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30℃高溫下,他一天讓43人重見光明

高原上,30℃高温下,他一天让43人重见光明

馮文國為做完白內障手術的老人揭開紗布

大眾網威海8月2日訊(記者 程永生) 2018年6月26日,43歲的馮文國帶領一支醫療隊從海拔僅61.3米的山東威海,來到海拔2866米的門源,在這裡,有43名白內障患者等待著他。

從醫已經十餘年的馮文國目前擔任威海愛爾眼科醫院院長,經他手治癒的白內障患者已達七千餘例。但在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原上為患者手術,對他來說還是第一次。

奔波4600裡 高壓下工作10個小時 43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門源縣,地處青海省海北州,平均海拔2866米,這裡因大片大片美麗的油菜花聞名,但同時,這裡的紫外線照射時間長、強度大,當地的白內障患者發病率高。由於醫療條件的不足,白內障患者手術需求大,當地百姓對“光明行”充滿期待。

門源光明行,是由威海愛爾眼科醫院發起,計劃為當地符合條件的白內障患者進行免費復明手術,幫助他們解除病痛。

威海愛爾眼科醫院選擇了最強的專家團隊負責“光明行”,作為“頭把刀”的馮文國,是團隊的“隊長”,所有的手術將由他來完成。

於是,6月26日,由馮文國帶隊的威海愛爾眼科醫院醫療隊從威海出發,經過4600裡的奔波,抵達門源縣。“能參加這樣的活動,對於一個眼科醫生來說,是一件有挑戰,但十分有意義的事情。”馮文國說。

雖然來之前預想過種種困難,可在門源縣進行的白內障篩查還是讓馮文國感到吃驚。

“43例篩查患者中,成熟期的有29個。”馮文國說,白內障處於“成熟期”意味著手術會更復雜,難度會增加,對醫生的技術要求更高。“我們做好了準備!”馮文國帶領的醫療團隊沒有退縮。手術的前一天,他們在手術室忙到很晚,“各種儀器、設備做了細緻地檢查,確保第二天手術萬無一失。”

6月28日,早上8點不到,馮文國就做好消毒準備進入了手術室,8點30分,手術開始,6分鐘後,第一例接受手術的患者——62歲的路生林成功手術,精神飽滿地走出了手術室。63歲的馬元寶、74歲的藏族老人楊森、81歲的索玉芳……

高原上,30℃高温下,他一天让43人重见光明

重見光明的門源老人向馮文國贈送親手縫製的鞋墊表達謝意

一個接一個患者走出手術室,他們或許不會想到,在手術檯上的幾分鐘是馮文國在臺下數十年如一日的精心操作;他們可能也不知道,這短短的幾分鐘,帶給他們的將會是生活中又一個重大的改變。

令當地同行驚歎的是,在克服了高原反應、水土不服、語言不通等困難,在室內溫度近30度的手術室,馮文國一上午完成了22例高難度白內障手術。中午12點,接過護士遞過來的盒飯,5分鐘內匆匆吃完,來不及休息,馮文國又讓護士安排下一個病號。晚上6點,全部43例白內障手術順利完成,走下手術檯的馮文國才感到巨大的疲憊,“像是腳底踩了棉花”,而三位助手和護士乾脆連晚飯都沒去吃,直接去了駐地休息。

6月29日,拆掉紗布的老人重新看到了光明,他們激動地握著馮文國的手,久久不願鬆開。“手術比想象中的難度還要大。”馮文國向記者介紹,由於近70%的患者是成熟期白內障,手術前醫院做了充分的準備。“帶了150枚進口摺疊晶體,在沿海地區手術不常用的吲哚菁綠(一種染料藥),這次也帶到了青海。”令人欣慰的是,手術取得了滿意效果。

撥開眼前的雲翳,43位患者因白內障致盲的眼睛重新看到了世界的亮光,看清楚了身邊的親人。81的索玉芳老人高興地告訴記者,她最想去看看油菜花;62歲的路生林急切地想抱一抱小孫子;55歲的馬振英希望不再認錯人、砌歪牆,因白內障帶來的種種不便,在幾分鐘的手術後煙消雲散。

如果沒有這次篩查,40多名白內障患者可能再沒有重見光明的機會,幸運的是,這一天在期待中如約而至,而為他們成功手術的馮文國,受到了門源百姓的交口稱讚……

手術刀不會說話 卻有魅力讓人往返2000多公里找到它

“極端”環境下,一天做40多臺手術是對醫生的巨大考驗,馮文國做到了,而他受到的尊重和稱讚,源自於多年來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

馮文國記得這樣一位患者,45歲的何先生家住北京,目前在威海定居,因患有“1型糖尿病”20多年,平素血糖控制很差,自今年2月份起,何先生的雙眼開始紅、痛,視力下降,右眼完全失明,左眼僅存少許光感,不僅不能工作,生活上也只能依靠家人照應。得知威海有專業的眼科醫院,何先生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來到了威海愛爾眼科醫院。

馮文國接診後,經過細緻的檢查,確診何先生是因為糖尿病眼底出血導致的視網膜病變。“住院治療一週後,血糖控制在了適合手術的範圍,這才做了手術治療眼底病變。”整個手術做了不到一個半小時,術後患者的左眼視力恢復到了0.6,經過一段時間康復,患者的視力目前已經恢復到0.8。欣喜不已的何先生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做完視力檢查,醫生得知何先生的手術竟是在威海的一家眼科醫院進行,並且術後效果恢復得這麼好,也感到不可思議。今年4月,血糖進一步穩定的何先生又專程坐高鐵往返兩千多公里回到威海愛爾眼科醫院,專門找到馮文國院長要做右眼的手術。

