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在北京,我认识的,十年前以及十几年前咬牙买房的,有的赚了,有的正在咬牙供后来换的更大更好的房子,有的则搬到了近郊的别墅。

与广大地方房地产市场可能还需要“去库存”不同,一线城市的房价这些年来就没有降过,房子虽然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的商品,但房子也有折旧,特别是北京这十年变化非常快,房子的涨幅也很大,所以,除了离开北京的,即使是那些在十年前因为种种因缘买了房子的,增值和收益也都会抵消在北京换房的过程中了。

且听我细细道来,这段血泪斑斑、啼笑皆非的历史里,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

早在2005年,我还在北京上硕士,同学里就有一个福建同学,一个浙江同学在海淀区买了房子。

诸位,那时候北京的房子还不怎么限购,只要有北京户口就能买,学校的集体户口也可以买。所以,我的同学就有买的。

我当时还特别纳闷,问过上面两位女同学:你们将来毕业,能留在北京吗?万一留不下,房子怎么办?

两位同学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本来也没想留北京啊,生活质量这么差,到时候毕业回老家之前,把房子卖了,这是投资啊。

后来,我们毕业了,但我的同学并没有把房子卖掉,他们一直等到2012年左右,才陆续卖掉,都是几倍的投资收益。

故事二

2006年,我又去了北京的一家大报实习,在经济新闻中心,跑房地产新闻。我每天不是去房地产公司打听消息,就是去楼盘采访购房者,有时还会去政府机关调查官方口径。

熟悉那段时间历史的人一定记得,在奥运会前后,中国关于房地产出了很多政策,什么“房八条”、“房十条”、“房二十条”之类,出台的政策越多,房价涨得越快。

但是,在2006年,这一点谁也看不准。

我所在的报纸不仅是官方机关报,而且有很多老记者,那段时间,老记者们最爱说的就是:别看现在(2006年),南三环的房价已经每平方米过万了,但这都是奥运会带来的涨价预期。只要奥运会结束,房价一定会跌。

诸位,这些都是在楼市里摸爬滚打十几年,并且掌握了一些所谓内幕信息的媒体老人,尚且有这种观点,就不必说普通老百姓了。谁也没法预测未来呀。

故事三

等我想要买房子的时候,已经2010年了。

我刚刚博士毕业,在博士期间专心读书,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到毕业后一看,哇,房子在2008-2009年大涨了一轮。五环外的房子都要2万了。

我想起了2006年,南三环外的新房才1万。

我打算买房,然后我身边的朋友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说,房子涨得太离谱了,以后不大可能会涨了,可能要跌, 要不你再等等?

有的说,赶紧买,再不买,连末班车都搭不上了;

有的说,房子是什么?人类为什么要被房子压死!

……

我无所适从,只好“听从内心”,我的内心告诉我,不是为了买房,而是人生到了该买的时候,就买嘛。

我就在东五环外买了。

当房奴的滋味不好受,好不容易熬了好几年,房子涨了七成的价格。

而我恰恰因为要换房,于是就卖了,结果,这些涨幅全部都搭进新房去了。

还是房奴。

所以啊,我觉得,谁也没有前后眼,早买的也未必就轻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