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這些養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點擊上方【商洛日報

可快速關注!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立秋節氣 養生重點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立秋養生:要祛暑養肺護肝

立秋是秋天的開端,天氣逐漸由夏入秋。但雖然立秋已至,此後氣溫還可能回升,甚至“秋老虎”也會虎視眈眈。中醫專家建議,立秋養生一方面要注意在飲食上及時調理膳食,宜祛暑滋陰,同時合理應對早晚溫差,還要預防高溫傷害,並加強保養立秋時節特別需要注意的肝肺。

立秋養生要點——

祛暑滋陰

預防感冒

養肺護肝

當心“秋老虎”

謹防秋燥

立秋節氣習俗

  • 立秋節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周代起,立秋當日天子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漢代仍承此俗。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節這天,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夏中之肥瘦。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 貼秋膘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 啃秋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裡,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立秋節氣的起居養生

當心“秋老虎” 立秋後仍要防暑

秋天即將來臨,氣候逐漸變涼爽。不過,立秋之後暑氣一時間還難以完全消散,仍然會比較熱,所有民間有“秋老虎”的說法。

立秋是一年中氣溫由升溫向降溫的轉折期,此後溼氣逐漸減弱,之前讓人難以忍受的“桑拿天”逐漸減少。但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炎夏的餘熱未消,處暑節氣也將在8月底接踵而來,“秋老虎”也虎視眈眈,天氣逐漸轉向乾熱。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氣象資料表明,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氣才真正能涼爽起來。因此,立秋後應密切關注天氣預報,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為了預防中暑,建議大家保證睡眠,注意補充水分,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間,以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引起“熱傷風”。出門時隨身備好藿香正氣、仁丹等防暑藥品。

老年人在立秋時節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所以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另外,入秋後人體抗病能力減弱,如果不注意會容易發生腹瀉,嬰幼兒等腹瀉的易感人群要特別注意防範。

穿衣要“春捂秋凍” 起居宜“早臥早起”

立秋之後,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較大。此時,在起居和衣著上應該有所講究,起居宜“早臥早起”,穿衣要“春捂秋凍”。

立秋時節在起居上之所以要做到早臥早起。是因為“早臥”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多。秋季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於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有一定意義。一般來說,秋季以晚9點至10點入睡,早晨5點至6點起床比較合適。

而我國自古以來就流傳著“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養生保健諺語。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順應“陰津內蓄,陽氣內收”的需要,適當地凍一凍。

提醒,“秋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當天氣驟然變冷時,適當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反而會招災惹病。“適當增衣”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感寒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秋凍”的另外一層意思是,晚秋可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但要以自己能接受為限度。

立秋節氣飲食養生

飲食宜“少辛多酸” 營養要均衡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而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

據《素問·髒氣法時論》:“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洩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

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酸味果蔬以助養肺。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金匱要略》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所以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等酸味水果,能止瀉祛溼,且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進食慾。限制粗糙纖維的食物與刺激性強的食物的攝入,以保護腸黏膜和腸道功能;患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用具有健脾補胃功效的蓮子、山藥、扁豆等食物。

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之侵入。下列食品可供選擇:

1、蘋果:中醫認為,蘋果具有生津、潤肺、除煩、開胃、醒酒等功用,對消化不良、氣壅不通者,可榨汁服之。

現代醫學認為,蘋果還能預防和消除疲勞,蘋果中的鉀能與體內過剩的鈉結合,並使之排出體外。食入過量鹽分時,可吃蘋果來幫助排除,所以吃蘋果或飲蘋果汁對高血壓患者有益。

2、葡萄:性味甘、酸,鮮食酸甜適口,生津止渴,開胃消食,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腹瀉。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3、楊桃:性味甘、酸、平,其果能生津止渴。秋天若患風熱咳嗽,可把楊桃洗淨鮮食;若患小便熱澀,用鮮楊桃2~3個,洗淨切碎、搗爛成汁,溫開水沖服,日服二次;若患咽喉腫痛,將鮮楊桃洗淨生食,日2~3次,每次1~2個。但本品多食傷胃,尤其是平素脾胃虛寒者更要少食。

4、柚子:性味酸、寒,可除脹、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痛,適用於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氣喘等症。柚子以含維生素C豐富而著稱,有益於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柚子所含的有機酸,大部分為枸櫞酸,而枸櫞酸具有消除人體疲勞的作用。

5、檸檬:味極酸,具有生津、止渴、祛暑、安胎等功用,檸檬酸是各種水果中所含有機酸最多而命名。高血壓、心肌梗塞患者常飲檸檬飲料,對改善症狀大有益處。

6、山楂:性味酸、甘、微溫,有散瘀、消積、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腦、防暑、增進食慾等功效,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十多種疾病都有顯著療效。

