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高蹺會

點擊“藍色”關注

香河方誌

文、武高跷会
文、武高跷会

高蹺會又名登雲會。始於春秋戰國時代,《列子》中已有扭高蹺的記載。高蹺有文蹺、武蹺之分。文蹺注重邊扭邊唱,武蹺則重在功夫表演。

文蹺在香河以鉗屯村為最早興辦者,約始於乾隆年間。該村文蹺會主要是“水漫金山寺”的扮相。其中有演員十四人,包括許仙、法海、青蛇、白蛇、老座子、賣豆的、漁翁、樵夫、藥公、藥婆的扮演者及打鼓、打摞手各兩名。

武蹺會以梁家務村建得最早。具體時間已無法考證。該村武蹺會有演員十二人,扮演的是《水滸傳》中“三打大名府”的故事。這十二名演員分別扮演陀頭(武松)、公子(王英)、漁翁(張順)、樵夫(石秀)、二哥(燕青)、漁婆(阮小五)、座子(扈三娘)、藥包(安道全)、打鼓二人(張青、孫新)、打鑼二人(孫二孃、顧大嫂)。高蹺會的走勢為三陣:長蛇陣、二龍陣和八卦陣。

另外,香河境內較有名的高蹺會還有:榮各莊高蹺會,始學於寶坻新開口,建於1918年,會名是“漁樵耕讀會”。有演員十四人。黃莊同順老會,學自榮各莊。走場為“老虎大張嘴”“單葫蘆”“雙葫蘆”“花籬笆”等。東口頭復興老會,約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程官屯高蹺會,始建於1895年。

根據尹玉如《民間藝術,奇葩朵朵》整理

文、武高跷会

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