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將相之才的五大名將,喜歡歷史的你過來看看能認識幾位?

第五位、書生拜將——陸遜

無意之中發現陳壽對周瑜魯肅呂蒙等人只草草做了個合傳,卻濃墨重筆的替陸遜單獨做傳。作為一名出色的史學家,陳壽是沒有偏愛的,此中的蹊蹺告訴我:我應該重新審視陸遜的歷史地位了。認真讀罷《陸遜傳》,掩卷遐思,頗有感慨。於三國中後期,陸遜出將為相,軍事政治才略堪稱國士無雙,無奈時運不濟,致使長期被人忽視,其歷史地位與功績始終得不到相應公正的評價。

歷史上將相之才的五大名將,喜歡歷史的你過來看看能認識幾位?

深受儒學影響的陸遜秉持正統的“仁”政觀念,對孫權推行的申韓之術態度鮮明的表示反對,他指出“夫峻法嚴刑,非帝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也”,極力主張“以民為本,強由民力,財由民出。夫民殷國弱,民瘠國強者,未之有也。故為國者,得民則治,失之則亂,若不受利,而令盡用立效,亦為難也。”

歷史上將相之才的五大名將,喜歡歷史的你過來看看能認識幾位?

陸遜治國理念的核心乃是勸農固本,惜養民力,在人才的選拔上要求重視品德,選拔忠良。聯繫三國中後期的形勢,陸遜的主張是正確而有遠見的。自東漢末年以來,軍閥割據戰亂不休,百姓困苦不堪,曹操詩中所說“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乃是當時社會底層的真實寫照。在此種情況下,國家推行儒家的“仁”政,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是符合實際並且也是最為正確的選擇。陸遜將這種理念貫徹到了領軍作戰之中,他以寬仁為本,對士兵愛護有加。對俘虜亦給予儒家特有的人道主義關懷,受到了邊境人民的廣泛擁戴,以致於敵境都多“有感慕相攜而歸者”。陸遜深知曹魏強大不可急圖,制定的軍事政策亦以保境安民為主,這於兩國百姓而言都是莫大的福音。

歷史上將相之才的五大名將,喜歡歷史的你過來看看能認識幾位?

第四位、絕世英才——王猛

提起中國歷史上名聲響噹噹的王猛,估計知識界無人不知。王猛,出生於公元325年,字景略,今山東濰坊壽光東南人。他是十六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將軍,輔佐苻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唐朝開國宰相房玄齡評價他:“猛瑰姿俊偉,博學好兵書,謹重嚴毅,氣度雄遠,細事不幹其慮。”據史料記載,王猛是一個英俊魁偉、雄姿勃勃的青年,為人謹嚴莊重,深沉剛毅,胸懷大志,氣度非凡。

苻堅常把自己與王猛的關係比為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但劉備比孔明年長二十歲,而苻堅卻比王猛小十三歲,所以儘管限於君臣名分,苻堅卻始終把王猛當作兄長敬重,雙方感情極為深厚。王猛五十一歲死時,苻堅才三十八歲;一旦失去這位兄長、老師和最得力的助手,苻堅頓時陷於極度悲痛之中,經常潸然淚下,不到半年便已鬚髮斑白了。半年之中,苻堅恪遵王猛遺教,兢兢業業地處理國事,著重抓了擴大儒學教育和關心民間疾苦兩件大事,並且都大有成效。其後,苻堅迅速滅掉前涼和代國,完全實現了北方的統一,東夷、西域六十二國和西南夷都遣使前來朝貢;原屬東晉的南鄉、襄陽等郡(轄境在今湖北)也被攻奪下來。至此,前秦臻於極盛。

歷史上將相之才的五大名將,喜歡歷史的你過來看看能認識幾位?

第三位、文武兼備——謝玄

當時,北方前秦的苻堅十分強盛,經常侵擾晉國邊境。晉國朝廷廣求文武兼備的良將來防禦苻堅,謝安舉薦了謝玄。中書郎郗超雖與謝玄不和,但聽說這件事後,讚歎道:“謝安違背眾議舉薦侄子,太明智了。謝玄定不會辜負謝安的舉薦。”人們都不以為然,郗超說:“我曾經與謝玄在桓公府中共事,見識過他的才能,即使他在說話走路時也能表露出足智多謀。我認為謝玄能勝任。”謝玄於是被任命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廣陵相,負責江北軍事。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歷史上將相之才的五大名將,喜歡歷史的你過來看看能認識幾位?

第二位、十六國第一名將——慕容恪

慕容恪因性格謹慎大度,從十五歲起即掌握軍隊,多次以弱勝強,穩固了慕容氏遼東霸主的地位。後趙主石虎死後,中原大亂,慕容氏入關 略地,佔據河北。後趙將領冉閔自立後,慕容恪與其多 次交戰,終將其引至平原,以“連環馬”擒之。其兄景昭 帝慕容儁死後,任太宰總攬大權,卻毫無私心。以“德治”為基,構築前燕最大版圖,引起鄰國恐慌,臨終前仍 在為國家的未來做妥善安排,是被敵人稱作“古之遺愛”的曠世名臣。

第一位、大器晚成——裴行儉

裴行儉出身“河東裴氏”中眷房 ,於唐太宗時以明經科考試中選,並得名將蘇定方教授用兵奇術。歷任左屯衛倉曹參軍、西州都督府長史、安西都護等職。在西域時,各國多慕義歸附。後還朝任

吏部侍郎,與李敬玄、馬載同掌選事十餘年,甚有能名。他所創長名姓歷榜及銓注等法,影響了後世選才授官的制度。上元三年(676年),出任洮州道左二軍總管、秦州右軍總管,參與防禦吐蕃。調露元年(679年),計俘叛亂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以功升任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身兼文武兩職。次年,大破東突厥阿史德溫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盡平東突厥殘部。永淳元年(682年),裴行儉病逝,年六十四。追贈幽州都督,諡號“獻”。

歷史上將相之才的五大名將,喜歡歷史的你過來看看能認識幾位?

後來,裴行儉又依靠自己的天文知識打敗了突厥軍馬,那些殘餘兵馬狼狽地逃往狼山。遺憾的是,在裴行儉回朝後,突厥又再次捲土重來。這次裴行儉生擒了突厥可汗回長安,但由於小人作祟,皇帝沒有嘉獎他的功勞。可悲一代軍神裴行儉,被埋沒在了史家的紙堆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