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第一驍勇悍將:雪夜斬敵首,大破司馬師(下)

魏軍主帥被擊斃,五千騎兵立刻崩潰,幾乎被全殲,丁奉乘勝追擊,直取胡遵本部大營。

鑑於魏軍在紮營時並沒有構築防禦工事,丁奉等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攻破了胡遵的大營,魏軍損失慘重,眼看就快要支撐不住了。

關鍵時刻,胡遵終於爆發了,他策馬揚鞭,直衝向了激戰正酣的戰場。

“丁奉狗賊,老子跟你拼了!”

胡遵親自揮舞大刀向丁奉軍殺去,士兵們被他的勇氣所鼓舞,無不奮力死戰,魏軍士氣大振,穩定住了局面。在戰鬥中,胡遵憑藉著人數優勢對丁奉展開瘋狂地圍攻,攻勢越來越猛,吳軍前軍全線崩潰,死傷數十人,中軍也開始混亂起來。

丁奉當時就在前軍不遠的位置,前方抵擋不住,他卻並不慌張,只是隨手拾起地上的一柄長劍,迎著敗退的士兵,疾步走到了交戰前線。

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他將寶劍插於地上,突然間大喝一聲:“此地為界,越過者立斬不赦!”

說完他提著刀毫不躲閃,直接迎著魏軍猛衝過去,見此情形,士兵們再次抖擻精神,重新投入戰場。

戰鬥日趨白熱化,雙方士兵都亂成一團,肉搏戰中,魏軍很多將領連續被擊斃,至於胡遵本人甚至也一度落馬,幸好在親兵的護衛下換馬再戰,才避免了做刀下鬼的命運。

吳軍傷亡同樣慘重,三千人的部隊已經傷亡過半,丁奉被部將護衛著向外突圍,剩下的吳軍全憑身經百戰的素質和拼死戰鬥的決心死死擋住一波波衝向主帥的魏軍鐵騎。

東吳第一驍勇悍將:雪夜斬敵首,大破司馬師(下)

正在戰局相持不下之際,後援終於趕到,諸葛恪所率領的四萬主力軍終於在最後關頭抵達,並迅速投入戰場。當時的情況下,魏軍雖然佔據上風,但在丁奉的拼死作戰下,卻始終無法取得勝利。

但隨著諸葛恪主力軍的到來,戰場形勢瞬間被扭轉過來,魏軍士兵節節敗退,頓時就從魚肉被剁成了肉餡。眼看局勢危急,胡遵沒有辦法,在經過仔細的思考後,他作出了一個決定——逃跑。

臨戰退縮對於一個軍人來說,實在是很羞恥的事情,但是對於胡遵本人來說,這個行為還是可以理解的。

老子也是人,憑什麼軍人就該送死,不能逃跑?!

十二月二十三日,胡遵正式下達撤退的命令,事情已經很明顯,局勢無法挽回,此戰已無勝利可能,如不立即撤退,必將全軍覆滅。

應該說胡遵確實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軍事指揮官,他的這個決定可以說是非常正確的。

可胡遵想不到的是,當時的情況偏偏就不正確。

此時的魏軍就如同說繃緊了的弓弦一樣,一拉即斷,所以當他退兵的命令剛剛一下達,魏軍士兵們便立刻丟盔棄甲,各自向河邊和山谷逃竄,前軍瞬間崩潰。

那可是精銳啊,精銳都逃了,後軍自不用說,連帶著司馬師麾下的中軍也全線潰散,四處奔逃。可是吳軍實在是非常好客,他們手持大刀,緊追不捨,大有不把他碎屍萬段誓不罷休的勢頭。

這個也能理解,畢竟痛打落水狗,不打白不打嘛!這個道理大家都是懂的。

魏軍很快大亂,大規模的踩踏事故相繼發生,沒被踩死的,掉進河裡,沒掉進河裡的,被衝上來的追兵砍死。

這時可能會有人問我,司馬師同志在幹什麼,怎麼不出來挽救危局啊!

