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房里的特殊学生

当孩子正式踏上学琴的道路,家长们就要辛苦每周固定时间接送孩子上课了。那么就课堂上,父母是否只需要在外面玩着手机等待下课就好呢?

对于初学的孩子,肯定不是这样的。家长一定要陪初学的孩子一起上钢琴课,但绝对不要在课堂上充当老师的助教。

初学琴的孩子上钢琴课,有家长陪,孩子会一开始就觉得练琴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和爸妈共同的任务。甚至家长可以拿出这样的态度:"钢琴我也不懂,所以要跟你一起学。"

在课堂上,家长的任务有两条:

一是辅助老师树立尊严。老师的话,在课堂的45分钟内是一定要尊重的,老师布置的功课,也是一定要尽力完成。初学的孩子年龄小,做不到完全理解并记住老师的要求,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记下老师对下一堂课的要求,同时回家督促孩子顺利完成老师的功课。

二是当出现特殊状况时,比如孩子吵闹,有情绪,这时需要家长有所动作,我的建议是家长可以带孩子暂时离开教室,特别是想教训孩子时,一定不要在课堂内处理。

下课后,家长要和孩子交流,问老师今天教了什么,你听的懂吗?我这里听的不是很明白,你能不能解释给我听。这种互动,首先让孩子感觉他是不孤单的,其次鼓励了孩子学习的自信。

琴房里的特殊学生

课后和老师的交流,也是家长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对上课的意见,孩子练琴时出现的问题,对孩子后面课程的规划等。家长们其实不必担心你反映的问题会让老师生气,只要你传达的信息如实表达了自己的感觉,都能够帮助老师检查、发现他工作的成效究竟好不好。需要指出的时,这样的交流最好背着孩子。在孩子面前,要保证老师的尊严,更不能损伤他的自信。现在手机很方便,如果老师课程排的比较紧,课后没时间,家长们可以发微信。

琴房里的特殊学生

学琴,同样也是对孩子进行性格教育的大好时机。如果孩子能知道练琴是自己的事情,每天自觉练琴,那就要恭喜父母了,他不仅在钢琴学习上能够更近一步,情商学习也很有成效。

如何能让孩子认识到练琴是自己的事情呢?我建议,从小事开始,让孩子懂得独立的重要性。书本和琴谱让孩子自己拿!包括练琴前需要做的一系列准备,都让他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边指导、帮助、有遗漏就提醒,但绝对不要全盘包办。甚至包括每天练琴选在哪个时段,除了必须要完成的功课外,今天还想弹哪些曲子,都可以让孩子自己拿主意。这是一个心理的暗示:练琴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所以,和琴相关的事务,孩子都要自己负起责任来。全盘包办的最大坏处,就是让孩子觉得自己练琴是为父母而练的,我只是完成父母的要求而已。不要小看孩子的独立能力,他完全可以理解并做到这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