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140個村,遼寧“抵邊村寨”農民即將告別用電難

3月23日早8點,在位於丹東寬甸滿族自治縣永甸鎮碑溝村九組的農網改造作業現場,20幾名電力施工人員組立電杆、安裝金具、架線,頓時讓這個被群山包裹的小山村喧囂起來。與此同時,寬甸、振安和東港3個縣區13個街道、鄉(鎮)的另外135個自然村也紛紛有電力施工隊伍開進現場,全省“抵邊村寨”工程百日攻堅計劃拉開序幕,力爭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我省邊遠農村地區電網升級工程建設任務,為脫貧攻堅開啟新的“電力引擎”。

涉及140個村,遼寧“抵邊村寨”農民即將告別用電難


用電“卡脖子”、低電壓是制約不少邊遠農村地區發展的“攔路虎”。在寬甸古樓子鄉,當地近兩年鄉村設施農業發展迅速,村民在山上栽板栗、燕紅桃、大榛子,山下建蔬菜、藍莓等溫室大棚,尤其是藍莓溫室暖棚產業發展迅猛。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暖棚大約有670棟,這使得全鄉用電負荷急劇增加,供電量的不足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各家不但升降大棚捲簾機時需要輪流啟動,而且還總擔心大棚裡的熱風爐、地下灌溉因停電或動力不足造成損失。”古樓子鄉大蒲石河村村民杜元東告訴記者。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要著力改善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條件和解決群眾特殊困難,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農村電網建設和啟動實施抵邊村寨電網升級改造攻堅計劃。在隨後確定的我國抵邊村寨電網升級改造選點清單中,丹東寬甸、振安和東港13個街道、鎮的140餘個自然村位列其中。乘著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的東風,國家電網經過精密計算最終確定我省抵邊村寨共計118個單項工程,總投資為7750.6萬元,並於2018年啟動建設。

涉及140個村,遼寧“抵邊村寨”農民即將告別用電難


兩年來,山村的電網邊建設邊出成效。在古樓子鄉砬子溝、大古嶺、大蒲石河等自然村,電網公司實施了9項農網改造工程,還投資1670萬元,新建了一座容量為20000千伏安變電所,這為當地板栗和燕紅桃等特色產品種植提供了發展機會。許多農民放心大膽地建設冷庫,收入明顯增加。

“抵邊村寨工程大多交通不便、環境惡劣、施工難度大,再加上疫情影響,建設面臨嚴峻挑戰。為把耽誤的時間奪回來,我們逐項梳理物資供應、道路運輸、施工力量、防疫物資等問題,細化工作舉措,按日管控,積極有序推進工程建設,向全面竣工發起最後衝刺。”國網遼寧丹東供電公司總經理孫天雨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