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見證了整個三國的名將丁奉

三國時代,由於我們過分注意直接對抗的曹魏和蜀漢,這個左右搖擺的東吳政權好像較少關注,除了孫堅父子三人、周瑜、黃蓋、魯肅、陸遜、孫皓這些人之外很多人的光芒似乎都不是那麼耀眼。今天我們就來談一位幾乎見證了整個三國曆史的東吳名將丁奉。

丁奉(?-271年)字承淵,廬江安豐(今安徽霍邱,一說河南固始)人,是吳國四朝元老、重臣。年輕時做小將,多次跟隨其他將領征伐,經常勇冠三軍,曾屬於甘寧、陸遜、潘璋等人的帳下,驍勇且有計謀;後期於解救壽春、誅殺孫綝等事件中屢有建樹,被拜為大將軍,後為右大司馬、左軍師,建衡三年(271年)去世。丁奉一生征戰,與北方政權從曹操時代打到司馬炎時代,侍奉了孫權到孫皓四位吳國君主,見證了三國的興衰成亡。

幾乎見證了整個三國的名將丁奉

丁奉

丁奉年輕時就因驍勇作了一員小將,先後從屬於陳武、甘寧、陸遜、潘璋等人的麾下。丁奉多次參加戰鬥,經常勇冠全軍,每次都斬將奪旗,也因為奮勇當先常在作戰時負傷。後來升為偏將軍。

太元二年(252年),吳大帝孫權駕鶴西遊,他的小兒子孫亮繼承帝位,丁奉也升為冠軍將軍,封都亭侯。就在這一年,魏國趁著吳國守制之機進攻安徽巢縣,吳國太傅,諸葛瑾的兒子,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率軍前去抵禦。

很多人都認為只要諸葛恪到了,就能打退曹軍。但是丁奉則認為:“不然。彼動其境內,悉許、洛兵大舉而來,必有成規,豈虛還哉?無恃敵之不至,恃吾有以勝之。”諸葛恪上岸後,丁奉與將軍唐諮、呂據、留贊等人一起沿著山向西面進發。丁奉說:“今諸軍行遲,若敵據便地,則難與爭鋒矣。”於是丁奉離開大部隊的行軍路線,獨自帶領手下三千人前進。當時正刮北風,丁奉軍乘船兩天就到達前線,佔據了安徽徐塘。當時天氣寒冷下了大雪,魏軍將領飲酒高談,丁奉見敵人先頭部隊人少,就對手下說:“取封侯爵賞,正在今日!”令士兵脫去鎧甲頭盔,都拿著短兵器。魏將發現後都取笑他們,也不做防備。丁奉趁機發起衝鋒,大敗魏軍。戰後,丁奉因功升為滅寇將軍,封都鄉侯。

幾乎見證了整個三國的名將丁奉

丁奉

五鳳二年(255年),魏將文欽來降,丁奉被任命為虎威將軍,跟隨大將軍孫峻到壽春(今安徽壽縣)去接應文欽,與魏國追兵在高亭交戰。丁奉衝入敵軍陣中斬首數百,繳獲大量軍器。戰後,丁奉被封為安豐侯。

太平二年(257年),魏大將軍諸葛誕自據守的壽春向吳國投降,被魏軍包圍。吳國派遣朱異、唐諮等前去救援,後來又派丁奉和黎斐前去解圍。丁奉為先鋒,屯駐在黎漿(今安徽壽縣南),因力戰有功,升為左將軍。

第二年孫休即位,與張布合謀,想要誅殺專權的丞相、大將軍孫綝。張布就推薦了丁奉,誇他是“雖不能吏書,而計略過人,能斷大事。”於是孫休便把丁奉找來將自己的打算告訴他,丁奉出了個主意:借臘月祭祀的機會殺孫綝。孫休依計而行,果然成功。他這個功臣就被封為大將軍,加封左右都護。

後來丁奉又屢任要職,迎立孫皓也有他的功勞。建衡三年(271年),丁奉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