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技術|提高種蛋孵化率措施(下)

(接上文)

四、抓住孵化過程中的兩個關鍵時期

根據胚胎髮育的特點,孵化有兩個關鍵時期:1-7胚齡和18-21胚齡。在孵化操作中要儘可能創造適合這兩個時期胚胎髮育的孵化條件,前期注意保溫,後期重視通風。

1、1-7胚齡為了提高孵化溫度,儘快達到適宜孵化溫度,可採取下列措施:

(1)種蛋入孵前預熱,既利利於雞胚的甦醒和恢復活力,又可減少孵化器中的溫度下降,縮短升溫時間。

養雞技術|提高種蛋孵化率措施(下)

(2)孵化的1-5天,孵化器的進出孔全部關閉。

(3)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消毒孵化器裡的種蛋時,應在蛋殼表面凝水乾燥後進行,並避開24-96小時胚齡的胚蛋。

(4)5胚齡前不照蛋,以免孵化器及蛋表溫度劇烈下降。整批照蛋應在5胚齡以後進行。照時應將小頭朝上的胚更正過來,因60%胚胎頭部在小頭,啄殼時喙不能進入氣室進行氣體交換,會增加胚胎死亡冀弱雛率。

(5)提高孵化室的環境溫度。

(6)要避免長時間停電。萬一遇到停電,除提高孵化室的溫度外,還可在水盤中加熱水。

養雞技術|提高種蛋孵化率措施(下)

2、18-21胚齡是胚胎從尿囊絨毛膜呼吸過度到肺呼吸時期,需氧量劇增,胚胎自溫很高,而且隨著啄殼和出雛,殼內病源微生物在孵化器中迅速傳播。此期的通風換氣要充分,可採取下列措施:

(1)避開在18胚齡移盤到出雛盤轉入出雛器中出雛。可提前在17胚齡(甚至15-16胚齡),或延長至19胚齡(約10%的雞胚啄殼)時移盤。

(2)啄売、出雛時提高溼度,同時降低溫度。一方面是防止啄破蛋殼,蛋內水分蒸發加快,不利破殼出雛:另一方面可防止雛雞脫水,特別是出雛維持時間長時,提高溼度更為重要。在提高溼度的同時應降低出雛器的孵化溫度,避免同時高溫高溼。19-21胚齡時出雛器溫度般不得超過37-37.5℃。

(3)注意通風換氣,必要時可加大通風量。

(4)保證正常供電。此時即使短時間停電對孵化效果的影響也是很大的。萬一停電的應急措施是:打開機門,進行上下倒盤,並用體溫表測蛋溫。此時,門表溫度計所示溫度絕不能代表出雛器裡的溫度。

(5)撿雛時間的選擇:一般在60-70%雛雞出殼,絨毛已干時第一次撿雛。在此之前僅撿去空殼。出雛後,將末出雛的胚蛋集中移至出雛器頂部,以便出雛。最後再撿一次雛,並掃盤。

(6)觀察窗的遮光:雛雞有趨光性,已出殼的雛雞將擁擠到出雛盤前部,不利於其它胚蛋出殼。所以觀察窗應遮光,使出殼雛雞保持安靜。

養雞技術|提高種蛋孵化率措施(下)

(7)防止雛雞脫水。雛雞脫水嚴重影響存活率,而且是不可逆轉的,所以雛雞不要長時間呆在出雛器裡或放在雛雞處理室裡。雛雞不可能同一時刻出齊,即使較整齊,最早出売的和最晚出殼的時間也相差32-35小時,再加上出雛後的一系列工作(如分級、打針、剪冠、鑑別等),時間就更長。因此從出殼到送至飼養員手中,早出殼的可能已經超過2天。所以要及時送至育雛室或送交用戶。

如果種雞健康、營養好,種蛋管理得當,在正常孵化情況下,則兩個關鍵時期以外的胚胎死亡率很低。要了解胚胎髮育是否正常,可在10-11胚齡照蛋,若尿囊絨毛膜“合攏”,說明孵化前半期胚胎髮育正常;還可抽照17胚齡胚蛋,如胚蛋小頭”封門”,說明胚胎髮育正常,蛋白全部進入羊膜腔裡,並被胚雛吞食。

要經常分析孵化效果,以指導孵化工作和種雞飼養管理。在分析時,應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開研究,以便發現問題的癥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