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金陵十二钗》中的妙玉是怎样的人?

陈敖之


妙玉在红楼梦中是个比较神秘的女子,在书中出现的次数不多,往往只是寥寥几句的描写。


妙玉的身世通过林之孝家的来讲述,她原是苏州人士,出身于官宦之家,因自小体弱多病,不得皈依佛门,带发修行。

想要真正的了解妙玉,离不开她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悼泥中。这首判词是对妙玉最好的描述,也让我们看到了她那充满了矛盾的心理。

从判词中可以看出妙玉是身在佛门,心恋红尘,并不是彻底的六根清净,她的心理存在着对红尘的眷恋向往,也有着世俗的傲慢与偏见。

当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来到栊翠庵时,因茶杯被刘姥姥用过就嫌弃的要仍在外头去,妙玉不仅有着心理洁癖,更多的是自恃清高,打心底对刘姥姥这样的贫苦阶层看不上。

对于宝玉宝钗这些人却特殊对待,她把精致的茶杯给了黛玉宝钗之后,又将自己常用的杯子给了宝玉,古代讲究男女有别,妙玉的行为无疑是突破世俗常理的,而且身为出家人不应该讲究众生平等为什么还要区别对待?

另外妙玉既然入了佛门修行却又偏偏喜欢吟诗作赋,林黛玉和史湘云中秋在凹晶馆联诗时,联到最后,出现了佳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就在联不下去时,妙玉出现,并且一口气将它续完。其中名句,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林黛玉都被其折服评价她:“诗仙!”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妙玉的美如同山涧之幽兰,自身的才华也不逊于黛玉湘云等人。

邢岫烟曾经这样评价妙玉,“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她清高孤僻,世俗难容,虽入空门,却带发修行,青丝未断,虽出家为尼,却自称‘槛外之人’。

也许妙玉才是大观园里最孤独的人,这不仅是性格清高孤傲的原因,更多的是她身处佛门,本应该一心修行青灯古佛陪伴。但她有着一颗向往红尘的心,羡慕其他女孩子写诗作赋,下棋绘画,向往能够有一知己聆听心声,可她被出家人的身份束缚,只能默默的做一个旁观者。

妙玉自始自终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既然入了空门,就该斩断情思,远离俗世的诱惑,可她依然有很多放不下,处处表现着她对红尘的眷恋向往之心,这种矛盾的心理也使她的结局如判词里所说。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悼泥中。她的真正结局是什么样子无从得知,但是从判词来看应该不会太好,终是被世俗玷污。


文嘟嘟


妙玉为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槛外人,其实她不过是“云空未必空”。

她带发修行,却不能免俗,对人有偏见。刘姥姥喝过茶的盅子都嫌脏,要扔掉。妙玉这心里是有多恨?恨粗俗、恨肮脏……


“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

最后,还是宝玉讨了来送给刘姥姥去换钱。

她请黛玉宝钗喝体己茶,黛玉不懂泡茶的水她张口便说黛玉是个大俗人。这是自以为是的典型。

宝玉也去蹭体己茶喝,她给宝玉斟茶的杯子则是她自己常用的“绿玉斗”。她嫌刘姥姥喝过的杯子脏,那么,异性男子呢?这又是一种什么心态?即使是知己间互相欣赏,在那个年代也是不适宜得体吧?着实耐人寻味。


宝玉似乎懂得妙玉的心思,却没有接茶:

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顽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

妙玉不高兴地说只怕你们贾府也找不出这样的俗器来。

宝玉恭维了妙玉一番“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妙玉马上换了态度,拿出另一个器皿。

喝茶毕,妙玉此地无银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

她是怕聪明的薛林品出味道,而宝玉是感觉到了什么的,所以才拒绝她常用的绿玉斗。

虽然妙玉带发修行,毕竟是女儿家,心事难猜透。

妙玉,十二金钗里的一个悲剧人物。在边缘处生存,命运悲惨,却世难容。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清心一栈


红楼梦留世的只有前八十回,其他回目均为其他人续写,即便是前八十回,也是后人通过数本残本拼凑而成。虽然我一直以为有可能作者故意保留了前八十回内容,而不是像很多专家认为的后面的内容遗失了。但即便我认为的是真的,那作者也是将后面的内容像谜语的谜面一样这在前面,让读者猜谜,所以,红楼梦注定会是一个谜。红楼梦除了少数几位已经有结果或者说已经明确去世的人之外,其他大部分人的结局都是一个谜。这也是为什么喜欢研究红楼梦的人那么多的原因。

