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何要急忙把妙玉请进府?

孙美斯


在比较经典的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中,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汇报大观园的布置安排时,王熙凤插了这么一句:“栊翠庵给妙玉留着。”接下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介绍了妙玉的年纪、出身、相貌、家世。探春在旁听了,走上来说:“何不把她请了来?”

虽然87版《红楼梦》是经典,也不是没有问题。王熙凤已经安排妙玉住栊翠庵了,探春再建议不是画蛇添足吗?不像小说里,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汇报,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

关于妙玉的来历,有两个版本。一是林之孝家的说的:姑苏书香之家,因病出家,为瞻仰观音遗像并贝叶遗文而进京,结果师父死在京城,她只好遵师命留下。另一说则是妙玉的老邻居邢岫烟说的,她是为“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才投进京来。

从后文看,妙玉对佛教并不是非常虔诚,甚至自称“咱们闺阁”。两种说法对照来看,“观音遗像并贝叶遗文”显然是托辞(并不是假话),“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才是进京的真实原因。

既然不容于权贵,受到迫害而离开家乡避难,估计不会到处宣扬。所以林之孝家的只听说妙玉进京的表面原因,不了解底细,这是合乎情理的。位列“金陵十二钗”的重要人物,当然不会只充当宝玉的暗恋者这么无关紧要的角色,在八十回以后想必还有重要情节。但是我们看不到,姑且不论。先来说说王夫人为什么急着请妙玉进贾府。

有论者认为,妙玉是贾家故旧,甚至是亲王之女,家族蒙难后进京托庇贾家的。但是妙玉是“去岁”进京,如果真有托庇之意,应该早就来到贾府了——说完妙玉的话,接下来“王夫人等日日忙乱,直到十月将尽,幸皆全备”,所以说妙玉之事并不是年初,“去岁”进京已经至少大半年了。

有人说妙玉虽有托庇之意,但要掩人耳目,所以不敢马上进贾府。这更是胡说。为了掩人耳目,怎么会跟省亲、修园子这样的大事放在一起来进行,那不成了欲盖弥彰?简直在有意宣扬:“我们收留了犯官之女,这几天宫里来的太监多,快去报告皇帝吧!”

妙玉进贾府,跟元春省亲有关,而没有太多的政治含义。“托庇”是有的,未必是专门针对贾府,贾府也未必非要“庇托”妙玉。

元春省亲被视为“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贾府也是倾全力来操办的。修建大观园,只是其中一项。而除了建筑,各种装饰点缀,也无所不用其极。就是“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幔帐”,就预算了二万两银子——跟刘姥姥家的生活费做个除法,够刘姥姥一家生活一千年的!

古代的装饰点缀,不像今天仅限于财物。人,也是装饰点缀的一部分。比如十二个小戏子,比如十个小尼姑、十个小道姑。这些都算是有专业技术的人员,更不用说提拔、购买了多少普通使唤的下人了。像林之孝的女儿小红,就是在修建大观园之初,进入怡红院当差的。

我们普通人看来,这已经是穷奢极欲了,但当事人看来,这些还不够。元春游览大观园时,看到宝玉的题咏,书中介绍了这样一句:“贾政世代诗书,来往诸客屏侍座陪者,悉皆才技之流,岂无一名手题撰,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搪塞?”然后说是因为元春与宝玉特别深厚的感情,用宝玉的题咏来取悦元春。

贾政有很多清客,比如詹光之流,都是有文化的人。可是这些都只是平庸之才,还需要有“一名手”随时题撰,才符合大家气象。

装饰点缀的戏子、尼姑、道姑虽多,都是詹光之类的平庸之才,还需要“一名手”,像建筑设计师山子野那样的名流,以尼姑、道姑的身份长期住在大观园里,才算有品味。而书香官宦出身、通文墨、懂经文、模样好的妙玉,就是这样的名流。

本来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在追求尽善尽美的要求下,变成了不可或缺的需要。这就是王夫人急邀妙玉的原因。

妙玉也正是清楚这一点,才提到“必以贵势压人”,是提条件。在贾府答应不“以贵势压人”、下帖子郑重邀请之后,妙玉就入住贾府。既可避祸,又有承诺不受歧视。何乐而不为?


