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陝西寶雞和湖南都有一個炎帝陵?

維護世界和平就靠你了


寶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早在七、八幹年前,人類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寶雞市區內北首嶺遺址就是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遺存。



炎帝和黃帝是中國的人文始祖。炎帝部落是華夏部落的一個分支,炎帝是部落首領的稱號,延用了八代。


第一和第二代炎帝都出生於寶雞清姜河地區,後代以姜為姓氏,姜子牙為其傑出代表。

據說現在的寶雞清姜地區的蒙峪溝就是炎帝的誕生地,寶橋後面的常羊山上就是炎帝陵,千百年來的祭祀從未停止過。湖北隨州一直和寶雞搶炎帝誕生地,那個炎帝是第八代炎帝,已和寶雞無關。


炎帝后代分支很多,絕大部分和黃帝部落合併組成華夏民族,很少部分南逃成為苗、壯、彝等少數民族的先祖。湖北在周朝時還是南方蠻荒之地,而華夏族的源頭是渭河流域,所以寶雞的炎帝陵最靠譜。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陝西扶風武功交界的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陝西寶雞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後來,兩個部落爭奪領地,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民族。



行雲流水1437995


陝西寶雞渭濱區姜城堡常羊山有座炎帝陵,湖南株洲炎陵鎮鹿原陂也有一座炎帝陵,二者都認為自己是神農炎帝陵墓的正宗。十多年來一直在這上面較量。

(寶雞的炎帝陵,由原書協主席啟功題字)
通過雙方在文化和歷史上的較量相爭,使大家對炎帝的研究和認識更加深入和清晰,而各自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最為重要的是雙方的研究和宣傳使得凝聚在炎帝身上的“堅忍不拔的開拓精神、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天下為公的奉獻精神”,得到廣泛宣揚。

論陵墓建成時間

湖南株洲酃縣鹿原陂的炎帝陵稱霸天下,歷史資料顯示早在宋朝,株洲鹿原陂的炎帝陵就已建造。每年的九九重陽節,海內外華人僑胞都會前往祭祖。


而陝西寶雞渭濱區常羊山的炎帝陵則是在1992年大興土木,建造而成。每年的清明節和陰曆七月初七海內外的華僑都會來此尋根祭祖。

論“炎帝歷史”

正是由於湖南和陝西都出現了炎帝陵,而圍繞著炎帝陵的“根文化”和“炎帝文化”,一時間兩個“炎帝”劍拔弩張

(湖南株洲炎帝陵石碑)

爭論初期,寶雞處於劣勢,包括一些歷史專家都認為,炎帝乃南方之天帝,炎帝陵在南方的湖南自然可信。湖南派學者認為:炎帝終因為民治病誤食斷腸草而“崩葬於長沙茶鄉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鹿原陂。株洲炎帝陵經營單位說,湖南的炎帝陵早在宋朝就有了,而寶雞是從1992年才建的,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寶雞方面堅稱寶雞的炎帝陵才是正宗的。陝西的史學家們指出:《春秋》《國語》《史記》等史書都明確說明,不僅黃帝出生在寶雞,炎帝也出生在寶雞。炎帝部落是一路從咸陽的豳州(現在的彬縣)遷徙到渭水流域的西岐(現在的寶雞岐山)炎帝文明就在北方,而非南方。寶雞還有炎帝活動的遺址天台山、姜水等。寶雞炎帝陵經營單位認為,寶雞炎帝陵早在唐代以前就有,只是後來因歷史變遷而毀,而且民間一直在每年炎帝的忌辰陰曆七月七舉行廟會祭祀炎帝。

株洲方面一些人反駁,儘管寶雞有炎帝活動的史料,但沒有炎帝陵史料依據,完全系今人的民間傳說,不足為憑。而株洲炎帝陵,文字記載頗多,不僅是《酃縣誌》,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唐代司馬貞《史記?補三皇本紀》、宋代羅泌著《路史》等均有記載。老百姓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九重陽節這天祭祀炎帝。

雙方握手言和

當雙方爭得面紅耳赤時,湖南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何光嶽提出了“炎帝八世”說。

認為歷史上有8代炎帝,第一世炎帝神農氏和第二世炎帝生活在寶雞境內,此後炎帝部落東遷到河南、山西、河北等地,到了湖南已為第8世炎榆罔。



也有民家傳說佐證此觀點,炎帝部落遭蚩尤騷擾,遂請黃帝相助。黃帝打敗蚩尤之後,與炎帝部落合併,從此形成“炎黃部落”。而炎帝后人被黃帝封在了湘地。

“炎帝八世”的說法贏得了大多數學者的認可,湖南陝西雙方也因此停息了炎帝陵之爭。

論現狀

在得到文化支持後,湖南陝西兩地都對當地的炎帝陵重視起來。先後多次對境內的炎帝陵進行重建和修繕。

隨著近些年旅遊業大發展,兩地對炎帝陵的保護和開發,對炎帝文化的發掘和宣傳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最後說一句: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大家是一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