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靈縣 提升鄉村環境 打造美麗家園 助力脫貧攻堅

廣靈縣 提升鄉村環境 打造美麗家園 助力脫貧攻堅

古堡澗西展新貌

廣靈縣 提升鄉村環境 打造美麗家園 助力脫貧攻堅

孝德文化提振脫貧精神

廣靈縣 提升鄉村環境 打造美麗家園 助力脫貧攻堅

倒排工期加緊施工

廣靈縣 提升鄉村環境 打造美麗家園 助力脫貧攻堅

就地取材鋪就致富路

廣靈縣 提升鄉村環境 打造美麗家園 助力脫貧攻堅

廣靈縣 提升鄉村環境 打造美麗家園 助力脫貧攻堅

脫貧產業多元化

廣靈縣 提升鄉村環境 打造美麗家園 助力脫貧攻堅

易地搬遷奔小康

廣靈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攻克深度貧困、決勝全面小康”主題,以“鄉村環境提升和易地扶貧搬遷”為著力點,持續給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大任務,全縣鄉村面貌正向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奮進。

明確目標抓進度,確保“三個超前”

該縣瞄準鄉村環境提升和易地扶貧搬遷目標任務,提前劃定路線圖、施工圖和時間表,全力加快建設進度。

超前部署。早在去年“冬季行動”期間,廣靈縣委、縣政府就著手調研統計全縣農村基礎設施情況。今年3月,鄉村環境提升工程全面展開。同時,提前統籌推進2018、2019年易地扶貧搬遷選址、土地手續、環評、規劃設計、立項等前期工作,確保一年完成兩年搬遷任務。

超前配套。從增強搬遷群眾“造血”功能入手,在全縣7個易地扶貧搬遷點同步配套建設15個後續產業項目,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超前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以澗西村為試點在全縣逐步推廣使用農村汙水處理系統。

超前完工。實行倒排工期、掛圖作戰。2017年3597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建設工程9月底全部分房入住;2018年的6個安置點,9月底全部建成完工。143個村的環境提升工程,10月底前完成80%以上,10個示範村全部驗收完工,實現村容村貌較大改觀。

科學謀劃抓落實,突出“五個強化”

強化規劃引領優佈局。按照以人為本、保留原貌、持續發展的原則,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開展《鄉村建設規劃》《實用性村莊規劃》等工作。堅持“一村一規劃”,委託中國鄉建院為澗西村編寫主題為《晉北古堡花香新村》的村莊建設規劃設計方案,鄉村環境提升工程形成了科學完備、適度超前的規劃體系。

強化質量意識明導向。按照“五覆蓋”、“五潔淨”和“六要六有”標準,高質量推進農村環境衛生和村容村貌整治,在風貌塑造上留住鄉村的“形”,在文化傳承上留住鄉村的“魂”。全縣143個提升村分類實施推進:一類村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二類村實施公共服務提升工程、三類村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同時選擇10個基礎較好、特色鮮明、管理規範的村先行試點,重點打造成為鄉村環境提升工程市級示範村。如在壺泉鎮澗西村依託明清古民居建築群,對村內五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提升,按照“旅遊+”的發展模式,建設“風貌特色凸顯、宜居宜遊宜業、鄉風文明和諧、生活富裕安康”的特色旅遊經濟示範村。

強化資金配套保投入。全縣鄉村環境提升工程投資達到50356.3萬元,整合縣級財政資金解決20399.52萬元,實施3P項目撬動社會資本,解決剩餘所需資金。目前,首批資金8600多萬元已經下撥鄉鎮,3P項目已通過財政部門審核入庫。

強化組織領導壓責任。建立上下聯動、逐級負責、合力共建的工作機制,專門成立三個督查組,按照工程進度和時間節點對全縣鄉村環境提升工程進行定期督導檢查,實現督導落實與獎勵激勵齊行並進。

強化交流學習促提標。先後組織相關人員赴岢嵐、陽曲、靈丘、蔚縣進行實地觀摩,每天對各鄉鎮工程推進情況進行經驗交流點評,以此來提升工程進度和質量。

持之以恆抓成效,實現“五個提升”

轉型升級提升產業支撐。堅持產業轉型升級與鄉村環境提升同步推進,強化群眾增收的產業支撐,全力打造澗西村民俗體驗、上白羊村紅色旅遊、曹窯和百疃西堡村設施農業、望狐村手工編織等具有鄉土特色的致富產業。目前,全縣已培優廣靈小米、食用菌、有機雜糧等一批主導產業,培強東方物華、禾卓偉業、北野菌業等一批龍頭企業。同時,大力培育“廣靈巧娘”品牌,引領發展居家經濟,在40個貧困村設立編織、製衣“加工站”,帶動2000多貧困戶戶均年增收1.5萬元。

淳樸鄉風提升精神風貌。積極培育文明鄉風、健康家風、淳樸民風,制定出臺精神扶貧、文化扶貧、法治扶貧等《指導意見》,形成鄉風文明新氣象。

轉變作風提升服務能力。在推進鄉村環境提升工程的同時,充分發揮駐村幫扶“三支隊伍”的作用,在全縣集中開展串百家門、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難、暖百家心“五百”主題實踐活動和基礎數據提升“百日會戰”行動,全面提升服務群眾能力。

凝聚民心提升內生動力。充分尊重群眾的合理訴求,引導群眾積極參與農村垃圾治理、村莊道路亮化綠化、農村危房改造、鄉村旅遊、富民產業、就業培訓等方面的提升工程,使群眾在鄉村環境提升過程中學到技能、得到實惠、增加收入,群眾內生動力得到有效提升。

強化治理提升組織能力。整頓農村軟弱渙散黨組織18個,選用農村優秀黨支部書記45名,發展村級後備幹部366名,培訓村(社區)“兩委”主幹、大學生“村官”、駐村工作隊、農村第一書記677名,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在鄉村環境提升過程中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轉載自 大同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