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考試作弊高手,你還會選擇努力去成功嗎?

你要是考試作弊高手,你還會選擇努力去成功嗎?

1.那年那些考試,你可曾作弊?

泰國電影《天才槍手》票房過億,業內預計總票房在5億左右。一個沒有流量明星的低成本電影,為何會取得如此好的成績?

兩個字:口碑。

《天才槍手》由泰國新晉導演納塔吾·彭皮里亞執導,基於2014年轟動一時的真實考察舞弊事件拍攝而成的。

影片講述的是,工薪階層的學霸少女小琳轉入貴族學校,結識了好閨蜜G,小琳在心軟之下,幫助了葛瑞斯作弊,開啟了整部影片的作弊旅程。

作弊,是我們學生時代躲不開的話題。你可能作弊過,你也可能聽說過,你也可能看到過,它是你我心中的痛,也是你我心中的樂。

有人因為作弊而成功,有人因為作弊而失敗。

但終究,依然有人投入到這個見不得光卻又有巨大利益回報的作弊當中來。

考試,那是“一考定生死”。作弊,不過是獲得那一線生機而已。

在《天才搶手》這部電影裡,導演把考試作弊營造成了緊張刺激的犯罪計劃,扣人心絃,不遜諜戰片情節。作弊花樣層出不窮,有人將其總結為“作弊三式”:

第一式飛鞋傳書:把答案放進鞋子,掌握力道,一腳傳球成功。

第二式彈指神功:用彈鋼琴的不同指法,代表ABC,傳遞信息。

第三式時差轉換:利用全球統一考試,但因存在時差而提前參加考試獲取答案。

看到這些絢麗的作弊手段,我不得不想起記憶最深刻的那次未實施的作弊計劃。

那會學校規定,本科學位證發放是以CET4掛鉤。我一好哥們,到了大四,CET4都沒有通過。他不是那種不努力的人,每次考試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就是過不了。

眼看班裡就只剩下他一個人沒過,內心十分焦急。被逼無奈,他找我商量說能不能想辦法搞答案,他要作弊。

學校對作弊抓的很嚴厲,一旦發現作弊者,立即開除學籍。之前,院裡就有因為期末考試作弊被抓的,後來作弊同學的父母跪到校長面前痛哭哀求,但依然沒有得到通融,照樣開除學籍。

所以,那會我心裡非常猶豫。因為,作弊的風險實在太大,我20年的艱辛努力很有可能就此葬送。

可是,他是我大學裡最好的哥們。看著他臉上寫滿的焦急,我又於心不忍。最終,答應幫他在最後一次CET4級考試中作弊。

為了把風險降低最低,那會制定詳細的作弊方案:一是購買終端設備,米粒無線耳機和手機終端;二是找比較靠譜的人購買CET4答案;三是提前踩點,在考場周邊進行設備調試;四是制定作弊應急方案,並提前演練。

萬事俱備,就等考試。

可是,就在考試前天晚上,我哥們最終選擇放棄。

他說,如果作弊成功,那我以後一遇到困難不是想著怎麼去解決,而是想著怎麼去作弊?可如果作弊失敗,你我都是從農村出來的,今後這一輩子都廢了。

用一張紙換我們今後的一輩子,不值得!

2.面對不公,作弊是唯一選擇嗎?

影片裡,女主小琳是先出於心軟而幫助閨蜜通過考試而開啟作弊之旅。但是,真正讓她投入到作弊當中卻是她本身信仰的崩塌。

她的人生信仰是:只要成績好,就可以獲得別人的優待。這種優待,讓她這個工薪階層出生的人,在同齡人中鶴立雞群,並獲得尊重和認可。

所以,她是考試製度下的既得利益者,也是現有制度的捍衛者。

但是,當她發現那些教書育人的老師通過補課方式提前洩題的醜陋行為,她的信仰遭到嚴重衝擊。尤其是當她意外發現,學校竟強迫她的家裡繳納鉅額的“學校建設費”。

這些陰暗行為,讓她放棄捍衛,轉向報復。

既然老師可以選擇補課方式獲取豐厚報酬,那我選擇作弊獲取報酬又有什麼不可以?

