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無前例高溫燒烤遼寧,百萬畝海參養殖池3年內或100%絕收

歷史罕見的高溫給遼寧海參養殖帶來了滅頂之災!據悉,遼寧海參養殖池塘養殖面積98.5萬畝,初步統計,海參受災面積達95.27萬畝,幾乎接近100%。損失十分慘重!

史無前例高溫燒烤遼寧,百萬畝海參養殖池3年內或100%絕收

史無前例高溫燒烤遼寧,百萬畝海參養殖池3年內或100%絕收

超高氣溫回顧

頂著近四十度的高溫,從錦州回大連路上的海參養殖戶王先生的心裡卻是“拔涼拔涼”的,持續的高溫讓他在錦州沿海養殖的海參出現了大面積死亡,用王先生的話說,海邊已經是“哭聲一片”。

受副熱帶高壓影響,7月下旬起,遼寧各地出現長時間、大範圍、高強度的高溫悶熱天氣,遼寧省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中心多次發佈高溫預警信號,提醒相關方面採取有效措施,多加防範。數據顯示,7月30日,遼寧全省最高氣溫的平均值為35.6℃,比常年平均的29.1℃偏高6.5℃,為歷史同日的最高值。遼寧氣象部門預計本次高溫過程將持續到8月5日。8月2日、3日各地將陸續達到本輪高溫過程的最強時段,全省內陸大部分地區均可達37℃以上,局部地區有可能超過40℃。

史無前例高溫燒烤遼寧,百萬畝海參養殖池3年內或100%絕收

高溫致化皮的海參

個體圈養海參“哭聲一片”

“海邊已經是哭聲一片,有條件的還行,繼續能投上去,有很多人過不了,很慘。”養殖戶王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因為氣溫高,海水溫度升高,海參全部自融,養殖的部分幾乎絕收,全沒有了。”

有十多年養殖經驗的王先生今年在錦州沿海養了240畝左右的海參,據其初步評估,此次的損失至少得兩百多萬。王先生告訴記者,海參的水溫極限就是32℃,達到32℃不能超過48小時,超過48小時就會自己融化了,而今年的高溫已經持續了近一個星期。

“水深超過四米以上的基本沒有問題,海水深度2.5米以下的,想都不要想了,肯定就是沒了。”王先生表示,“一般的海參養殖池水深也就在兩米左右,肯定都不行了。”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當水溫持續超過32℃時,海參就會出現化皮死亡的現象,一些近海的小蝦圈參池,由於水淺,高溫環境下,上下層水已經通溫,海參很難存活。

由於夏季雨水多,氣溫高,需要密切注意參池的鹽度、溫度等情況,正是養殖海參的關鍵時期,由於海參基本都死掉了,王先生踏上了回家的路。“天災也沒有辦法,只能面對現實了。下一輪怎麼幹,來年再重新佈局了。”

史無前例高溫燒烤遼寧,百萬畝海參養殖池3年內或100%絕收

幾乎融化的海參

規模化養殖基本未受影響

和普通的中小養殖戶相比,此次高溫對大中型的海參養殖企業以及深海底播的海參卻基本未產生太大影響。

位於大連皮口附近的一個大型海參養殖企業,其公司一位管理人員張女士在接到《證券日報》記者電話時,正帶著一些券商等外部機構在島上調研,“我們這塊一切正常,都挺好的。”

張女士告訴記者,“個人的都不行了,那些規模小的,技術簡陋的肯定都不行了。大型的工業化養殖基本未受影響。公司是工業化養殖,在技術上和普通的個體戶還不一樣,水深等養殖條件也不一樣。”

位於大連長海縣的一位海水養殖從業者周女士告訴記者,長海縣由於大部分都是底播養殖,還沒有發現任何的異常情況,一點反應都沒有。

8月2日,一位長海縣的海參業戶在朋友圈中發文稱,連日來的高溫天氣讓很多地區養殖海參大面積死亡,然而在距離大連市50多海里處,黃海北部海面的長海縣水深20多米以上海域,水質依然清澈見底,海參寶寶們在健康茁壯成長著。

獐子島集團董秘孫福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個人養殖戶由於水淺,又是圍起來的,緊鄰陸地,陸地溫度又升的較快,養殖圈是個小水窪,流動性也差,所以受影響較大。而遠離陸地的深海、遠海所受影響就沒有那麼大了。”

獐子島8月2日晚也就高溫天氣對生產經營的影響發佈公告,稱截至8月1日,公司海洋牧場增養殖產品未發現異常。公司海洋牧場業務群已經成立了高溫期工作應對小組,根據氣象條件、生態環境和產品動態等情況做好風險應對準備。公司將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做好分苗、採捕等作業安排,減少高溫對產品產生不利影響。

相關政府部門正在調研

持續高溫天氣的影響,相關政府部門也正在積極行動,調研情況。《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大連市日前就召開了專題會議部署應對高溫天氣,會上還強調,要加強對農、林、畜牧、水產養殖等防高溫技術指導。

為了解持續高溫對海參養殖產業造成的具體影響,記者致電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養殖處,該處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在電話裡向記者表示,對於該情況正在進行調研。