而妙玉的出现就是一个谜,妙玉出身官宦之家,家族地位不比贾府差,但书中却没有提过她出身那一家,妙玉文才不输黛玉,湘云,性格孤傲,身有洁癖。她跟贾府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仅仅是贾府邀请到大观园里的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却名列金陵十二钗主册之列。而且书中关于妙玉的描述并不多,要分析这个人也很难。所以才会说她从出现就是一个谜。但还是试着分析一下这个人吧。

第一,妙玉的孤傲,正式出场前,通过周瑞家的说的话,道出这个人的孤傲,必须请她才会来。

第二,出身名门,同样是上面的场景,也说了,这位尼姑出身名门,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而且从后面的描述看,妙玉身边那么多的古董,她的身份还不会低。

第三,有洁癖,这点主要体现在对刘姥姥的态度上,和跟宝玉说话的语言体现的。

第四,对宝玉有爱慕之心,主要体现在让宝玉用自己用过的茶具喝茶,一个有洁癖的人,如果不是爱慕另一个人,怎么可能让对方用自己用过的茶具喝茶呢?

第五,喜欢有才华的人,书中就明确写出妙玉请黛玉到她那里两次饮茶,而其他人就没有这么高的待遇了。

总结,分析这么多,妙玉这个人物为什么出现,为什么这样设置好像还是一个谜,对分析这个人物没什么帮助似的。确实是这样的,确实是没什么帮助,那要解密妙玉这个人物,就只能猜测了。

妙玉的形象,反正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像观音菩萨,都是带发修行,如果闭上眼睛,脱离开电视剧里人物的形象,来感觉自己心目中妙玉的形象,是不是第一个出现的就是观世音菩萨呢?所以她的出现是不是为了拯救书中某个人物的呢?如果是的话,那这个人物就只能是宝玉了,怎么拯救呢?当然是通过她背后的家族势力来拯救了,拯救宝玉免去牢狱之灾,但拯救了宝玉,妙玉并不是没有付出代价的,欲洁何曾洁,妙玉付出的代价应该就是自己的身体甚至是后半生的自由,但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然后我要说的是妙玉的名字,名字中有个玉字,名字中有玉字的人有宝玉,黛玉。还有一个红玉,但因为她名字有玉字,大家就叫她小红,说明因为宝玉,黛玉的原因,贾府其他人就不能再叫玉了,而妙玉却偏偏就叫玉,而且还没有人干涉,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呢?我猜测很可能在八十回后,妙玉会跟宝玉或者黛玉有很多的交际,作者设置这个人物很可能是为黛玉,宝玉的结局而设置的,可惜的是我们永远看不到这种设置的意义了。

总之,妙玉就是一个谜,从头到尾就是一个谜,但她的才华,她的特点作者通过不多的出场机会描写的淋漓尽致。至于她身上的谜,也只能让我们去猜测,去挖掘了。


老匪读红楼


黛玉初入贾府,说了一段话。

原文: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黛玉的这段话,与妙玉带发修行前的经历何其相似呀!

都是官宦世家的千金小姐,因身弱多病被和尚化了出家。差别在于黛玉的父母亲不肯,而妙玉的父母放手了。

妙玉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的红楼曲: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骯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黛玉爱上宝玉,这是无望的爱情。

妙玉爱上宝玉,这也是无望的爱情。

无论是在世俗世界或者是青灯古佛旁,黛玉和妙玉都是才华超群、冰雪聪明、美若天仙、远离世俗、又寄人篱下的性情中人。

“世难容”这是黛玉与妙玉共同的命运。

个人以为,黛玉就是留在俗世的妙玉,妙玉就是出家修行的黛玉。黛玉妙玉两个同一类人,不同的两个命运走向,殊途同归的一个结果~世难容。

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

妙玉~无瑕白玉遭泥陷。

相对来说,黛玉比妙玉要幸运,因为她还有一个老祖母贾母可以投靠,黛玉多承受了十年娇宠一样的“红消香断有谁怜”。仅此而已!


