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千年即墨故城今何在,曾經是「田單火牛破燕軍」的古戰場

西周之前,即墨為萊夷的領地,約距今六千年以前,即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商時,生活在膠東半島的土著居民,建立了眾多的小國,共同組成古老的東夷文化群落。其中較大的國家為萊國,大致在今天的高密、萊州、平度、萊陽、龍口等地,東夷國、棠邑國就在今天的即墨一帶。

青島:千年即墨故城今何在,曾經是“田單火牛破燕軍”的古戰場

萊國在商代以前,統治中心在今天的昌樂、臨朐縣附近。東部可達黃縣(今龍口市)的沿海地區。姜太公受封於齊國,建都營丘(今臨淄齊都鎮)。春秋時期,齊國打敗萊國,侵佔了萊國位於今平度縣西邊的領士。萊公迫不得已遷都黃縣,因為在舊城以東,叫做東萊。

青島:千年即墨故城今何在,曾經是“田單火牛破燕軍”的古戰場

到了戰國時期,公元前567年,東萊徹底被齊國滅亡,齊靈公滅萊之後,在此建城,因城西臨墨水河,故名即墨城,即就是"臨近"之意,今天的平度市城區東南古峴鎮大朱毛村一帶屬即墨故城的中心地帶,由於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朱毛曾在此居住,村莊由此得名。即墨故城因此又稱為叫朱毛城。

西漢時,膠東國康王劉寄設都於此,所以又名康王城。劉寄病死之後,長子劉賢繼位膠東王,繼康王香火。劉寄、劉勝與漢武帝同屬兄弟,劉寄之母與漢武帝之母是親姐妹,世傳劉寄享受比其他王侯更好的殊榮,加上即墨自古歷來都是富饒繁榮之地,因此膠東當地一直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打開康王墳,山東不受貧"。

青島:千年即墨故城今何在,曾經是“田單火牛破燕軍”的古戰場

北齊建立之後,文宣帝高洋便開始改革官制。當時地方上的官吏臃腫,人浮於事,又加劇了農民的負擔。於是他採納大臣建議,於公元556年(北齊天保七年)削去州、郡建制,《北齊書·文宣帝紀》中對並省詔書有詳細記錄。就在這一年即墨縣被撤銷,城亦廢棄。

青島:千年即墨故城今何在,曾經是“田單火牛破燕軍”的古戰場

考古遺址發掘,即墨故城分內城和外城,外城南北長約5公里,東西寬約2.5公里,至今尚遺存城牆千餘米。城基寬約40米,高5米,皆為夯土板築,十分堅固。內城有宮殿、作坊、梳妝樓、點將臺、東西倉、貯貨灣、養魚池等遺蹟。當時的運糧河(今小沽河)通過東南城門洞,可直接駛入貯貨灣內,至今城牆缺口尚存。故城一帶,常有銅鈁、弩機、戈、劍、刀刃、錢範、瓦當等文物出土。發現的大型空心龍紋漢磚及大型圓柱石礎,說明當時即墨宮殿建築的華美和富麗堂皇。

青島:千年即墨故城今何在,曾經是“田單火牛破燕軍”的古戰場

戰國時著名戰事"田單火牛陣破燕軍"即發生在此。公元前284年,樂毅率領六國聯軍大舉討伐齊國,以報30年前齊趁燕國內亂出兵燕地之仇。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大軍在聊城打破齊軍主力後,五國罷兵,燕軍繼續東進,攻破臨淄,短短半年間,齊國七十多座城市紛紛陷落,最後只剩下莒城和即墨兩座孤城。齊襄王被困於莒城,燕軍攻打莒城數年不下,不得已轉而攻打即墨(當時的即墨就是今天平度一帶的朱毛城)。即墨守將戰死後,田單被眾人推舉(媯姓,田氏,名單,臨淄人,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任齊都臨淄的市掾)接替了統帥軍隊的將軍一職,堅守了兩年。在這個時候,敢於接下這最後重擔,並且還能率眾堅持的人,田單不可謂不是勇者吧。

青島:千年即墨故城今何在,曾經是“田單火牛破燕軍”的古戰場

後來公元前279年,燕昭王薨,燕惠王即位。燕惠王聽信樂毅想攻下莒縣和即墨之後自稱齊王的謠言,就派大將騎劫到齊國去代替了樂毅。田單見時機成熟,就向燕軍詐降,麻痺軍心,於夜間用牛千餘頭,牛角上縛上兵刃,尾上縛葦灌油,以火點燃牛尾之後向燕軍軍陣猛衝,並安排了五千勇士隨後衝殺,燕軍大敗,被火牛衝殺和自相踩踏死者無數,騎劫也在戰陣中被殺。田單乘勝追擊,將燕國奪走的七十餘城悉數搶回。齊國危亡之際,田單堅守即墨,以火牛陣擊破燕軍,收復七十餘城,並得到安平君的封號。

司馬遷在評價田單時說:"兵以正合,以奇勝。善之者,出奇無窮。奇正還相生,如環之無端。夫始如童貞,適人開戶;後如脫兔,適不及距;其田單之謂邪!"評價不可謂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