養殖外的這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從氣象部門的信息來看,溫度較往年還是有差距的。正常來講,海參的生長習性需要夏眠,對於海參來說,溫度高,度夏本身就是個很難的技術環節。每年在夏季高溫的時候,出現死亡,正常也會有這樣的情況。具體情況在調研,還正在做。”

遼寧海洋與漁業廳漁業發展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氣溫過高會影響海水的鹽度。就其目前瞭解的情況,還沒有收到相關受災的信息,如果有大面積的災情,由於有完報的預報報告體系,肯定會有信息反饋上來。

秋參價格有望上漲

高溫還在持續,對於今年秋季的海參價格,卻已經是“漲聲一片”。

“今年秋天的海參品質肯定都沒問題,價格肯定要高的離譜了。”在錦州遭遇災情的王先生告訴記者,“由於絕大部分沿海的小養殖戶都絕收了,今秋的海參價格肯定會很高。”

一位長海縣的海參養殖戶也表示,今年的海參價格會上漲,海里的海參也會更加珍貴。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2017年的秋季海參已經漲過一波。由於最近兩年夏季高溫,海參死亡率偏高,也讓養殖戶的海參苗大量減產,養殖面積和產量都受以了影響。而今年高溫區域明顯的向北擴張,影響涉及面較大,由於遼參佔據了全國海參市場很大的份額,遼寧周邊地區養殖海參的大幅減產無疑會進一步促漲今秋的海參價格。

央視財經報道

告急!大連海參大量被“熱”死直接經濟損失68.7億元

大連海洋大學教授周瑋提醒,養殖戶要注意,提高保險意識。

史無前例高溫燒烤遼寧,百萬畝海參養殖池3年內或100%絕收

  • 圍堰海參養殖出現災情漁業部門加強技術指導

從記者獲取的數據中我們看到,這一輪的高溫天氣,給遼寧一半以上的海參養殖造成了損害。對於出現的災情,當地相關部門又進行了哪些有效的應對措施呢?

為了挽救剩下的海參,現在養殖戶們想了各種辦法來為池水降溫。甚至有人將冰塊投入養殖池中。不過專家表示,這樣的做法可能降低海水鹽度,給池中倖存的海參造成影響。

大連海洋大學教授周瑋告訴記者,如果往養殖池裡投冰塊,即使是海冰也屬於淡水,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現在最好的措施就是有潮的時候積極換水。

為了避免養殖戶“有病亂投醫”,近期,遼寧多地的海洋漁業部門邀請專家,深入一線指導養殖戶生產,並組織技術人員幫助養殖戶監測塘溫、檢查海參落礁情況。

盤錦市遼河口海洋漁業局技術工程師林雲介紹,投放的是氧片,增氧片和肥水措施,海參的死亡率就能夠延緩。

史無前例高溫燒烤遼寧,百萬畝海參養殖池3年內或100%絕收

大連海洋大學教授周瑋說,對死亡的個體和出現死亡的池塘要及時處理,不然二次汙染會影響別的池塘。因為是高溫導致海參死亡,二次汙染可能造成細菌感染死亡。

目前,部分地區的海參協會也在積極奔走,希望相關單位幫助養殖戶渡過難關。

大連瓦房店市海參協會會長王明利告訴記者,下一步將積極跟科研院所溝通,再跟政府協商。是不是有一些銀行能站出來,給養殖戶進行貸款,讓他們有一個再生產的能力。

史無前例高溫燒烤遼寧,百萬畝海參養殖池3年內或100%絕收

據央視財經稱,遼寧省海參養殖面積184.4萬畝,其中池塘養殖面積98.5萬畝。目前初步統計,海參受災損失面積95.27萬畝,受災率達96.7%接近100%。據編者瞭解遼寧海參養殖絕大部分為養殖池(圈)養殖,棚養的海參產量少,主要供應鮮活海參,而底播海參面積雖然也比較大,但養殖週期較長產量同樣也較少。

如上圖統計,本次高溫致遼寧養殖海參直接損失68.7億元,這單單是海參成品的損失,而養殖戶的間接損失將更巨大,因為一個海參養殖圈的承租費+造礁費的成本很大,一畝可高達5萬元,而租期一般只有10多年。這次養殖戶真是受到滅頂之災打擊,至少三年內養殖池無法有成品海參產出。如此,僅租金+造礁兩項費用3年損失就要高達上萬元/畝,上百萬畝損失總數遠高於死亡成品參帶來的直接損失。

好消息!華北東北多雨氣溫回落

昨日,東北地區、內蒙古東部最高氣溫降至30℃以下,華北大部的氣溫也回落至35℃以下,涼爽宜人。預計今天,華北受降雨影響,氣溫還將繼續下降,至此,東北華北的高溫悶熱天氣將正式結束。遼寧、山東、河北海參養殖嚴峻的災情將得到有效的緩解。

祈福海參養殖業儘快度過難關,養殖戶多保重!