栖鸿看红楼


贾元春妃子省亲是前所未有的先例。贾家作为臣子,本不该逾矩操办省亲,更不该修建大观园如此铺张。因为省亲旨意是太上皇所下,不是皇帝的意思。贾家为人臣子,绝不应该做此等为皇帝所猜忌的事。可惜贾家根本忘了根本,兴建大观园,将原有的栊翠庵置入其内,需要一个有素质,有品格之人主持。妙玉适逢其会,被王夫人看中,选为栊翠庵主持,并以礼相待慎重接进贾家,妙玉进府,有几点值得一说。


一,妙玉应劫而来

妙玉原本随师父来京中瞻仰观音贝叶经文,因她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她师父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她竟未回乡。”

妙玉来历清晰,作为金陵女子,属于金陵十二钗之数。来贾家就是应劫而来,她师父令她在京中等结果,自然就是完成此劫。当然这是唯心说法。不过类似《水浒传》一般,一切缘由只为聚首!


二,妙玉出身符合省亲需求

妙玉本是苏州人士,与林黛玉是同乡。祖上是世宦之家,作为江南士族,妙玉家的传承应该还要老于林家,是以她的生活习惯,品茶用水之讲究,即便林家也不如。

元春省亲,所用之人非常严格。栊翠庵也是必游之地,需要一个应答得体,规矩体面之人。普通僧尼素质不够,不具备要求。妙玉出身,学识都是最佳人选。


三,妙玉带发修行适合被贾家豢养

妙玉并不是真正出家人,属于带发修行,严格来说不属于尼姑,这样非僧非道更符合贾家的需求。官宦世家经常有僧道来往实属正常,像马道婆,静虚,张道士,慧能,圆心等都在贾家常来常往。可真要豢养在家,这些人根本不适合。

贾家这样的人家中长期豢养僧尼也不像话,当初采买的小尼姑小道士都送到家庙铁槛寺。妙玉带发修行算半个世俗之人,伺候之人也都是丫头婆子随她一样带发伺候。这样更便于管理,也更不落人口实。对家宅也吉利。

综上三个原因,王夫人一听妙玉出身,就让人下帖子请来。王夫人笑道:“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她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次日遣人备车轿去接。妙玉也就如此进了贾家。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元春被封的是贤德妃,作为娘家也要以贤德示人方显家贵人贤不是出于虚名,要在实际生活上有显示,维护女儿声名,家族显贵。贤德之表现是要宅心仁厚,宽己容人,济人利人。把孤儿妙玉,一个才华有声望的女尼请进贾府无疑对贾家威望有提益。

但王夫人后来的表现没有为女儿元春贤德加分,反而为女儿在朝堂地位,包括贾家声誉在做减分之行。金钏死,与王夫人关系最大,宝玉行为不是死人本因。王夫人撵人骂人言苛行狠是金钏死根本。

她出了一起人命,明知丫头撵出去会死,又撵了司棋与晴雯,造成二人出园而死。她信佛斋僧念经也没有使她内心恶性消失,反而大开杀戒。对人打骂都是违反佛道之经。可见,念的都是假佛道,行的真凶恶。对于给刘姥姥一百两银子,体现了她有仁心的一面,也为声名远播。然在关涉自身利益上,不择手段毫不留情。与她怜贫济道成反比。


圃香


大观园既然有栊翠庵,里面就该有尼姑。只有空栊翠庵,似乎不吉祥。

大观园是为妃子所建,里面的尼姑,也该,像样些,最好高档点。

听说这尼姑是官家小姐出身、识文字知礼仪,还对佛经颇有研究。这样高雅不俗的尼姑,算瞌睡碰7上枕头,可巧找到了。所以王夫人急忙“下帖请”。娘娘省亲的日子,似乎并不远了。


莘县村民


大观园里有水月奄,馒头奄,栊翠奄,里面也接纳了一些尼姑,但都不太出众,闻听妙玉原为官宦家小姐,年方十八,熟读四书五经,善长诗词歌赋,想必定是不凡,王夫人便急忙派人清入栊翠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