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一夜虧損587億,投資者發起集體索賠,不是因爲假貨泛濫

近段時間以來,關於拼多多上市的事情刷爆了朋友圈和各大媒體頭條。對於拼多多上市,網上的議論有兩種聲音,一種是為拼多多上市速度而感到震撼,有網友表示:“馬雲的阿里巴巴突破1000億訂單,用了10年;劉強東的京東突破1000億訂單,用了6年;而黃錚的拼多多突破1400億訂單,僅用了3年”。

拼多多一夜虧損587億,投資者發起集體索賠,不是因為假貨氾濫

而另一種聲音是吐槽還有批評,有網友表示:“一個賣假貨的,居然賣到了上市。”也有網友表示:假貨氾濫也沒人管,找客服也沒人理,這不是欺騙消費者嗎?另外,網友還羅列出了拼多多上的一系列假冒商品,比如超能洗衣液的假冒商品:趈能、趄能、超熊等。而且這些假冒商品還打上了“假一賠十”的標籤,著實令人驚訝。還有電視機、牙膏、餅乾等等生活用品,在拼多多上,都成了山寨貨的天堂。

拼多多一夜虧損587億,投資者發起集體索賠,不是因為假貨氾濫

除了網友和媒體的吐槽批評之外,許多正品上架也發起了維權,比如三星、創維、童話大王鄭淵潔等。一時間,關於拼多多假貨氾濫的事情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最終針對近日媒體報道的拼多多平臺內銷售侵權假冒商品等問題,8月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監司牽頭召開行政約談會,要求拼多多平臺經營者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加強對入駐平臺經營者及商品的管理和審核,積極配合各地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調查檢查,維護公平競爭秩序,真正做到為消費者謀福利。

拼多多一夜虧損587億,投資者發起集體索賠,不是因為假貨氾濫

拼多多被約談後的當晚,美國股市開盤,拼多多盤中破發、跌幅一度達17%,旋即引發美國資本市場集體訴訟。引發美國投資者發起集體索賠的原因不是因為拼多多假貨氾濫,而是因為其股價大跌導致美國投資者利益受損。拼多多在上市的當天,股價從19美元發行價一度創下27.45美元的高價,市值超過300億美元(約人民幣2038億元)。如今美股收盤價為19.66美元,市值218億,比最高點低了8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87億。相當於一夜虧損587億人民幣。

拼多多一夜虧損587億,投資者發起集體索賠,不是因為假貨氾濫

拼多多的假貨氾濫現象是什麼導致的?是商家利用假冒商品充當正品欺騙消費者?還是消費者本來就知道是假的,表明市場有這樣的需求?對於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說過:拼多多的戰略就是“農村包圍城市”,服務“五環之外”的人群。簡言之,他服務的,是一群和你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樣的人:他們默默無聞,生長在小地方,消息閉塞,對所謂正品的分辨能力不強,更談不上維權意識。他們收入在你看來,低得不可思議,也不懂得在互聯網上發聲,更不會與你產生交集。在他們看來,優劣不是問題,生存才是問題。

拼多多一夜虧損587億,投資者發起集體索賠,不是因為假貨氾濫

還有人認為,拼多多假貨氾濫的根本原因是國人的平均收入低。2018年2月,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表示:有80%的中國人,也就是整整10億人,可支配收入不超過3000元。也就是說你要是每月的工資有5000,你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的人。不過,也有人表示: “五環外需求”這個概念成功的轉移了群眾視線。一分錢一分貨,各取所需,這道理從來都沒錯。可是明目張膽的山寨,不管這是不是五環外需求,是缺德,是違規。

小夥伴們,對於拼多多的假貨問題,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