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梨疙瘩」的鑑別與盤玩

“麻梨疙瘩”的鑑別與盤玩

俗稱”麻梨疙瘩”的這種植物其學名應該叫“鼠李”,在我國北方其製品的把玩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了。

“麻梨疙瘩”的鑑別與盤玩

“麻梨疙瘩”在樹木志上是屬於: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鼠李科(RHAMNACEAE)——鼠李屬(Rhamnus L。)。屬灌木,我國有七十多種,以西北和華北最多。能用做制鬥材料的是鼠李屬其中的:小葉鼠李(又稱琉璃枝,黑格鈴),卵葉和圓葉及烏蘇裡鼠李。其根部發達,多生長於北方風化巖地貌山區的岩石縫隙中,樹高2~5米,生長極慢,質地堅硬,色澤溫潤,有些根部出現瘤化,木紋豐富,耐火燒,落水沉,無雜味。

“麻梨疙瘩”的鑑別與盤玩

被人們用來製作菸斗的材料,必須選用五十年以上樹齡,且根部出現瘤化的才能出材,由於生長環境惡劣,自然條件惡劣,多數內部常出現中空,砂眼,甚至夾雜石塊,所以出材率極低。也使制鬥時的選材增加了難度,因為其密度極高,“木性”很大,採回後必須陰乾數年後才能開料制鬥(用烘乾技術會使木質的木漿顏色丟失,成鬥後不易用核桃油逗出木漿本色),不然製出的斗極易開裂。由於中國人對把玩器物的感受和對重量感及色澤的要求與西方人有很多不同,所以鼠李根鬥被中國北方大部分老一輩人廣泛採用,成為制斗的最好原料。

“麻梨疙瘩”的鑑別與盤玩

麻櫟麻梨

“麻櫟”和“麻梨”,有很多人搞混,特在此說明一下:

麻梨:即俗稱的麻梨疙瘩,學名鼠李,屬灌木;

麻櫟:也稱橡木,屬喬木,是做酒桶的上好木材。

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材料。

“麻梨疙瘩”的鑑別與盤玩

鼠李優劣鑑別

鼠李可用於製作工藝品的有20多個樹種,各有千秋,好壞優劣之分主要有幾點:

1、必須有根瘤(好工藝品是整體出自瘤,而不是半瘤半木,或純木),根瘤越圓越好,根瘤大小隻出一件東西最 好(這樣花紋最好,最協調);

2、顏色越黑密度越大,樹齡也越長(黑料有好幾種,易磐養,有無花的,有大花的,細花的最好),白色包層越厚樹齡越大(白色包層磐養是不變色的);陰坡硬,顏色深,比重大;紅料和黑料是鼠李的不同種,青料(我們稱灰料,顏色灰褐,精拋後木紋可產生“雷射”效果,極易磐養)也是鼠李的一種,鼠李按地域品種有別,有些地方小葉多,有些地方卵葉多,隔個山頭品種就變了;

3、生長環境越惡劣,自然環境越惡劣的料越好;

4、越離近村莊的(枝芽被人當柴禾砍過的)越好,俗稱“憋出的瘤”;

5、生於石灰岩的比生於碎石地的好(料整);

6、獨根的不較好,沒有夾層,而且花兒也整,紋路完整;

以上是我的感覺,您感覺花紋滿好看的就該算是好的

好料不一定出好東西(只是機遇高些),有殘(砂眼、龜裂)就不完美了。

所以,好鼠李件很珍貴,全瘤的東西是不易開裂的。

“麻梨疙瘩”的鑑別與盤玩

鼠李特點

1.密度,硬度高,用手指甲掐無痕跡;入水沉;

2.耐火燒(相對其他木材燃點高);

3.花紋無規律;

4.易磐養;

5.有淺色包層;

另:鼠李的枝幹做出的東西易裂(需要細心磐養),有些用枝幹部位做出的工藝品會有”虎皮紋”也稱水波紋(很稀少)則可取。

“麻梨疙瘩”的鑑別與盤玩

鼠李的磐養

鼠李經過人為的磐養會變化,久經磐玩會變得象玉,象琥珀,表面產生包漿,美麗喜人,鼠李的磐養有以下幾種方法:

1.植物油磐養:得到新品後,使用核桃油或橄欖油進行磐養。新品時每週一次,每次用油3-5滴,均勻的塗於表面,3-5周後就不必再上油了(已吃飽了),以後就只需用手磐養就行了。這種方法變色快,上色重,磐過半年就象個老件兒,但物件的透明度欠佳。

2.純人工磐養:得到的物件從沒有碰過植物油(顏色淺淡,表面光華但略乾澀),到手後用自己的手油,臉油,每日磐養,不能接觸任何植物油,這樣要需要1-2年之後才可見到明顯的上漿,變色,這樣的物件是潤美,透亮的,美麗動人。

3.純毛巾磐養:如果作為收藏暫不使用,一年內每日只用乾毛巾用力擦拭,不上油不上手,這樣木色不會變深,會亮麗潤美,待包漿生成後即可上手使用就不會變色了。

另:磐養前基礎要做好,一定要精度拋光後再開始磐養(有些朋友拿來就開磐,半年後發現基礎粗糙,趕緊拋光,結果白磐了),這樣上漿快。

念青唐古拉菩提祝您:

生活愉快

文玩那點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