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入粵與客家民系形成有關係嗎?南粵王趙佗是客家人嗎?

秦人入粵與客家民系形成有關係嗎?南粵王趙佗是客家人嗎?

南越王趙佗

趙佗(約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恆山郡真定縣(今中國河北正定縣)人,原為秦朝將領,公元前219年,受秦始王派遣,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百越平定後,趙佗被委任在新設的的南海郡龍川縣令,當時的龍川縣管轄面積涵蓋現在的惠州、深圳、東莞、汕尾、河源等,縣衙所在地在現在的龍川縣城。

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南越國轄現在的兩廣和越南北部,僅存95年南越國在公元前196年就歸順後來的漢朝。但是趙佗在南越的開疆拓土,傳播中原先進技術和文化上功不可沒,值得後人懷念和尊戴。

史傳的50萬秦人平嶺南講的就是趙佗的故事,客家人也是從中原遷徙入粵的漢族人。客家人的遷徙與趙佗大軍入粵有關係嗎?如果有關係,那趙佗是客家人嗎?本人參考一些客家民系研究專家的某些觀點和南越國一些史料,就上述疑問,試著做一下簡單的推理分析和解答,撩開一點歷史面紗。

第一,從趙佗入粵時間和客家民系的形成時間來比較看。趙佗入粵時間大約在公元前219年,客家民系的形成時間,理論界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有4次、5次、6次大遷徙論,時間跨度差別很大,4次論認為在南宋(1127年―1279年)形成,5次論認為在東晉(317年--420年)形成,6次論認為在公元前219年即趙佗入粵時期形成。4、5次論我們就不討論了,因為時間沒有交集,從時間上就可以否定客家人與趙佗沒有任何關係。值得探討的是6次論,認為客家人的第一次遷徙的客家先民就是趙佗50萬秦軍中的一部分,其論據是做為南海郡龍川縣轄地現在的龍川縣大部分都是客家人。其實,只要我們從龍川客家人的遷徙史就可推翻此論據,據當地史料記載和大部分客家族譜敘述,龍川客家人祖上並非世居以此,幾乎都唐宋、元、明時期由贛南、粵北或閩西遷來,驗證了4次論的說法。至於通常說的龍川是“客家古邑”也不正確,客家人存在比龍川早的縣市比比皆是,如贛南石城、閩西的汀州等都沒叫“客家古邑”。

第二,趙佗的入粵時間與廣府民系的形成時期非常吻合,古百越族當時還十分強悍,史料記載,秦朝時期,秦始皇派下50萬大軍南攻嶺南。攻畢,50萬大軍留守嶺南,後來又遷入居民50萬,總數為一百萬。100萬軍民與當地百越族經長時期的融合,形成了廣府民系。而後來趙佗建立的南越國首都就設在番禺而非龍川。

第三,趙佗所講的語言和南越國的官方語言是一致的,經大量史料和現代研究表明,客家方言真正形成並基本穩定下來其實是兩宋時期,也就是說那時候才有客家話這個客家民系統一使用的語言。在此之前,趙佗說的是什麼話呢?很顯然不是客家話,那怕在龍川當縣令時,趙佗都不是講客家話,而是講中原官方語言(很可能是秦語)。

以上三點,很好地回答了問題,答案很明顯:客家民系的形成與秦人入粵沒有關係,趙佗不是客家人。

秦人入粵與客家民系形成有關係嗎?南粵王趙佗是客家人嗎?

龍川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