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或会有新的楼市调控措施!

新华 社自7月26日起连续5日发出五篇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评述文章,新华 社关于房价五篇文章通过市场调研,指出楼市目前还存在种种乱象,犀利指出有些城市用一线城市或某些地域更高房价进行比对,有松口气心态;新华 社关于房价五篇文章指出房价炒作睁只眼闭只眼,希望高房价拉高地价;不少三四线城市楼市、土地市场出现双升温苗头,其中个别城市高价地频现,是调控不和谐音。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会议上继续要求“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同时,中央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名列前茅次不再使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表述,明确释放房价“不能涨”的信号。

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或会有新的楼市调控措施!

“房价不能涨”思路早已有迹可循

事实上,“房价不能涨”的思路从地方政策中已经有迹可循。今年年初,福建省提出将坚持因城因地施策,稳控福州、厦门商品房房价,保持福州周边的长乐、闽侯和厦门周边的泉州、漳州房价环比不上涨。2016年底,北京市政府主要领导曾明确表示,2017年要实现北京房价环比不上涨。

从新华 社的几篇评述中可以看出,既有“房住不炒”的主基调的强调,又有对于三四线市场的风险点评,同时还就土地市场进行点评,从短中长期调控同时入手,预计2018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会在调控高压下继续降温。

“或会有新的楼市调控措施,尤其是三四线城市”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一些城市出台的因地制宜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收到一定成效。据新华 社报道,上半年各地出台楼市调控政策累计200次左右,实施限售的城市约50个,热点城市更是升级调控措施“堵漏洞”。

比如,成都限制“假离婚”购房,杭州等地限制企业购买住房,南京严惩囤积房源倒卖“房号”,海南严查“骗取购房资格”,长沙掀起“反炒房”攻坚战,海口、三亚住建部门通过严查严打骗取购房资格行为,查处了一批中介和几十名中介人员。深圳市多部门出台“三价合一”政策,力求遏制“阴阳合同”现象。

对各地楼市调控政策,新华 社也列出了具体存在的问题:有些地方用一线城市或某些地域更高房价进行比对,认为本地房价属于价格低,比价心理助长调控“松口气、歇歇脚”“让房价再飞一会儿”的心态;有些地方出台“人才政策”,由于门槛过低,客观上存在绕开限购政策的漏洞;还有些地方出台购房摇号政策本意体现公平,但一二手房房价倒挂的现实刺激潜在需求提前透支。

部分地方政府对落实“房住不炒”要求认识仍不到位,个别城市发展理念陈旧,对于市场炒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希望炒高房价拉高地价,由此增加卖地收入推动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一些地方没有深刻领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仍希望依赖房地产业挣快钱,解决结构性矛盾乏力,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进展缓慢。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华 社的五篇述评中,三四线城市提及多次,并在第三篇以“谨防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为新的风险聚集地”为主旨标题。

新华 社述评文章指出,部分三四线城市人口增速整体低于全国平均增速,整体来看人口仍在流出,其房价上涨从根本上缺乏支撑。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的分化正在加剧。更值得警惕的是,当前多数三四线城市住宅可售面积回归合理区间,但在地方政府高涨的土地出让热情和房企拿地力度不减的情况下,一些三四线城市的住房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攀升,这些城市很可能出现新的风险积聚。

在土地市场方面,三四线城市热度高企,一些热点城市高价地仍未绝迹。这是当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中的不和谐音,也是风险隐患,应该深入调查,加以整顿。

新华 社表示,建立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土地是一个关键突破口。现行土地批租制度下,大多数用地供应几乎全部采用招拍挂方式。原国土资源部今年初表示,中国国将逐步改变政府作为居住用地少有供应者的情况。

防止三四线城市成为风险聚集地,地方政府应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调控主体责任,切实改善住房供求关系,确保市场稳定,兼顾棚改、调控、去库存多重目标,并在地价房价联动调控上做好大文章。

(以上为正文,内容转自吉屋网绍兴站http://shaoxing.jiwu.com/news/3067000.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