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種鐵製品保質保量嚴格出品,這就是長治蔭城古村的工匠精神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請點擊關注。

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長治縣的蔭城古村,古時候有一句話來形容,叫做“萬里蔭城,日進斗金”。到底是什麼叫做萬里蔭城,又是如何日進斗金的,下面胡哥會詳細說明。這可是和咱們現在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有著莫大的關係,因為,在千年的蔭城發展歷史中,蘊藏著潞商的精魂。

蔭城村以鐵揚名,鐵是蔭城村的魂,更是蔭城村的根,自古就有“千年鐵府”的美譽。作為明清之際冶鐵和鐵貨交易的中心,蔭城村以及周邊村莊幾乎家家有鐵爐,戶戶會打鐵。鼎盛時期,各類鐵爐達到1879多座(包括壺關、長治),制鐵工匠13000餘人。

3000種鐵製品保質保量嚴格出品,這就是長治蔭城古村的工匠精神

蔭城老街角的鐵器收藏館。

蔭城鐵貨匠人在千百年的薪火傳承中,鐵器製作技藝日益完善,品種逐漸豐富,使得最終的產品工藝考究、質量上乘,經久耐用,形成了顯著的口碑效應和品牌優勢。蔭城鐵器產品涵蓋了軍事器械、生產生活用具、祭祀禮器等各方面,產品全、品種多、分類細。

比如,鍋碗瓢盆桶、刀剪斧鋸錘、犁鋤钁鍁耙、釘鎖繩壺鏊等等,每一大類又細分為不同規格的小類,總計有2800多個品種(一說3200多種)。因此有諺語這樣稱讚:“千雜貨萬碎貨,蔭城鐵貨沒數目”。

3000種鐵製品保質保量嚴格出品,這就是長治蔭城古村的工匠精神

門邊、匾上的瑞盛釘店鎏金字依稀可辨。

蔭城的鐵器製品不僅是數量多到令人吃驚,質量也好到不可思議,拿來和今天的一些產品相比也毫不遜色。比如說椽釘,當時人稱有三絕:上尺絕——長短粗細分毫不差;上秤絕——九個一斤,數準秤平;入木絕——入木生鏽,牢不可拔。至今在老街後圪廊巷子裡,還有個明顯的“瑞盛釘店”的招牌高掛在店鋪門頭。

當然,即便是蔭城村全村老幼齊上陣,家家開爐打鐵,再加上週邊村子一起擼起袖子大幹,鐵貨產量也很有限,絕對達不到“日進斗金”的成果。那為什麼蔭城村能吸引九省二十七縣的商賈雲集在此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咱潞商重信譽、善經營,將一個小小的村子打造成了名揚中外的鐵貨集散地。

3000種鐵製品保質保量嚴格出品,這就是長治蔭城古村的工匠精神

鐵製鋪首銜環,龍頭形。

當時,周邊市縣的鐵貨都要先運到蔭城再進行分銷,比如壺關縣、高平縣、陽城縣、晉城市等。這些地方的產品遠的上百里,近的也有幾十裡,但無論遠近,大批量鐵器產品都要運到蔭城,再打上蔭城鐵貨的招牌才能售出。當時有一句順口溜這樣說道:“高平鐵、晉城炭、離了蔭城不能幹”。這些事蹟在《明史》、《潞安府志》、《長治縣誌》等典籍中均有明確記載。

讀者千萬不要以為這個“蔭城製造”的牌子可以隨便貼,那就大錯特錯了。在千百年的傳承發展中,蔭城村的制鐵業形成了嚴格的產品檢驗制度,東南西北各路客商對鐵貨各類產品有嚴格的驗貨收貨標準,濫竽充數在蔭城村是混不下去的。

3000種鐵製品保質保量嚴格出品,這就是長治蔭城古村的工匠精神

蔭城鐵器館藏無頭鐵佛,是眾多佛像中工藝最為出色的一尊。

比如,當時流傳的普通驗貨標準就有十種之多,諸如固定規格檢驗,按形狀、重量、容量、尺度、顏色檢驗,按配套數量、工藝標準檢驗等等。如一種叫三五板釘的鐵釘,標準是一斤必須35個,每個長短粗細必須一致。在沒有工業機械化之前,這樣的標準是相當高的。

產量大、品種全、質量好、標準高,加上潞商的誠信經營,造就了蔭城鐵貨行銷全國乃至外國的壯觀場面,交易額年均達到驚人的1000萬兩白銀,大致相當於現在年交易額達到20億元人民幣。參照晉商經營茶葉的利潤(高峰期45%—120%)來算,即便是按20%的利潤率(實際要遠高於這個比率),以清初的白銀黃金比價為8:1,大致換算下,日進斗金還說少了。

3000種鐵製品保質保量嚴格出品,這就是長治蔭城古村的工匠精神

蔭城鐵器館內院。

在現在的蔭城村老十字街西北角的“永興久”院落裡,熱愛家鄉黑鐵文化的蔭城人原建國開了一家蔭城鐵器展覽館,館內陳列了原建國收集到的近兩千件鐵器實物。在這裡,可以親眼見證一下蔭城鐵貨的風采。


喜歡胡哥文章的請加關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