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防止農業訂單「毀約」應從兩方面著手

央广网:防止农业订单“毁约”应从两方面着手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在現代農業不斷髮展的今天,訂單農業成了一種頗具優勢的新型交易方式。對農民而言,“訂單農業”意味著銷路穩定,農民只要按訂單種植,企業便會照單全收,且不管行情如何,利潤都有所保證。對企業來說,“訂單農業”則意味著穩定的原料供應和可控的農產品質量。由此來看,一紙訂單解決了農民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產銷對接問題,也解決了農業生產規劃性不足的問題,可謂一舉多得。

不過,即便“訂單農業”好處很多,但在實踐的過程中,仍然會出現“毀約”的問題。最近一段時間正是水稻和各類蔬果豐收的日子,一些簽訂了“訂單”的農戶和收購商,又一次陷入了買賣一方臨時毀約的窘境。

“毀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農民違約,另一方面是企業違約,這些頻頻出現的“毀約”情況,讓農戶和商販抱怨不已。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其實,無論是農戶還是公司,單個市場主體即使實力再強,但在面對生死存亡、利益得失的關鍵時刻也總會丟棄誠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不應該一味指責,這背後反映出的問題是:訂單農業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李國祥:訂單農業還在發展,它面臨最大的瓶頸就是履約率比較低,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經營主體要從自身利益出發,要麼多賺錢,要麼處理風險時儘可能減少損失。價格高的時候,農民也不希望按照訂單上的約數,希望找出價比較高的購買者。價格比較低的時候,加工企業也不想履約,因為收的越多虧損就越多。這其實是雙方的一種博弈。農民都想多賺一點錢,這種訴求得不到回應的時候,很經常出現毀約的情況。農產品千差萬別,各個地方也千差萬別,合同的內容不要過度強調規範性,應該增加靈活性。

提高履約率是推動訂單農業健康穩步發展的關鍵,然而,良好的市場秩序和市場環境則是提高訂單履約率的前提。毋庸置疑,有關部門應當結合市場需求,規範市場秩序,優化市場環境,為訂單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李國祥認為,除了有關部門加強監管以外,在促進訂單農業方面,農戶和商販還要靈活地調整訂單內容。與此同時,還應該建立一些可行的制度,例如推廣農業保險,建立“訂單農業”黑名單等等。

李國祥: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從兩方面著手,第一要改善訂單合同的內容,我們在調查時發現訂單農業都把價格定得死死的,沒有考慮之後市場行情的變化。一旦價格成為合作的條款,毀約的風險就特別大。這方面應多改善,不把價格說死。比如按照合同約定生產農產品,按照質量,達到標準,按照市場價格加價收購,條款不是強制約束,履約率就很增高了。

第二,除了完善合同條款,社會上要採取一些配套設施,針對價格風險大的問題,努力推行農業保險,特別是政策保險,如果把政策性保險和合同訂單結合起來,就可以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或者由政策承擔。當然還可以建立一些信任制度,對積極履行合同的企業,特別是在市場波動比較大,很可能會造成損失的時候仍然堅持履行合同的,給予正面的激勵。如果不履行合同,可以加入黑名單,有優惠政策就把這些企業排除在外。農民如果不履約,銷售商也可以把他們加入黑名單,到時候不再跟他們簽訂單。通過這些機制可以讓訂單農業很好地發展下去。

是時候

央广网:防止农业订单“毁约”应从两方面着手

贊一下了!

央广网:防止农业订单“毁约”应从两方面着手

武漢國家糧食交易中心

—客戶的需求我們的目標—

▶微博 | @hzlspfsc

▶網站 | http://www.hbgrain.com

央广网:防止农业订单“毁约”应从两方面着手

長按下方二維碼可以直接識別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