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八套高層和坐擁一處獨棟

有一個朋友曾經這樣說過:“我不買別墅,打掃衛生太麻煩。”

仔細回味,你有沒有覺得,這其實是一種「自我挽尊」的說法?

住別墅的人其實大多有這麼三個特徵:

1、花錢僱得起兩個阿姨(保姆),阿姨是別墅的一種文化,也是必要的,買得起這麼大的宅子人,時間怎麼可能天天花在打掃房子上?

2、不會是上班族,通常都有自己的生意,要麼就是書香門第,這就意味著來往的客人同樣都是圈層人士。

3、有自己的一套家規和家庭文化氛圍。小夫妻三口之家不至於住個大別墅,三代同堂,就包含了三代人的飲食起居,父子關係,婆媳關係,還可能有一個家族企業,家和萬事興,家有家規,豪宅才可能有一派興旺之相。

家族文化其實才是一個豪宅內部最大的亮點,也是豪宅文化存在的重中之重。

擁有八套高層和坐擁一處獨棟/聯排,究竟有什麼差別?

晚清第一富商胡雪巖豪宅,匾額為皇帝手書「勉善成榮」,中間還有玉璽印。

擁有八套高層和坐擁一處獨棟/聯排,究竟有什麼差別?

01

風控再緊

炒房的人仍舊想盡一切辦法賺錢

靠房子賺錢,也不是誰都有這個本事。

真正靠倒賣房子賺到錢的人一般至少有這樣幾個特徵:

1、對政策特別十分敏感,甚至和很多社會高層人士內部關係很好,有可靠的信息來源甚至能夠提前預知。

2、對房地產的敏感程度不亞於一個職業房產經理人,總經理也好,項目總也好,就是總裁也罷,說到底也是職業經理人,相比動輒幾百,幾千萬身家性命全都放在房子上的人,房地產市場一旦變天,你說,要的是誰的命?

3、有錢,有膽,一個投資客說過,他最困難的時候,被銀行天天追債,最後家裡電話線只好拔掉,這種日子不是誰都過得了。

4、非常的勤奮,如果現在還有炒房客,只在一個城市活動,這一定是個假炒房客。只有在全國範圍經常看房子,才能夠橫向縱向的瞭解房價漲幅,對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做出一個較準確的預判。

你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沒錯。

這個世界上,永遠有政策觸及不到的東西。

就好像法律可以規定,奸YIN婦女是一種罪,但是法律不能去規定,看A片是一種犯罪,只能去靠道德約束——你這個人沉迷黃色網站,太低俗,沒有追求了。

可是道德約束不了投機的炒房客,你能說什麼呢?啊呸,房子真多,真有錢,看不起你。

一個炒房客已經有了那麼多房,買到購房資格都沒有了,為什麼還在買房?

因為能賺錢。

擁有八套高層和坐擁一處獨棟/聯排,究竟有什麼差別?

一個投資客說,他有這樣的親戚,公積金很高,住在不太好的房子裡,想買房,又不敢出手,這個投資客看中了很不錯的房子,想買又沒有資格,於是和親戚商議一起買,決定兩年左右做一個短線投資。

買下來之後,租金大約在6000左右,不想出租,也可以讓親戚自住。

這樣一來,既幫助了親戚想住新房子,人前風光的炫耀心理,又解決了自己想炒房沒有名額的痛點,減輕首付的同時,又有人共同承擔風險,投資安全係數大大增加。

炒房也是一種本事,一種眼光。

02

炒房客賺的始終是一個人的錢

豪宅賺的可能是三四代人的錢

有沒有錢永遠只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之一,一個人的家教,修養,氣度,風範,都是靠炒房買不來的,但卻是和豪宅息息相關的。

這才應該是一個真正想去擁有一個豪宅的人內心深處最原始的動機。

如果將房子和家族文化並聯來說,有八套房子甚至是二十套房子的人,始終是用房子再賺有限的錢,再賺看得到的錢,但是住在別墅裡的人,住在豪宅裡的人,就不是賺房子的錢了,他們賺的錢可能是你看不到的錢。

對於別墅客群而言,賺的很可能是三四代人的錢。

蔣介石第四代曾孫蔣友柏接受楊瀾採訪時曾說過,政。治對我而言,不是書本上學到的,考試的內容,都是在飯桌上爸爸拉的家常。

擁有八套高層和坐擁一處獨棟/聯排,究竟有什麼差別?

▲真正有錢人的世界,能顧得到的資源是一般人不能夠想象的

BBC紀錄片《康頓莊園》揭示了當時貴族是如何進食、更衣;如何結婚以及維持生計。

那些平常人看起來的繁文縟節,對於貴族而言,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

《亂世佳人》中,黑人管家告訴斯嘉麗小姐,不應該將手臂擱在桌子的邊緣上,這樣會在手臂上留下一個難看的印記。

對了,管家,菲傭文化也都起源於莊園,中國也是如此,家丁,丫鬟,也都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大宅文化。

除了禮儀文化,別墅在現代社會,還有一個功能就是「擺闊」。

擺闊還是很重要的。

試想三個人在酒桌談生意,酒過三巡喊代駕,某甲方為二位參與競標的乙方選擇代駕,一個說請送我去第五新村,另一個說,我住在中德法莊園。

你覺得第二天,想與更有實力的乙方合作的甲方會選擇誰?

03

姑蘇區有三千年豪宅史

震驚世界的文化遺產賣一套少一套

中美都有自己的豪宅文化。

國外是「莊園」,中國是「宅邸」。

每當你走近網師園,留園,拙政園,甚至是陸巷古村,蘇州大大小小的園林,你去看,都會覺得,這些「鼻祖豪宅」可真是大啊。

細細品味,從前的人住在裡面能幹什麼?無非寄情山水,吟詩作畫。

不然都沒有別的事可以幹了,江南的才子的才情都是江南的水土給的。

擁有八套高層和坐擁一處獨棟/聯排,究竟有什麼差別?

豪宅講究的就是文化,一個高層,洋房或是大平層都是沒有生活文化內涵可以探討的。有飲食起居的文化,但是沒有文化傳承可言。

金山銀山終有一天會空,可是賺錢的秘密和生意經卻都藏在家族文化裡面,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這是深諳在豪宅裡最深處的秘密。

別墅很貴,但是別墅帶來的光輝和榮耀,以及別墅背後承載的一個家族的文化根基,更重於別墅本身,而能夠承載這種家族文化的也只有別墅,必須是別墅。

大多數人,其實是不需要住別墅的。

住在豪宅裡,不懂文化是住不下去的

住高層,求生存

住別墅,為生活

對於蘇州而言,姑蘇區的豪宅為的是生活和鄉愁

園區的豪宅則代表了新蘇州時代下的崛起的財智新貴族

有人說,姑蘇區路窄,堵車,買別墅要買在園區或是親山近水的地方。

請不要用你的剛需眼光,去衡量這個世界,答應我好嗎?

蘇州最出名的就是「巷」,最有味道的就是「巷」,要致富先修路,如今,全中國各地到處都修好了水泥路,消失的巷子,越來越值錢。

五六年前,拙政園旁邊的地被某位蘇州籍明星看中,採用蘇州園林設計,佔地約548平方米,擁有3大廳、4個院落、5房、6套衛浴、亭臺樓閣一應俱全。

取名:“嘉玲苑”。

沒聽說這類型的人覺得出門堵車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