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一棵“大树”(一)

□刘光耀

家出书香 聪颖好学

刘经化,字纶,别号后坛,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东固村人,1901年9月28日生于一个书香家庭。刘经化五岁时,在刘氏祠堂里破蒙入学,从小能说会道,天资聪明,记忆超群,很有悟性,而且性格刚直,倔强不屈,爱打抱不平,在童年的小伙伴中,他就小有威信。家里的几个孩子中,他也最受长辈看重。大家都对他寄于厚望,希望他好好读书,将来光宗耀祖,振兴家业。

到了蒙馆里,刘经化受到严而有方的教育,读书大有长进,不但对当时必读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书倒背如流,而且对选学的一些唐诗宋词也能吟能写。尤其是他毛笔字练得很用功,临摹几次后,就能把握字的基本特征,照贴仿写,写出来的字有体有格。

7岁那年,刘经化进入东固涧东书院读小学。随着年龄渐渐增长,他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也进一步加强。刘经化经常猎涉天文地理,盘问古今轶事,所以他的知识总要比同龄人宽广得多,深受老师青睐。大家都觉得他好学多问,与众不同,将来学必有成,定有出息。

外出求学 胸怀大志

1917年,刘经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安省立第六中学。青春年少的他,踌躇满志,第一次走出大山,接触外面的世界,开始新的求学之路。那时的中国贫穷落后,民不聊生。面对祖国遭受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目睹穷苦人民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他满腔忧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革命的意识,开始在他心中萌芽。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大大激发了刘经化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那时,东固的赖经邦和高克念也在吉安读书,他们和刘经化交往密切,互相勉励。赖经邦比刘经化大两岁,早两年到吉安读吉安省立第七师范。虽然两人不同在一个学校,但同是家乡人,他们经常聚在一起,相互交流思想,共同探求革命道理。在赖经邦的带动启发下,刘经化不断接受进步思想,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不久便加入了省立第七师范师生发起成立的“吉安学生联合会”。当时,吉安各个学校爱国学生运动蓬勃发展。他和赖经邦每有重大活动或遇重大纪念日,都会一同走上街头,游行讲演,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并积极参加了当时的抵制日货的行动。由于刘经化敢于挺身而出,很快成了学校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

1923年,马克思主义刊物在吉安公开传播发行,进步青年纷纷传阅。刘经化一面学习专业学科知识,一面阅读《新青年》《向导》《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这些由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刊物,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立场、观点、主张等,号召人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反对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这些书籍对刘经化影响很大,为他以后参加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在那期间,每逢假日回乡,刘经化第一件事就是把当时的形势和外面的新生事物传递给家人和乡民。他借机向人们灌输和宣讲爱国思想,以唤醒家乡民众,敢于起来挑战旧制。这也是他以后回乡发动农民革命的一曲前奏。从那时候起,刘经化已经确定了自己今后前进的方向,他有志于胸,决心要干一番事业。

投身革命 秘密入党

1924年秋,刘经化在省立第六中学毕业,回到家乡,于东固涧东书院任教。当时同校任教的老师还有汪安国、汪从云、戴希贤、刘任贤、杜义训等人。除杜义训是兴国县大龙人外,其余都是东固本地人。这几个有知识有抱负的年轻人,一面以教书为职业,一面秘密进入农户,开始发动农民反抗旧政权,对抗恶势力。当时他们几个人完全出于自发的行为,还没有得到党的领导。

1926年底,赖经邦了解到东固的情况后,利用县教育局巡学员的身份,与高克念一道回东固秘密发展中共党员。经过考察审核,1927年2月,在涧东书院里,由赖经邦、高克念主持,刘经化、汪安国、汪从支、戴希贤和街上篾匠李会凤共五人,在党旗下高高举起右手,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从此,刘经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当天召开的党员会议上,成立了东固第一个党小组,刘经化被选为党小组长。

刘经化入党后,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按照赖经邦的布置,几个党员分头行动,深入民众,缜密考察,以单线串联的秘密方式发展新党员。很快把那些苦大仇深,思想坚定,拥护共产党主张,觉悟较高的先进分子都争取到了党的旗帜下来。不久,东固党小组就吸收了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这些入党对象的培养学习和入党宣誓,也都是在涧东书院秘密进行的。因此,涧东书院又成了东固革命火种的播发地。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扩大,由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东固人民翻身闹革命的斗争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走村串户 成立农会