對此我只能說,司馬師不是神,他沒有辦法控制已經無救的局面,他就像赤壁之戰中的曹操和夷陵之戰中的劉備一樣,只能呆呆地看著他的士兵節節敗退,四散逃跑,然後自己也果斷加入到逃跑這一偉大的行列中來。

因為結局如此,他已無能為力。

司馬師同志只能帶著數百名親兵,連夜逃離了這片傷心之地。

客觀說來,仗打到這個地步,司馬師同志還算運氣好的了,畢竟他順利地全身而退,但跟著他一起來的那七萬將士,可就慘了。

在天寒地凍中,好不容易逃到河邊的魏軍,終於看到了希望。

有百艘運糧船泊於岸邊。

有船,大家自然要上,七萬餘人,一百餘艘船,大家可以算一下,一條船要裝七百多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如果真裝這麼多人,船肯定無法負荷。

怎麼辦?

事實證明,很快,大家就無需為這個問題著急了,因為船自己沉了。

別忘了,這可是運糧船,本身就已經是裝得滿滿當當,現在魏軍士兵又一窩蜂的爭搶上船,頃刻間,水沒過船舷,船毀人亡。

船沒了,河還是要過的,在生死關頭,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

很多士兵把自己的矛和盾綁在一起,做成了一個簡易筏,用手划著下了水。這種類似拼裝上路機動車的裝置自然沒有安全性可言,很多直接就沉了,沒沉的也淪為漂靶,被追上來的吳軍一通亂射,浮屍滿河。

至此,東興之戰結束,東吳完勝,繳獲糧草輜重不計其數;魏軍被斬殺者二萬餘人,跳河逃生淹死者過萬。

在這場戰場中,丁奉孤軍夜奔,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奮力拼殺毫不退讓,最終擊敗來犯的魏軍,保住了吳國的北部領土,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此等奇蹟,可謂絕無僅有,堪稱不世之奇功。丁奉從此名震天下!

東興兵敗的消息傳開後,在西面攻打武昌的毋丘儉和攻打南郡的王昶當即放火燒燬營寨撤兵逃命,司馬師三路伐吳計劃宣告失敗。

東吳第一驍勇悍將:雪夜斬敵首,大破司馬師(下)

十二月二十五日,經過兩天的長途跋涉,司馬師終於領著殘兵敗將回到了魏國境內。在稍作休整之後,他隨即動身返回洛陽,曾經令人感到風光無限的地方卻是人面不知何處去,只有殘花泣寒風。

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回去洛陽的路上,盡是陰鬱的天氣和泥濘的道路,大隊人馬在泥濘中艱難行進,道路狀況非常之差,以至於車馬很難行走。胡遵、諸葛誕親自帶人剪草填道,水深之處就用車輛沉下,作為架橋的基礎,連司馬師同志也親自騎馬帶著柴草幫工。

有了大將軍親自參與的撤退工程並沒有因此更加順利,適逢暴風雪,魏軍士兵有很多因病寒而去世,最後只能命令前軍在路邊點起大火堆,來給後軍取暖。

十二月底,蹣跚而行的魏軍終於回到了京師洛陽,但士兵死者已達十之八九。

這次失敗的軍事行動,不僅使得司馬師藉以樹立其在軍中威望的戰略目標沒有達成,還白白耗費了無數錢糧,軍心也受到嚴重打擊,他所面臨的,是一個很槽糕的狀況。

在回到洛陽之後,司馬師立馬開始收拾殘局。

這時候的司馬師體現出了大氣的一面,他首先表示自己對這次失敗負有全部責任,手下將士一概不予追究責任,他還對曾經勸諫自己不要興兵伐吳國的尚書傅嘏,表示了深深的後悔和反思,並親自向他道歉:

“我不聽公休,以至於此。此我過也,諸將何罪?”

司馬師下令重賞尚書傅嘏,同時削掉了自己的親弟弟司馬昭的爵位,以示懲戒。

其次收斂戰死將士的骸骨,用最高禮儀祭祀(太牢),自己親自作祭文,並且大哭哀悼。通過這一列的措施,這才平息國內的諸多不滿情緒!

東吳第一驍勇悍將:雪夜斬敵首,大破司馬師(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