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老先生,醫學界欠你一座諾貝爾獎

致敬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老先生,醫學界欠你一座諾貝爾獎

今日,吳孟超老先生接受了《朗讀者的》的獨家專訪

96歲的吳孟超老先生被稱為是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從醫75年來,像一匹老馬,在肝臟的方寸之間,馱著一個個病人過河。因為長時間握住手術刀,吳老手關節處都發生了變形,就是這樣一雙有力的手,他把超過16000名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面對籃球那麼大的腫瘤,別人都不敢做手術的時候,吳老說“名譽算什麼,我不過就是一個吳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職。”懸壺濟世、德才兼備,這就是朗讀者吳孟超最好的寫照!

致敬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老先生,醫學界欠你一座諾貝爾獎

與病患親切交流

1922年8月31日(民國十一年),吳孟超生於福建省閩清縣,馬來西亞歸僑,5歲時他跟隨母親來到馬來西亞投奔父親。在馬來西亞,幼年吳孟超一邊幫父親割橡膠一邊讀書。[1]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回國參加抗日活動,由於去不成延安,只能留昆明求學,決心以“讀書救國”。同年入昆明郊區的同濟大學附屬中學求學

1949年,畢業於同濟大學,獲學士學位。同年進入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即後來的第二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當上外科軍醫。有緣再拜師裘法祖教授,學裘師的醫術與醫道。

1958年,翻譯並出版了中國第一本肝臟外科方面的專著-《肝臟外科入門》,同年組成了以吳孟超為首的旨在攻克肝臟外科為目標的“三人研究小組”

自此開始了攻克醫學難題的道路

科研成果:

20世紀50年代最先提出中國人肝臟解剖五葉四段新見解;

60年代首創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法,並率先突破人體中肝葉手術禁區;

70年代建立起完整的肝臟海綿狀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診治體系,較早應用肝動脈結紮法和肝動脈栓塞法治療中、晚期肝癌;

80年代,建立了常溫下無血切肝術、肝癌復發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術技術;

90年代,在中、晚期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療、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並首先開展腹腔鏡下肝切除和肝動脈結紮術。

40年來共施行肝癌手術8000餘例,術後5年生存率達38.1%;小肝癌(小於5釐米)手術1000餘例,手術5年生存率達79.8%(其中小於3釐米小肝癌已達85.3%),最長存活36年。

在60年代首創簡便安全的肝臟外科手術新療法-肛門間歇阻斷切肝法,並突破肝臟禁區,施行中肝葉切除術成功。

致敬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老先生,醫學界欠你一座諾貝爾獎

吳孟超為病人動手術

老先生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救死扶傷的一生

您做的貢獻讓醫學界永遠都銘記

敬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