立秋飲食宜祛暑滋陰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立秋時節,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市民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

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西紅柿、芹菜等。

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立秋時節最易貼秋膘 怕胖別貪食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立秋之後,人的脾胃功能逐漸恢復,比起夏季來食慾明顯好轉,所以立秋後也是貼秋膘的好時候。但這也是體重增加最快的時候,所以肥胖者、要控制體重的人這時要注意節制飲食、適量運動,以免體重增長過快。

此外,由於夏天人們常進冷食,脾胃功能有所下降,如果一入秋就大量進補肉食,會加重腸胃負擔,容易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厭食、腹瀉等症狀。因此,不妨先補充一些有營養、易消化的魚、蛋等,給腸胃一個調整適應期。

同時,我們在秋天裡除了注意調節飲食外,還應該趁著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多進行戶外鍛鍊。

精神調養:心靜、不悲秋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走親訪友、樂觀幻想、努力工作、旅遊及看電影等都是克服低落情緒的有效方法。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搜索公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

立秋的運動調養

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項目,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嚥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

吸氣時,舌舔上顎,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唸哂字,但不要出聲。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搜索公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

如此反覆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調

立秋的養生更應該根據每個人的五行偏向屬性而決定自己的養生方案(個體有差異,有的朋友介於兩者之間,請酌情參考):

金形人:生津潤燥

體質特點:體形比較瘦小,但肩背較寬,方形臉,鼻直口闊,四肢清瘦,動作敏捷,膚色較白。


飲食調養:適合具有生津潤燥、益氣養陰消暑功效的食物,如絲瓜、百合、苡仁、胡蘿蔔、荸薺、西紅柿、葫蘆瓜等。


立秋,這些養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藥膳可選“洋參荸薺飲”:

【配料】西洋參10克,荸薺50克,白糖30克。

【做法】將西洋參浸透切片;荸薺洗淨,去皮,切碎。將西洋參、荸薺放入燉杯內,加入清水約250毫升,放入白糖,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25分鐘即成。


【功效】有益氣生津,除燥熱的功效。

木形人:益氣補肝陰
體質特點:膚色蒼色,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搜索公眾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

飲食調養:宜多吃具有健脾益腎補肝,消暑生津功效的食物,如大麥、黃花菜、椰菜花、西蘭花、苦瓜、水蜜桃、菠蘿、葡萄等。

藥膳可選擇“大麥芽湯”:

【配料】大麥芽50克,冬瓜300克,陳皮25克,豬瘦肉200克。

【做法】大麥芽、陳皮洗淨,冬瓜去皮洗淨,切塊;豬瘦肉洗淨,切小塊,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1-2小時。

【功效】有清熱消暑,理氣健脾的功效。


水形人:清暑祛溼
體質特點:體型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腮部較寬,腹部較大,膚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喜暖。

飲食調養:多吃益氣養肝、清暑祛溼的食物,如南瓜、黃瓜、豇豆、西蘭花、椰菜、鴨肉、黑豆等。

立秋,這些養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藥膳可選擇“玉米鬚豬苓牛肉湯”:

【配料】玉米鬚60克,豬苓30克,澤瀉10克,生薏苡仁60克,陳皮5克,黑豆50克,牛肉100克,生薑10克,大棗10枚,精鹽適量。

【做法】將牛肉洗淨,切成小塊。其用料洗淨。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小火煮2小時,加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有清暑利溼、健脾益氣的功效。

火形人:清熱祛暑別放鬆

體質特點:膚色蒼色,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搜索公眾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


飲食調養:宜多吃消暑生津,益氣養肝的食物,如冬瓜、番茄、菠蘿、香蕉、草菇、粉葛、鴨子、蕨菜等。

立秋,這些養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立秋,這些養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土形人:去溼健脾
立秋,這些養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立秋,這些養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立秋,這些養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立秋的穴位按摩

一、健脾:足三里和陰陵泉

長夏主溼,而脾喜燥惡溼,所以就要健脾防溼。長夏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出現食慾不振、口淡無味等病症。而脾胃是人體消化系統中重要的臟腑,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出都是在脾胃的作用下協同其他臟腑完成的。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陰陵泉是健脾的主要穴位,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的凹陷處。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三、養肺護肝:魚際、曲池、迎香穴

立秋,这些养生需知要收好,方可安然度秋~

初秋主要以溫燥為主,主要表現為發熱微惡寒、頭痛、乾咳痰黏稠、咳痰困難、鼻咽乾燥、咽喉疼痛、口渴喜歡喝冷飲、咳嗽時胸悶痛或痰中帶血,舌紅苔白津少,脈浮數。這時可以選擇雙側的魚際穴、曲池穴、迎香穴來按摩,以滋養肺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