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玩笑,糖尿病就不要心理調節了嗎?

有糖友發私信說:自從患上糖尿病之後就很容易焦慮,緊張,還容易向家人發脾氣,我知道這樣不好,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醫生建議我去看看心理醫生,說心理調節也是糖尿病治療中重要的一環,這是真的嗎?

開玩笑,糖尿病就不要心理調節了嗎?

糖尿病是一種遺傳、心理、社會、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綜合徵,它可引起糖、蛋白、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臨床以高血糖為主。

當一個人患了糖尿病時,需長期飲食調理與進行各種煩瑣的治療與檢查,這給工作、生活確實帶來很多不便和苦惱,尤其當患者知道糖尿病將終生伴隨自己時,心情很是沉重。

該病的不可根治性和各種嚴重併發症所造成的不良後果,在患者的心靈上罩上一層陰影,產生恐懼情緒、消極心理。積極適時地進行心理調節和整體護理對於疾病的恢復起著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進行心理調節的重要內容包括:

1、 患者及其家屬要了解、學習糖尿病有關知識,正確對待疾病,消除悲觀、失望情緒。

2、 建立有規律的生活秩序,堅持體育鍛煉,每天讀書、看報。

3、 患者應學會充實生活,學習養花、種草、下棋、繪畫等。

4、 患者應學會自我情緒的調節,遇到不良刺激時,要通過自我安慰的方式轉移注意力達到一個新的心理平衡。

在許多糖尿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症,尤其是使用胰島素的患者。遇到這種情況,除自我調節情緒外,不妨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服用抗焦慮的藥物。

胰島素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關內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調節外,還直接受植物神經功能的影響。

當人處於緊張、焦慮、恐懼或受驚嚇等情緒時,交感神經興奮,會直接抑制胰島素分泌,同時交感神經還會促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也間接地抑制了胰島素分泌。

如果這種不良情緒長期存在,則可能引起胰島β細胞的功能障礙,包括胰島β細胞缺氧休眠等,使胰島素分泌不足的傾向被最終固定,進而導致糖尿病。

瞭解更多糖尿病控糖小方法,請點擊上方“廣州市二型糖尿病研究所”關注我們!

開玩笑,糖尿病就不要心理調節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