名最失敗的七大城市,第二個最可惜,第六個最搞笑

鹿城包頭

趙武靈王築九原城,包頭的名字源於蒙古語“包克圖”,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清朝建立後,包頭修築了東、南、西、東北、西北5座城門,形成了近代包頭的城市規模。如今包頭有個區名叫九原,當初九原郡的治所就在這裡。

六.汝南——駐馬店

中國改名最失敗的七大城市,第二個最可惜,第六個最搞笑

汝南

東漢時期,汝南地區出現一個四世三公的豪門士族,汝南袁氏,聽著還可以,如果改成駐馬店袁氏,別人大概會以為他家是養馬的了。

汝南這個名字始於西漢時期,而駐馬店這個名字始於明朝,當時因為這裡土地低窪,只能種植苧麻,村子就叫做苧麻村,後來因為官道的驛站往來繁忙,馬匹往來穿梭,在苧麻這個村子投宿,苧麻與駐馬,後來這裡就改名為駐馬店了。1926年,中國共產黨在駐馬店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河南省解放後,駐馬店理所當然的成為了這一地區的行政中心,包括了汝南、上蔡等縣。

七.金陵——南京

中國改名最失敗的七大城市,第二個最可惜,第六個最搞笑

秦淮河風光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金陵空壯觀,天塹淨波瀾”。在歷史上,有十個朝代在此建都,南京有多達44個名字,比較出名的有石頭城、建康、金陵、江寧等等,唐朝時出現了金陵這個名字,明朝開國皇帝在應天府稱帝,改應天府為南京,清朝統一全國後,在北京建都,改南京為江寧,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先生再次改回南京這個名字直到現在。

地名是一個地域文化的載體,一種特定文化的象徵,一種牽動鄉土情懷的稱謂,所以改名需要謹慎對待,守住我們的歷史與文化,不要在失去的時候,才想到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