阿丹151014015


妙玉其实就是贾惜春,妙玉是出家的惜春,惜春出家就是妙玉,她们二人是一个形象,是徐达四女,真名徐妙锦,惜春出家时,宝玉也积极筹备出家,二人殊途同归,他们二人是朱元璋的孙子和徐达女儿,均因遭朱棣追杀迫害逃亡,进了寺庙逃难,这就是惜春宝玉出家的历史背景,他们二人是情人关系,“隐深山者尔”,举案齐眉,共同生活,并开始创作红楼梦,贾惜春画大观园图即在说她写作红楼梦,而说宝玉帮助她,是指他们二人共同创作红楼梦,可见惜春是主创作者,宝玉是协助,《葬花吟》表面是黛玉作,实际是贾惜春,诗篇里的“惜春”就是贾惜春,篇里的“春”字代表元迎探惜四春姐妹,四姐妹是徐家四个女儿,不幸被卷入朱家政治漩涡里,均遭遇不幸,命运悲惨,长女元春是上吊自杀死,迎春遭丈夫虐待,探春在丈夫死后被强迫殉葬,四妹惜春遭大姐夫逼婚,无奈出家,红楼梦里多半篇幅是写徐家的是,尤氏三姐妹也是徐氏姐妹,红楼梦是朱家徐家的家史,也是中国的历史,却是隐形的,解谜红楼梦就是解密中国历史。




洛夏37


妙玉,这一形象有点复杂,曹雪芹总是留下各种疑团。一是,妙玉的来历说不清,什么大户家小姐为治病而送进庵里修行的,但又没发现家里人与妙玉有什么联系,没有联系,妙玉又可以过着贵族般的生活,一个玉杯又能值大把银子。这些矛盾的地方,总是让人想入非非。是前朝遗孤,抑或是李自成的遗孤,传李自成与陈圆圆生有一女,毕竟李自成在北京抢走的财宝不翼而飞了。二是,妙玉的身份的作用说不清,她说是戴发修行,可书中写的,是与宝玉的几次交往。这个什么庵,在大观园完全是一个点缀,实则是妙玉的栖身之所,师傅让她在京等结果,等什么“结果”,不得而知。也许妙玉尘缘未了,是在等了却与宝玉的一段情缘。妙玉也是宝玉空牵念之人。她的出现,似乎也是在还情,只是书中没写前因后果。妙玉形象的精彩之笔是庵里的梅花,只有宝玉讨的到,妙玉好像还送来几枝。妙玉身在槛内,心在槛外。宝玉则是身在槛外,心向槛内。宝玉有心向佛,应与妙玉有关,宝玉最后撒手而去,也应与佛有缘。三是,妙玉的结局说不请楚。贾府衰败之后,妙玉是否受到连累?按理说不会。总之,书中写的模糊。








圆梦公考


妙玉是开在俗世的彼岸花。忍受花叶不得相见之苦,参悟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之法。

妙玉来到人世就是要证明自己尘缘已了。与父母无缘、与荣华富贵无缘、与王孙公子无缘。就连她的孤高洁癖都是她必须要抛舍的执念。世人可以糊涂、可以低俗,她不可以。所以她把自己跟世人隔离开,要做一个不屑红尘热闹,只慕白云冷的槛外人。

有人说妙玉虚伪、假清高。这些都是很多普通人性中本来就有的弱点。批评妙玉的人是不是也在自责呢?更有某些红学家对妙玉破口大骂,说她是最龌龊的人。以人为镜可以正自身,是不是也说明他看到了自己龌龊的一面?

如果只把妙玉当作一个不得已出家的妙龄女子来看,那就局限了。妙玉的愤世嫉俗也代表了一些沽名钓誉、自命清高、怀才不遇的人。一面画地为牢避世,一面不合时宜论世。

至于那些关于妙玉有情于宝玉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妙玉当初就是躲避王孙公子的纠缠才来到贾府。怎会作茧自缚?而且宝玉在妙玉眼中不过是一个俗人。如果说妙玉对宝玉另眼相看,也只是因为宝玉就是与她这朵彼岸花,花叶不得相见的叶的镜相。

欲洁何曾洁一语道出了妙玉无法参悟的修行真谛:洁与不洁都是世俗的表象。所以她必须经历最后的一劫也是最后的红尘试炼“终陷淖泥中”,才能修成正果。

看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另一个一直“以洁立身”的红楼女子—黛玉。她们的言行不谋而合。所以妙玉就是出家后的黛玉。黛玉也是选择了情劫试炼的妙玉。难怪妙玉会因为黛玉品不出雨水和雪水之别,而小题大做说她是“大俗人”。黛玉葬花所葬的就是陷淖泥中“妙玉”。


燈籠果


妙玉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十二金曲中对她的描述是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骯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基本说明她的为人,貌美,有才华,高洁,孤癖,厌俗。但她为何这样呢?她生于富贵人家,从小有病被送尼庵。但通过妙玉的生活,并不见妙玉身体有什么病!倒是无病的父母已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她被送尼庵的,倒像她的病。这病不是来自肉身,而是精神上的疾病。

从她未被接入夏府时,便有言告诉王夫人,她为世不容,说再也不去王公贵族家了。即入栊翠庵,贾母等人去庵中,她奉茶招待。对待黛玉问关于茶水来源,宝玉说为何钗黛用别杯,独他用俗器的绿玉斗?她把二人都讽了。高人一等之姿,人不入眼。有些把自己看高之感。