建議和應對(摘自參度思維,作者:王焱平)

1、持續超強高溫,別計較那表層水溫和底層水溫相差的那可憐的零點幾度,要千方百計確保溶解在水裡的氧氣。

近期很多磚家們紛紛在各大海參養殖群裡發聲,白天開增氧機會引發底熱底發燒等現象,但是我並沒有看到這類說辭背後所對應的實際數據。而且並不是底溫低於表溫就不會死海參。相反的我們在實際生產中,通過不間斷的水溫,溶解氧等輔助工具所得到的結論是,同樣是水溫33度時,海參死亡量多的,都伴隨著底層溶解氧數值的偏低。而相對死亡量少的圈,都伴隨著底層溶解氧數值的高位。所以在連續高水溫的前提下,溶解氧高低就會直接影響海參的死亡率。所以真心的希望那些有增氧設施條件而不敢開機的朋友們,少一些道聽途說,多一些去粗取精。

另外如果有羅茨鼓風機底層納米管模式充氧的朋友們,也可以借鑑考慮,加裝液態氧氣瓶。小改動,高效率。有潛水式增氧爆氣機的朋友們,該開就開吧。畢竟,給海參保住命才是現階段的真理。

2、與其整車撒冰塊,不如快上遮蔭網。

很多朋友們最近也許都看到了汽車撒冰塊的視頻。但是大家仔細想一想,一個動輒五十畝一百畝的參圈,一次要撒多少冰?要幾個小時撒一次?撒完了海淡水會不會分層?撒完以後溶解氧能提高多少?我相信烈日當頭照的時候,大家都會傾向於待在涼棚下,而不會選擇頭頂著太陽吃雪糕吧?同樣的道理,我們真的仔細的為海參搭建好了舒適的涼棚嗎?

3、千方百計別倒藻(倒草),水肥氧高,強不少。

藻類產生氧氣的道理,咱們之前幾期的節目沒少說過。但是近期高溫水熱嚴重,不少朋友的圈水開始惡化,變質,核心問題是水中的藻類死亡或藻種轉向有害品種。歸結原因大致有幾點:(1)人為大劑量撒入單一性化學制劑,改變原本水化指標,導致藻類死亡。(2)耗氧物質大量產生,打破藻類代謝平衡,引發倒藻轉藻。(3)死亡海參等水生動物屍體增多,水體形成氨氮、硫化氫汙染,引發水質元素比例失調。在此希望還沒有全軍覆沒的,沒放棄的朋友們,多多留意水色變化,別讓參圈倒藻倒草。藻好點,早點好。

4、對於那些投小苗比較多的圈,請別輕言放棄,先別過早清圈。

等風來,再看看。

海參雖然怕熱,但是並不代表它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尤其是經歷過數億年的進化演變,有很多表面上我們不曾輕易看到的能力。例如它鑽沙的能力。很多朋友也許會發現,秋天海參下灘出爬的時候,往往體表都會掛上一層泥土,這正是海參從圈底鑽出後不久的現象。所以,這也是許多海邊老人們口中常說的,海參死不絕的原因。即使很多朋友心灰意冷的感覺自己的圈裡啥都沒了,但是我還是建議大家適當的等一等,等風來,等水涼,再看看。畢竟如果到時候能多爬出來一些,我們就少損失一些。

早清圈和晚清圈一個月,從投苗的角度上來看並沒差很多,更何況,即使新一輪清圈,我們還能向以前那樣草草了事嗎?是不是該有所思考和改變了?

5、換水依舊是最好的藥。

聽到群裡很多所謂的叫獸們說,外海潮溝裡的水溫高,別輕易換水,換不好了圈裡反而熱。我只想問問,這句話背後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在這種極端高溫天氣下,水體的溶解氧來源不靠新鮮外海水源的交換,難道要靠您推薦的某款產品來代替嗎?能完全代替得了嗎?我們不可否定的,要適時適當的去通過某種手段投入一些相應的環境改良類的產品,目的是為了給參圈一個相對好的環境,但是這些方式,手段永遠都是輔助的。真正的主體,依然是我們海參賴以生存的星辰大海。只是很多時候,很多朋友卻是在本末倒置中迷失了方向。

6、育苗場的同志們,最近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連續高氣溫,高水溫,低氣壓。人在車間裡的感覺格外的憋悶。其實池子裡的海參小苗們也並不好受。掉頭,縮水,打勾,慢料,拖便,水粘,片髒等等一系列問題也時刻的困擾著育苗人的心絃。換水吧,圈水完了。不換吧,小苗難抗。最近很多朋友告訴我說,今年才真正的感受到,參圈和苗場之間的這種相輔相成的重要性。

以下是近期的幾點感悟,分享給大家

(1)高溫曝曬氣壓低,投餌喂料心別急。保障狀態是根本,料大底髒稱難提。

(2)老水倒池防掉苗,新水防疫很必要。換水倒池抗應激,禁藥激素莫再起。

(3)井水換熱條件好,圈水過熱莫動苗。餌料停停沒毛病,不吃反而霍霍苗。

(4)高溫過後別急倒,待水穩定再動苗。

(5)參圈缺苗成定局,車間小苗良心保。

(來源:水產前沿整理自證券日報、央視財經、中央氣象臺、參度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