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和《易經》有什麼關係嗎?

林屋公子


山海經與易經看似沒啥關係,柞看山海經是本以地理為主,而易經則是以哲學為杆,真的是這樣嗎?不全是,兩者實則大有牽連,為什麼?因為山海經有大量的上古神話,而易經的源泉則是本占筮經典。此兩者一個通點是啥?相信很多讀者會第一時間反應是:宗教。對!我們知道:神話是宗教形成的一個極重要的源本,而宗教尤其是上古的原始宗教的極重要的表現形式是占卜。



山海經與易經都是反映華夏上古之時的原始宗教的訖今所能見到最重要的上古文獻。舉實例: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巴國的始祖叫太皞,而易經繫辭記載神話…包犧氏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類萬物之情。這裡山海經的太皞與易經的包犧氏就是中華元古時代的三皇之首的伏羲氏了。伏羲氏的故事訖今所能見到最早的記載均出於東周,除以上的山海經、易經外,還見於多本東周著名經典,如《莊子》、《呂氏春秋》。也見於歷史書《補史記》,書中說此皇出於一萬年前的古成紀。

總的來說,山海經是本帶有濃厚上古原始宗教色彩的上古地理百科全書,而易經的上元古經部分則是記載周朝及之前的華夏上古原始宗教的巫峴卜筮文化的集大成之書,在這個上,此兩者均帶有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的。


民俗玄學研究者


首先,對兩個名詞進行一下解釋,《山海經》記錄內容比較廣泛,是在較長的歷史時期

內積澱的包括宗教、地理、神話、民俗等內容,主要形成時間大約在戰國之後,是民間異志雜怪的集合。而《易經》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周易》,還包括《周易》之前便存在的《連山》與《歸藏》,《周易》只不過是周朝時期文王根據伏羲先天八卦推演而來,而《易經》則是起源於上古時期盤古開天之後,《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從這兒可以看出,伏羲是依據河圖洛書的理數,伏察天地萬物規律的象數,而推演出的,不僅是在於卜筮方面,在季節更替、萬物變化運轉都行之有效的方程式。

所以說,就其形成時間來看,《易經》要遠遠早於《山海經》;就其內容來看,《易經》更注重於方式方法,而《山海經》則類似於民間百科全書,所以可以看出,《山海經》中的不乏借鑑《易經》宗教卜筮等神秘色彩,而《山海經》中也不乏收錄《易經》誕生時期的神鬼傳說,甚至關於《河圖》、《洛書》出現的故事收錄其中也說不定呢。

僅僅是個人見解,不足之處望見諒。歡迎關注我諮詢更多疑惑。


小賢學易


《山海經》和《易經》都可以叫神秘,但有個前提:分開來各自說的時候,都可以用神秘來形容。但放在一起就欠妥了,原因是前者沒有比較。我們先說《山海經》,成書年代不詳,據說是大禹所著。原本是一本地理書,但一部分外國學者,以及部分頭條小編認為它是一本歷史書。為了表述的邏輯性,我們暫時還認為它是一本地理書吧。《山海經》文字古澀難懂,所敘述之事皆為上古傳說且止於大禹。大禹後人的事蹟不在其中。如此看來說此書為大禹所著,還是有可能的。為了便於表述,我們就暫時認定就是大禹所著。我不相信書中所述之山川地理,大禹都親自勘查過。以當時的交通條件根本就做不到,應該都是蒐集來的。所以形容該書為上古神話故事集也未為不可,只是這些故事都是從各個部落蒐集來的。為了區別對待,必須把它們進行分類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根據各個部落所在之地理位置加以區分。所以《山海經》就成了一本地理書,或者看上去更象一本地理書。比如說書中的山脈的位置只簡單的分出了東西南北,可現實世界的山脈卻不是這樣的。而且山脈的大小,以及它們之間的距離也完全沒有量化。足見這些山脈的位置只具象徵意義,更象圖書館裡的書目索引,當然是為了便於分類。所以說《山海經》只是看上去更象一本地理書。那它糾竟是一本什麼書呢?討論這個問題,我們不防再引入另一本書《西遊記》。請不要笑,至少在地理概念的理解上,這兩本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西遊記》的地理概念也是單純的線性表達,似乎所有的山,以及那些妖怪,全都向西一字排開。即沒有西北方向的,也沒有西南方向的。這和《山海經》在地理上的表述,從風格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西遊記》蹩腳的地理是可以原諒的,因為地理學不是《西遊記》的描述重點。太過於糾結於地理,就失去了該書的可讀性了。由此我們也可以聯想到《山海經》,也許有著同樣的意圖~可讀性、趣味性。所以我認為《山海經》應該是一本上古各部落神話故事集,或者神話故事叢書。當然,《山海經》也有嚴肅的一面~鞏固部落聯盟,該書宣揚四海之內皆平等,部落不論大小,不分遠近,皆在《山海經》中佔有一席之地。從這個角度看,《山海經》又成了一部政治書籍。聊完了《山海經》,然後我們再說《易經》……請原諒,我不知該怎麼說。原因就是《易經》太神秘了,神秘的令人肅然起敬,我不敢妄加解釋。據說孔子五十而學易,我今年剛五十歲,太巧了。至少到明年我才有權力解釋,現在還不行。總之,當把《山海經》和《易經》放在一起比較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只有《易經》才能稱得上神秘。而《山海經》則只能稱之為有趣,或者說迷人。至於二者的關係嗎,我認為就和《聖經》和《荷馬史詩》的關係差不多。前者是精神層面的指導性書籍,而後者只是娛樂消遣。


大熊貓68508222


確實有學者研究過《山海經》和《易經》的關係,雖然對於觀點我不太認同,不過對於在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對於《易經》的“易”的本義,一般理解為“交易、變易”,朱熹的周易注裡即是這麼解釋的。



《說文解字》中釋“易”時說日月為易。一些學者從語音的角度去分析,認為日和月都曾經發音為“易”,因此主張從日月的角度去研究《易經》。

由日月的角度,那麼就牽扯到了《山海經》。



《山海經》中的《大荒東經》裡面記載了大荒之中有七座山峰,是日月出入的地方,山是從南到北方向排列;《大荒西經》裡也記載了七座日月所處出的山峰,是從北到南方向排列。

劉宗迪《失落的天書》裡對此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論證,結論是這這些山峰是古人用以觀測太陽出入位置、判定季節輪換的,也是重要的歷法工具。

這個結論我個人比較同意。



基於這一點日月的論證,一部分人就將這個觀點與《易經》結合起來。甚至分析出了《連山易》、《歸藏易》名稱的由來——連山就是指用於定位日月的一系列山,歸藏就是指日月落下的山,落下就是迴歸。

同時,太陽月亮的升落,對應了《易經》陰陽消漲的觀念;《易經》中的兩儀指日月,那麼就可以與《山海經》中的常儀、羲和聯繫起來。

以上這些解釋實在是太過牽強附會,不能使人信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