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傳統宗教信仰:祖先崇拜

宗教信仰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在中國歷史上,佛教和道教與儒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主體,這是主宰紅塵內人們的精神思想體系。畲族大分散小聚居,長期與漢族雜居,和漢族樣信佛、信鬼神、信天命、信風水。近代有少數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在宗教信仰活動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畲族的原始宗教“學師傳師”。

畲族傳統宗教信仰:祖先崇拜

凡對神佛、祖先及鬼怪都要燒香擺供,叫“祭祀”,表示崇敬並求得護佑。祭祀的活動範圍很廣,人要吃東西,人們也設想所有的神佛、精靈、鬼怪都要吃。人有求於它們的話,就擺上供品叫它們“吃”,最簡單的家生了小豬、小牛也要做“三旦”,向豬欄神、牛欄神供一供。

畲族傳統宗教信仰:祖先崇拜

一、祖先崇拜。按有神論說法,人死後靈魂不能上天成神者即變成鬼,善者到一定年限再出世為人,惡者打入地獄受苦,到一定時候放出則變成畜牲。而作為先人這個鬼則是會保佑子孫的地面神。敬先人有三種方式,一是祠堂,二是家庭香案,三是墳墓。祠堂是一村或幾村同姓人建立的祭祀先人的廟堂。本村有祠堂的,可以把亡人靈魂送入祠堂,本村無祠堂,一般是隻把絕後的亡魂送入他村同姓祠堂。凡送入祠堂的亡魂刻一塊牌位,家底較好的刻有花邊,稱“蘭觀位牌”,家底較差的不刻花邊,稱“一支香位牌”。亡人位牌,同一排行者,放同一排臺階。祠堂一年祭一次,時為二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祭時要殺豬殺羊,本祠堂人每戶派一人參加(女子和未滿16歲男子不能參加),師公以舞蹈行祭,祭後聚宴一餐。

有的祠堂餐後獎賞學歷較高者,以資鼓勵,獎品為肉,俗稱“賞肉”。有的村則三年才祭一次。祠堂內設六香爐,藍姓的分別稱神仙、祖師、射獵、下座、仙童、戰兵。雷姓和鍾姓的分別稱眾爐、神仙、祖師、下座、仙童、戰兵。

畲族傳統宗教信仰:祖先崇拜

畲族家庭幾乎戶戶在樓下或樓上中堂照壁設有祖宗香案。春節從年夜至初五、正月十五都點香,清明節、端午節、償新米等過節都點香擺供。藍姓寫“汝南郡藍姓祖宗之神位”,雷姓寫“馮翊郡雷姓祖宗之神位”,鍾姓寫“穎川郡鍾姓祖宗之神位”。其橫額都是寫“慶集華堂”,其意是很好的,可理解為畲族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員。而當地漢族家裡是不設香案,但過年過節家裡要做“羹飯”,即臨時點香擺一桌供品,請“住”祠堂的自家先人“回家”過節。

畲族傳統宗教信仰:祖先崇拜

墳墓也是祭把祖先的地方,不論是古時疊柴火化還是後來的直接土葬或拾骨重葬多設立墳墓,富者刻碑,窮人以方石作碑。每年清明節要去掃墓,點香擺供,壓燒紙以示有子孫祭祀。按“輪迴轉世”說,人活到百歲者少,鬼在陰間百年內也會去出世,故對十分多代的古墳多數不掃祭,要祭也認為是祭山龍土地,以求風水保佑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