1927年6月,赖经邦根据上级指示,秘密主持召开了东固全体党员大会,成立了东龙党支部。赖经邦任支部书记,下辖五个党小组,分别是东固党小组,组长刘经化;敖上党小组,组长段蔚林;南龙党小组,组长罗乐天;江口党小组,组长戴希贤;安乐党小组,组长汪安国。会议同时决定,成立第九区农民协会。于是发动群众,组建农会成了东固这一群共产党人的重要任务。党支部书记对党员进行分片分工,全乡24个工作小组同时展开。刘经化被分派到上黄沙、雪竹坑、养军山一带偏僻村落,发动群众。

为了不暴露身份又能迅速地开展工作,刘经化只能充分利用晚上和休假走访群众,找农民促膝谈心,启发他们积极加入农会。山里的农户,居住比较分散,而且备受地主欺压和盘剥,因此较胆小怕事,心存疑虑,虽然很想起来反抗,又担心会遭到报复。因此,工作起来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期间,每当夜幕降临之后,从涧东老路书院通往上黄沙的山路上,常常可以见到刘经化手里拿着线香(点燃后可用于夜间照明),步履匆匆的身影。他走村串户,联络群众,一户一户做细心的工作,反复地向农民群众讲明道理。他让群众真正懂得了自己受苦受难是反动政府、贪官污吏、地主豪绅压榨造成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解除自身的痛苦,谋取自身的利益。他还让人民群众信服了,农会才是真正为农民撑腰的组织。有了农会,农民就不怕那些地主豪绅了,就敢理直气壮地与他们对着干。平日,他总是一个人或披星戴月,或冒雨冲风,不停地奔波于各农户家里,常常工作到深夜,鸡啼几遍才回到住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刘经化的动员,八成以上的农户已列入农会名册。还有少数观望或回避的农户,刘经化也没有放弃,他不厌其烦,一次、二次、三次地上门开导,一直长谈到他们打消顾虑,加入农会为止。当地村民说:“刘经化搞农会,真的把路都走大了。”可见刘经化当时对工作的一片诚心和恒心。

同年10月,东固农民协会挂牌成立,刘经化任农会执委,负责农会全面工作。一切权利归农民群众。喜气洋洋,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从此展开。

组建农军 敌人恐慌

农会成立后,刘经化参与到组建东固农民革命军的工作中。他从会员中挑选二三十名青壮年,又亲自同高克念到吉安县农会领取长枪9支,还购置了鸟铳、大刀等武器。不久,东固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东固农军宣告成立,赖经邦任队长。刘经化与赖经邦密切配合,并肩战斗,齐心协力,扩展队伍。他们首先对兴国蜈蚣山的绿林好汉段月泉做了耐心的启发教育,很快地把他的队伍收编到了革命阵营,东固农民军武装力量倍增。农民军多次攻打邻近的地方反动武装靖卫团,使反动派惊既恐万分,又怀恨在心,屡屡伺机报复,于是刘经化也成了敌人的眼中钉。

1927年11月7日,这是一个东固当圩的日子,来赶集的人很多,其中一伙商客模样的人夹杂在街上的人流之中。他们肩挑山货,在圩上打听东固农军的情况。当得知东固农军打崇贤靖卫团去了,又听到刘经化就住在街背西巷刘家村时,他们立即将藏在货担中的枪支武器拿了出来。原来这伙人是枫边靖卫团乔装的,特意来东固寻机报复。他们径直包围了刘经化家,幸好那时家人不在,他们一把大火,把刘经化的一栋房屋和屋内财产焚烧殆尽,然后扬长而去。等刘经化回来,家中已是一片瓦砾,满地灰烬。他十分伤心,非常愤恨。因为自己投身革命,连累了家庭,但他并不后悔,反而更加坚定了革命到底的意志和决心。那一年,一家人只好在茅棚中度过一个漫长的严冬。(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