又要卖刘姥姥喝过茶的成窑杯,嫌其脏。看不起下等劳动人民,与其身居尼庵心怀的不是众生平等不符。

而且宝玉过生日送帖,上写栊翠庵槛外人妙玉恭祝芳辰之语。岫烟对宝玉说她不改其性此种写法,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

这就是妙玉病之所在,自认其高,不逊于男人,把贾宝玉当女人一样看待。宝玉好性未觉污侮。这也是她曾被人嫌之因。也往其它贵族家的公子写过此语。她为什么这样写?她表达对对方的祝贺不另一种方式?这是她曲意表情的一种,以对方为女。像男一样对待,人误其心。以为她对男人有情。事实上,这确是她表达情意一种,有些自我找婆家之意。接受找对了人,不接受,人不对。

妙玉之心在那时比较高于世俗,向传统男女不平等挑战,认为女为何不如男?把世俗男人不放在眼里,男人如女人一样。追求的是男女平等。不甘于居家门之内被禁。有闯世之心。这是她被送庵的根本原因。从被送入庵看她,她瞧不上这些被传统思想禁锢的人。想砸破这些枷琐。

她泡茶之水用的是收集的陈年雨水,梅花上的雪水。雨雪代表思想,茶代表人。贾母,刘姥姥喝的是一种老思想之水,君子茶。而宝黛喝的是雪水,是经历思想上引起行为上血雨人生的水。生命中有变故,是历经冬雪梅开的坚强人生。包括她自己。

妙玉才华高,凸晶馆联诗看高于对方。听湘云黛玉做悲诗纠正,说关于人生运数。又成熟早见。妙玉也是一个活在悲哀世界的一个悲苦女子,相信运数。从最初反抗时世入庵到心境上相信运数,命数,觉知个人渺小。对命运无奈。遭遇贾府之败,人生沦落风尘,心境上最后同于世俗。成为悲剧中一员。时代中个人命运是与历史社会有关。


圃香


答:我也喜欢妙玉。

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情榜”上,排名第六位。名次排在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的前面。


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不仅人长的漂亮,而且有气质,有品味,就像“梅兰竹菊”四君子中的兰花一样,清新而淡雅,幽静而高洁。妙玉还非常有才华,当史湘云和林黛玉联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警句,二人不知如何往下接时,妙玉提笔续足全诗,对出“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的佳句。

妙玉3岁时,就在庵中修行,“青灯黄卷”的生活,造就了妙玉“娴静”的“冷美人”的性格,不仅茶艺高深,而且茶具精美。妙玉虽然尘心未尽,对宝玉暗生情愫,只可惜“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以至于“王孙公子叹无缘”。

虽然妙玉的“清高”《世难容》 ,过洁世同嫌。但也正因为这样,才显示出妙玉的与众不同,如同雪中的梅花,“冷”并“美丽”着。


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妙玉就属于“偷不着”的那种。

妙玉——真是妙极了!


bj山那边是海


如果不从出家人身份要求,妙玉应该是一个有点小浪漫,有点小矫情,有点儿小善良,更有深深寂寞的的文艺青年。

小浪漫:宝玉生日,妙玉写了一个帖儿派一个妈妈前去祝贺,这本没有什么,问题是这寿帖儿是用粉红纸写成的,粉红本就有浪漫的含义,代表着爱恋。也许妙玉本身并未多想,但是潜意识中应隐藏着浪漫的因子。



小矫情:妙玉对宝玉是有些情愫的,她邀请宝钗黛玉喝私房茶,宝玉也跟了去,这是意料之中的事,甚至我认为妙玉是为了请宝玉喝茶,才请宝钗黛玉,妙玉一面用自己常用的绿玉斗给宝玉斟茶,一面表示:“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们两个人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



小善良:岫烟小时,家中寒素,租的房子是妙玉庙里的产业,妙玉寂寞,常教岫烟识字,并对岫烟非常照顾。



深深的寂寞:妙玉是一个20左右的青年女子,一天天守着栊翠庵,念些经文,读些诗书,陪伴他的只有一个老婆婆和一个小丫头,外面是喧嚣的红尘繁华,她守的却是无边的清寂,她大好的青春年华如何安放?寂寞使她永远孤独。



文艺范儿:妙玉多才多识,凹晶馆联诗,让她的形象更加丰满。妙玉,即使世俗不容,仍不能稍改她的做人原则,为人底线。她,妙玉,始终是特立独行的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