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記》之後《伏狐記》又來,說的是妖事,道的是人心

曾經一部《聊齋志異》帶出多少妖魔鬼怪,而被稱聊齋先生的蒲松齡,又為我們整理創作出多少充滿想象力的文字。

《捉妖記》之後《伏狐記》又來,說的是妖事,道的是人心

這一次,數百年身居幕後的蒲松齡先生,通過網大《伏狐記》走到臺前,身體力行的為我們上演了一幕幕歡樂爆笑又不乏人生哲理的"捉妖記",腦洞大開的劇情,相當二次元的畫風,成為了聊齋故事的最新式解讀。

《捉妖記》之後《伏狐記》又來,說的是妖事,道的是人心

狐妖,也就是常說的"狐狸精",一直是《聊齋志異》中出現頻率最高的異靈生物,或善或惡、或美或醜,不一而足。而《伏狐記》的狐妖,儼然又超乎了曾經傳說中的描繪:故事開篇,夜幕下的茂密叢林突然濃煙四起,漸漸匯聚成一個碩大狐狸形象,將眾人籠罩於一片邪魅之中。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伏妖高人王道仁旋即施展"奇門遁甲、乾坤借法"之術,驅散霧障,狐妖也變成了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妖珠"。但整部影片的故事,由此才剛剛開啟,因為,一顆遺漏的"妖珠"成為了未來的大患。

《捉妖記》之後《伏狐記》又來,說的是妖事,道的是人心

雖然眾多的"聊齋"故事,看得多了,難免感覺處處套路,但是到了《伏狐記》,卻儼然是在不斷的反套路而行。片中的蒲松齡,為了得到一尊金佛,假扮成為會驅魔的蒲大師,混進了押送寶物的鏢隊,意圖見機行事。豈料另外一幫盜賊也在虎視眈眈這寶物,數場明爭暗鬥的搶寶大戰,逐一爆發。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盜賊們深夜扮作殭屍前來搶寶,而我們的蒲大師竟然能在誤打誤撞中,發現其中端倪,將眾人戲耍個夠,相當高能。

《捉妖記》之後《伏狐記》又來,說的是妖事,道的是人心

《伏狐記》雖然滿載鬼狐仙怪的元素,但總得來說,搞笑戲份還是相當的突出,畢竟身為導演的王冠迪從小深受二次元文化和港產片影響,由此在本片中,也能看到許多的港式無厘頭喜劇元素,而盜賊們所扮的清裝殭屍,同樣是港式殭屍片的形象標誌。

《捉妖記》之後《伏狐記》又來,說的是妖事,道的是人心

同時,片中的人物,也有著各種讓人捧腹的反差萌,假扮捉妖師的蒲松齡自不必說,包括美女鏢頭沈小魚,便是一個相當大條的傻白甜,而片中一干懦弱的小嘍囉,竟然起名叫"大膽"、"不怕"、"無畏"等等,也是可以妥妥的笑死個人。

《捉妖記》之後《伏狐記》又來,說的是妖事,道的是人心

當然,歡樂歸歡樂,《伏狐記》卻又是一部貨真價實的捉妖大片,畢竟這一行人,在經歷了許多的鬧劇般際遇之後,還是撞到了真正的妖怪,全片的高潮時刻,才由此到來。當然,怕劇透過多,影響大家的觀感,戰臺烽在此就不贅述全片的高光之戰。

《捉妖記》之後《伏狐記》又來,說的是妖事,道的是人心

但總得來說,這是一部風格相當雜糅的獵奇類動作喜劇片,雖然只是一部網絡電影,但無論是特效製作,還是服、化、道都非常用心,陣容也值得一說,導演王冠迪操刀過《萬萬沒想到》,《哀樂女子天團》主演劉頔飾演裝瘋賣傻蒲大師,《萬萬沒想到》的主演胡潔瓊飾演傻白甜鏢頭大大沈小魚,儼然是網絡電影的高配。

《捉妖記》之後《伏狐記》又來,說的是妖事,道的是人心

看過《伏狐記》之後也會思索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人類的世界,還流傳著那麼多的仙怪傳說?而我們平素又根本看不到它們的真相?或許是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太過平淡,由此將許多的悲歡離合、人情冷淡,都寄託於這些方外之物上。

《捉妖記》之後《伏狐記》又來,說的是妖事,道的是人心

《伏狐記》也是一樣,從中,我們能看到許多古今相通的共情之處,也能感受到很多的諷刺與隱喻,說的是狐事,道的是人心,古往今來的創作者,莫不都是用心良苦。《伏狐記》已經於7月7日在愛奇藝上線,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隨時打開看看。

《捉妖記》之後《伏狐記》又來,說的是妖事,道的是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