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進京,張之洞公然違抗懿旨,慈禧樂得直誇他:幹得漂亮

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太后下詔向列強宣戰。張之洞身為滿清忠臣,又手握重兵,接到皇帝“宣戰”的上諭,卻“抗旨不尊”,與李鴻章等人策劃,搞“東南互保”—與列強簽署協議,確保東南各省不參與戰事,以求得安寧和平。此舉在當時,簡直就是謀反叛逆。可是,張之洞等人不僅沒有遭到清廷任何處罰和申斥,還大受嘉獎,成為他們引以為豪的榮耀。事情何以能取得如此效果?

八國聯軍進京,張之洞公然違抗懿旨,慈禧樂得直誇他:幹得漂亮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下詔向列國“宣戰”後,通電全國,要求地方籌款調兵,勤王抗敵。湖廣總督張之洞知道,以大清當時的國力絕無戰勝的可能。面對“危迫甚矣”的局面,張之洞憂心如焚。戰端一開,大清必敗無疑,怎麼能保全國家,免於大好山河分崩離析是當務之急。無論如何,不能隨著慈禧太后等人做毫無意義的孤注一擲。他下令治下的各電報局不公開宣揚此諭,只“密呈督撫”。然後又發電報給廣州的兩廣總督李鴻章,商議對策。李鴻章完全同意他對時局的看法。得到李鴻章的支持,他們一起宣稱此行上諭是皇帝皇太后被義和團挾持所發的“亂命”,拒不執行。然後積極想方設法,避免全國崩潰。

在盛宣懷的建議下,張之洞決定聯合其他督撫,讓東南各省聯合自保:與列強簽訂協議,東南各省不參與戰事,不執行慈禧太后宣戰上諭,不對治下洋人動武,並保護他們在華人身財產安全。

這在當時是抗旨不尊、大逆不道的死罪。張之洞明白就算是其他督撫心有此意,誰也不敢提出來。他先聯合很有正義感的兩江總督劉坤一,與他商討,並把自己一套主張提出來,兩人一拍即合。得到劉坤一的贊同,他開始一方面積極聯絡袁世凱等各省巡撫都督,一面與列強接觸,一面積極籌劃。向各督撫講明利害:“從古無一國與各強國開釁之理……即合各省兵力,餉缺械少,豈能抵禦群強……危殆必矣。”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張之洞和劉坤一主動提出搞“東南互保”,如果朝廷怪罪下來,保證一切責任都是他們兩人的,與他人無干。早就心有想法的各督撫,不再猶豫,欣然同意,一致行動。

八國聯軍進京,張之洞公然違抗懿旨,慈禧樂得直誇他:幹得漂亮

取得各督撫一致同意後,張之洞和劉坤一立即給皇帝皇太后上奏摺,陳述開戰的不利,強調不能“與各強國一齊開釁”,在論證了朝廷面臨可怕的局面後,他們自然得出為全國計、為朝廷計應實行“東南互保”的結論,在奏摺中,張之洞抓住慈禧開戰上諭中“各督撫互相勸勉,聯絡一氣,共挽危局”的字句,把“東南互保”說成是符合聖旨的“聯絡一氣,共挽危局”。最後,張之洞也表明忠心“倘各國必欲以干戈從事,派大隊兵艦來江攻我營臺,實逼處此,臣等受恩深重,有守土之責,自當盡力抵禦,存亡與共”。

這封奏摺情辭懇切,論證嚴密。慈禧太后看了,也沒有什麼話好說,在“宣戰”後給他們的上諭中不但沒有責備,反而稱讚他們的“互保”是“老成謀國之道”。於是,經過一番串聯,廣東、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份先後參加“互保”。

後來的事實完全如張之洞所料,8月15日北京陷落,慈禧攜光緒倉皇出逃,張之洞、劉坤一在8月17日忙致電各國駐上海總領事,為慈禧開脫,說皇上和太后為拳匪挾持,因為“東南互保”“各督撫均系奉旨辦理”,所以請求聯軍“萬萬不可震驚我皇太后、皇上”。慈禧此時最怕被列強作為“禍首”嚴懲,逼其“歸政”光緒帝,張之洞為其開脫正中下懷。如此以來,“東南互保”變成奉旨辦理,不僅合理,更是合法。

八國聯軍進京,張之洞公然違抗懿旨,慈禧樂得直誇他:幹得漂亮

及至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因為當初有“東南互保”這一招,李鴻章議和時辯稱,皇帝和皇太后是被“拳匪”挾持,下詔宣戰為“矯詔”,從而為西太后開脫,免於割地賠款,而僅僅支付八國聯軍“出兵幫助清廷”剿滅“拳匪”的軍費,以及支付“拳匪”毀壞教堂建築和教士修女徒眾等生命財產損失補償費。

張之洞等人因此大受表彰。清廷讚譽為“庚子之變,顧全大局,保障東南,厥功甚偉”。

政治達人張之洞滴水不漏的周旋,以及對形勢的準確判斷和審時度勢的大膽擔當,終使得一場危機得以化解,自己也得到了好處。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阮華君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