於是,我們看到一系列絢麗的作弊手段出現在考場,並取得成功,這讓她成為權貴階層同學圈子裡的“大明星”。

報復一旦開始,就不會輕易收手。但是,她發現光靠自己還無法滿足這些權貴階層的作弊需求。她需要幫手,一個與她同樣考試厲害的幫手。

這個人,就是他的同學,班克。

班克出身貧窮,但他正直善良,且對小琳有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然而,他真正成為小琳的幫手,不是因為他對她的這種情愫,而是現實給他血淋漓的教訓。

在他的認知裡,舉報作弊這種不光明的行為,應該受到學校和老師的支持和鼓勵。可為什麼那些作弊的富二代同學不僅沒得到懲罰,反而是自己遭到學校懲罰?

到底是他錯了,還是學校錯了,亦或是這個社會錯了?

在小琳引導下,他開始放棄原則,開始投入到一場場作弊當中。

在報酬如此輕易得來過程中,他開始堅信,在不公的世界裡,作弊是他唯一的選擇,是他可以跨越階層鴻溝的唯一途徑。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

無論你事前策劃多麼完美,但在執行過程中總會因環境變化而出現差錯。在他們精心策劃實施美國入學考試作弊案,班克出錯被抓而失去永久的考試資格。而那些因作弊而獲得美國入學資格的富二代同學們卻在酒吧狂歡。

一面是貧窮學霸男夢斷考場的悲劇,一面是富二代學渣男入學成功的狂歡。

這樣的結局,不得不讓我們開始懷疑,為什麼如小琳和阿班這樣的品學兼優的學霸努力18年,依然無法得到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一開始就有的?

現實中,我們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終究敵不過金錢凌駕制度之上的潛規則,終究跨不過由階層固化撐開的命運鴻溝。

試問,寒門子弟該如何跨過這道門檻?面對社會的不公,如果作弊不是唯一的成功途徑,那寒門學子的出路又在何方?

3.如果作弊可以成功,你還會努力嗎?

不得不說,導演對人性分析很深刻,他給我們拋了這樣的一個問題:

如果我們現在能靠作弊賺幾百萬,為何還要去選擇拼命讀書當一個每個月掙兩三千元的工薪階層職工?

如果把這個問題延展開來,那就是當你面前存在一個與制度或道德相沖突但又不違背法律,以及不需要付努力就可以成功的捷徑,你會選擇這條路嗎?

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不會立即給出答案。

因為,大家都曾有過這樣的親身經歷。或多或少的,通過一些特殊資源投入或交換獲得本應該通過努力所獲得的東西。

這個社會,本就不存在絕對的公平公正。換句話說,不公是常態。所以,我們的理性決策就是,在道德價值觀約束下,如何在利用制度漏洞和被制度利用之間達到一種動態平衡。

這是厚黑學的核心邏輯。

導演給了我們問題,也給了我們答案。

班克因不甘就此沉淪,他要針對泰國高考制定新的作弊方案,並以美國入學考試案威脅小琳參加。

此時的小琳,在美國入學考試作弊案發生後,因班克事情而心生愧疚。這份愧疚實際上讓她開始走上另外一條路。

在班克看來,作弊是他人生唯一選擇。但對小琳來說,除了繼續在黑暗裡進行作弊,還有另外一條路就是在光明大道上正常行走。

對小琳來說,作弊是她利用制度報復制度的手段,並不是全部結果。她內心深處,並不是真正認可“損人利己”這樣的價值觀。

所以,在她面試時,她選擇向面試官坦誠以往作弊經歷,將這段不光彩的汙點赤裸裸展現在外人面前。幸運的是,這種坦陳相對的行為獲得面試官的好感而獲得加分。

很多人覺得小琳在面試時揭示自己的汙點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但是,你們忽視這樣的一個事實:小琳在前期作弊中已獲得豐厚回報,這些回報足以讓她過著優越生活。

所以,她這樣做,就是尋找在既有制定框架下這個社會對她的最低容忍底線。這個底線,也將是她今後行為準則之根本。

我不禁在想這個問題,如果小琳成為老師,她會成為真正的“教書育人”的老師,還是那個“沽名釣譽”的老師?

這個答案,我想你們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回望過去,學校考試只是我們人生當中某個階段的考試內容。而在今後人生,我們將經歷不同階段,也依然面對不同考試。相比書本考試,很多無形考試,是需要我們付出千百倍努力才能獲得好成績。

是努力,還是作弊,是個人生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