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損兒童的情感問題

耳聽損兒童童的特異心理,曾被很多人認同是存在的,在特殊教育這塊陣地上也有不少人同意這種說法,那麼,到底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呢?首先,我們來看一看什麼是情感,簡單他說,就是人對客觀事物不同程度的內心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一種帶有獨特色彩的反映形式,它既依賴於認識活動又反作用於認識活動。

耳聾兒童至初的情感表現形式也象正常兒童一樣,是一種機體狀態的體驗和要求,是因天然需要而產生的,例如:他們也有對飢餓。痛等產生的情緒反應,在至初一段時間內也會哭、笑。也會有滿意、愉快和不滿意。不愉快的情感。這些是聾童和普通兒童的情感發展過程中的共同方面。恐懼。焦慮或沮喪,有自卑感、多動症、說謊、離家出走、頂撞老師等情感障礙並非耳聾兒童所特有,所以說”耳聾兒童的特異心理”只能是相對而言,就是耳聾兒童某些方面的問題較普通兒童多一些。

耳聾兒童對於自身的自卑感(當然不僅僅是耳聾兒童,也包括其它一些殘疾人),是社會因素造成的,是由於社會不尊重殘疾人而形成的,這是社會問題。耳聾兒童和正常人一樣同樣生活在社會中,體會各種事物,雖然聽力有缺陷,但他們可通過視覺進行補償,並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耳聾兒童可通過配帶助聽器進行早期干預,可使聾童重拾聆聽的樂趣。並且,並不是所有聾人都有自卑感,自卑也是可通過教育引導而消除的。 ||

目前,耳聾兒童的家長對耳聾兒童的錯誤態度有兩種,一種是歧視,一種是溺愛。這兩種態度都會造成耳聾孩子情感方面發展的不健全。只有一少部分家長能以正常心態對待聾童。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是殘疾入,給自己造成了負擔,便對孩子放任自流,結果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情感貧乏,對人不信任等等一系列心理問題。有些家長看到孩子成了殘疾人,覺得很對不起孩子,便造成了對孩子的溺愛,但由於不能和孩子溝通情感,便只知道從物質上滿足孩子的要求。這些都使兒童的情感朝不正常方面發展,非常不利於耳聾兒童情感的發展。這就要求學救和家長必須做好這方面的工作,辦好家長培訓班,使家長掌握一些常用手語,關心孩子的成長,注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因為聾孩子更渴望別人的關愛。

聽損兒童的情感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