有人把眼科醫生的手術檯譽為“針尖舞臺”。的確,在比頭髮絲還細的手術刀下,是僅有指尖大小的眼球,而且構造複雜,稍有差錯,後果不堪設想。“手術切口只有2.8毫米,要求在顯微鏡下操作,每一步操作都要細緻入微。”馮文國就是在這個微小的領地不斷給患者創造擺脫黑暗和病痛的奇蹟。

今年5月,61歲的患者李阿姨來到威海愛爾眼科醫院,飽受眼病折磨的李阿姨因雙眼紅、痛,一直點眼藥水治療。近幾年,她的視力模糊加重,“看人只有個影子。”在威海愛爾眼科醫院,她的病情讓接診醫生大吃一驚:由於角膜炎反覆發作,李阿姨的雙眼角膜都已大片狀變白、周邊鈣化、鞏膜變薄,從角膜白斑的縫隙中可以看到晶狀體已經混濁,雙眼視力只有0.06,連視力表最大的E都看不見。因為角膜情況惡劣,李阿姨的手術視野極差,術中風險極大。

馮文國沒有選擇放棄,做了詳細的術前準備後,在手術室的顯微鏡下,馮文國的每一刀、每一個操作都精準、到位,僅僅在手術檯上6分鐘,就成功完成了手術。術後第二天上午,在摘掉眼罩、去除敷料後,李阿姨興奮地說:“我看見了,以前看人就是看個模糊的影子,現在終於能看清楚了!”經檢測,李阿姨的視力恢復到了0.3,在裂隙燈下觀察,手術切口平整,人工晶體位置正,手術獲得完滿成功。重見光明的李阿姨對馮文國連連致謝,“幾分鐘時間就解決了困擾我幾年的難題。眼睛看清了,心情也變好了……”

高原上,30℃高温下,他一天让43人重见光明

治好眼疾的老人向馮文國贈送錦旗

像李阿姨這樣的病例還有很多,馮文國向記者介紹,在泰安愛爾眼科醫院工作時,他接診過一位拄著雙柺來就診的50多歲男患者,因白內障導致雙眼失明5年的患者楊先生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也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自覺成為家庭負擔的他對治療也不抱希望。馮文國接診後,5分鐘就為他完成了白內障手術。第二天拆掉紗布,楊先生的視力變為左眼0.6,右眼0.8。視力恢復了正常,楊先生對生活有了信心,在治癒好腿部疾病後,他成功扔掉了雙柺,又找到了工作。由家裡的“負擔”重新成為頂樑柱,激動地楊先生給馮文國送來了錦旗。

作為深受患者信任與讚譽的光明使者,馮文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解讀了對職業道德的思考:“如果沒有白內障手術,可能這些因白內障致盲的人一輩子沒有看到光明的機會,只能在黑暗中摸索。讓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是一個醫生的職責;看到患者手術後撥雲見日般的驚喜,也是一個醫生最幸福的時候。”

“針尖舞臺”履使命 願每個人都有明亮的眼睛

自2000年大學畢業後,馮文國即從事眼科工作,至今已有十餘年的光陰。從醫以來,馮文國以治療白內障患者為主,擅長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人工晶體植入術、小切口的囊外手術加人工晶體植入術等,在疑難手術方面,擅長青光眼術後白內障手術、色素膜炎併發白內障、角膜白斑、小瞳孔下的白內障手術、玻切術後併發白內障、外傷造成的晶體半脫位等手術。

2011年9月,在山東省衛生廳主辦的全省眼病防治技能比賽中,當時還是濟南第二人民醫院普通眼科醫生的馮文國一舉拿下了個人第一名和團隊第一名,在高手如雲的比賽中,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後來馮文國還陸續被評為被濟南市衛生系統十大新聞人物,濟南市十佳醫師,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濟南市“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先進個人。

高原上,30℃高温下,他一天让43人重见光明

手術中的馮文國全神貫注

2014年,馮文國擔任濟南愛爾眼科醫院主任,2017年,又擔任威海愛爾眼科醫院院長。作為愛爾眼科醫院的首席專家,他不遺餘力,身體力行培養年輕的醫生,為他們搭建學習與鍛鍊的平臺,鼓勵他們多多進行實踐。只要有機會,馮文國就鼓勵扶助他們“上臺”,讓他們夯實基礎,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如今,在馮文國的培養下,先後有8名眼科醫生能獨立開展白內障手術,有4人已經在不同的眼科醫院擔任院長。對於學生,他總是把自己的臨床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成果傾囊相授。毫不吝嗇,毫無保留,在馮文國的帶領下,眼科醫療團隊迅速成長,整體水平大大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去愛爾眼科醫院就醫。

從醫至今,馮文國的手術刀,已為幾千例的白內障患者帶來光明。“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的優點是切口小、創傷小、術後恢復快。”馮文國說,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是目前國際上公認治療白內障的最佳手術方式。進行白內障手術時,最快的時間在5分鐘以內,儘管時間短,卻有著最佳的治療效果。

對每一位病人都一視同仁,是馮文國一直以來的要求。他告誡科裡的同事:對醫生來說,白內障手術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對病人來說,接受手術、重見光明則是他們一生中的大事。“我們對每一臺手術都要精益求精,把每一臺手術都當成大手術做。”

精湛的醫術、完美的操作、高尚的醫德,從醫十餘年來,馮文國在眼科領域勤勉敬業,不計個人名利得失,抱著一顆簡單與誠懇的心,真正站在病人的角度,切實為病人的疾苦考慮。“服務每一雙眼睛,關注每一線光明,希望每個人都擁有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馮文國說,這是他最大的心願。

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