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为什么会有汉字?

高台百事通


在历史上,汉字一直是日本的正式书写文字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许多后起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出现是不同步的。也就是说很多民族在兴起之初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而日本民族在形成之初便没有自己的文字,这对其文明的进步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日本是个岛国,其地理环境是非常闭塞的,而与日本距离最近的大型文明就是中国的汉文明。于是从东汉末年起,汉人的服饰、文字、建筑、书籍、文化就开始源源不断地传入日本。

(不光是汉字,日本的服饰也是承袭汉服。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一直管“和服”叫“吴服”,因为汉服是从中国的江浙一代传入日本的,而这些地区是古代的吴国,所以日本人称“吴服”)

今天对于汉字是何时传入传入日本的,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大体推算是在公元3世纪时进入日本的。

至此,汉字作为日本的正式文字使用了近2000年的时间,为日本的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地推动作用。

不过日本人使用汉字也存在着诸多的不便。

汉字是汉族人根据汉语而发明的,通常是一音对一字。而日语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种,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日语则是孤立语种,只与韩语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所以汉字跟日语在发音和语法上根本对不起来,日本人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才能熟练掌握汉字,这对日本的文字普及和日常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于是日本人发明了“假名”作为汉字的辅助文字。

假名,日语的表音文字。“假”即“借”,“名”即“字”,意即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汉字为“真名”。

假名主要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平假名源于汉字草书,正式使用约从公元九世纪起,片假名源于汉字楷书,正式使用约从公元十世纪起。

假名的使用与汉字一道组成了日本今天的文字体系。

(日本平假名)

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随着“西风东渐”,日本国内掀起了一股废除汉字改用拉丁字母的风潮。但由于汉字在日本使用时间太长了,失去了汉字将会彻底断绝日本文化的根基,所以废除汉字的想法没有被付诸实施。

到了二战之后,日本对常用汉字进行了许多小幅度的简化,形成了现在日本所使用的“当用汉字”。但之前的“旧体字”,也就是中国大陆所说的“繁体字”依旧被允许使用。

今天日文中大多数汉字与中国的含义基本相同,只是某些个别词语意思不同,比如说“手纸”在日文中就是“信件”的意思。

但如果你前往日本,用繁体汉字与日本人交流还是不成问题的。

(2017年日本年度汉字——“北”)


千佛山车神


在很久很久以前。

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自己的发音系统。

然后它发现了中国(或者他被中国发现了)。

中国的强大使它羡慕,它要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字。但是自己凭空捏造出文字来太累了。

所以他们没有打招呼就借用了中国的汉字。

对的,因为日文借用了中国的文字系统,所以日语中会有中国文字。

但是那并不意味着你看到的就是你听到的。

因为之前说了嘛,那时候日本已经有了自己的发音系统了。

他们只是单纯的借用了我们的文字系统。

所以很多文字的读法跟我们是完全不同的。是日本原有的读法。

即使有一些他们没有的东西他们连着读音和文字一起“借”走了。

经过千年的演变,我们自己的官话都在历朝历代的变化。

我们自己对于千年前的读音也不清楚了,自然也是听不懂了。

但是呢,很多文字你看到的就是你知道的。

因为很多东西他们是借用到他们的文字系统里面,意思还是不变的。

之前有人说,你去日本不用太担心,因为所有的产品重要的信息里面都有“汉字”。

你连猜带蒙的也就知道是什么了。


悠然岁月


因为日文就是从汉字演变而来的。

胡哥从小就很喜欢日本动漫,在看动漫的时候经常会发现里面一些字我居然能看懂!

其实日文就是从汉字演变过来的。

想当年,在东亚,中国都是三国时代了,日本还是原始奴隶社会。

那个时候的日本要啥啥没有,衣服都是套头衫,就是一块布中间剪个洞把头套进去就完事,更别说什么文字了。

而作为当时世界先进国家之一,中国文化开始辐射四方。比如在魏文帝曹丕时期就有日本使者难升米和都市牛利来进贡,在见识到中国的文化之后,开启了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

就在这个时候汉字传入了日本,日本的佛经、官方文件、贡书都是用汉字写的。但他们还是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只是用汉字来作为书写工具而已。

后来到了唐朝的时候,日本开始全面学习中国文化。利用汉字楷书的形式,稍作变形之后创造片假名。

“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叫真名。

后来为了书写方便,又用汉字草书的写法创造了平假名。

其实从“假名”这个称呼可以看出,当年的日本人还是很谦逊的。

回到问题,为什么日语里会有这么多汉字。

胡哥觉得有两大原因:

其一,当年中国是最发达的国家,不学中国学谁?就像现在大家都学英语一样。

其二,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汉字已经和日本文化切割不开了,要彻底废除,难度太大,还不如就此保留。

其实今年五一胡哥去日本旅游的时候就发现,在日本街头基本不会迷路,因为满大街都是“眼熟”的汉字,一不小心我还觉得没出国呢……

你还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关的话题呢?欢迎向胡哥提问!

长得好看的都点赞了,你还在等什么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国的逗比生活,欢迎关注嘿老外头条号!】


嘿老外


日语中有汉字充分说明日语是借助汉语才完善了其体系的,也就是日语的发音系统是独立的,而文字系统是以汉字为蓝本改造而成的。


一、日语中为什么会有汉字


相对于汉字而言,日本文字的历史要短很多。据日本考古界在九州福冈县发掘到的“汉委奴国王印”来看,汉字最初对日语产生影响在公元一世纪左右。


汉字大规模进入日本是在公元四、五世纪随着一些佛教僧侣将中国的经书带到日本而传入的。


这个时期传入日本的汉文,不仅构筑起了日本文字的骨架,也丰富了日语的语音系统,因为那些汉字在日本的读音是当时的日本人模仿僧侣的发声而来的。当然汉字最初对日语的影响只有日本国内的文化人。



而这种影响直接催生了唐代那么多批的遣唐使,也开启了中日文化交流的鼎盛时代——唐宋时期。到现在日语的发音仍保留有唐音、宋音。


尽管随着中国的衰落和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发展,汉字对日语的影响逐渐减弱,甚至有一段时间日语也想像朝韩一样,放弃汉字,纯粹使用假名和罗马音,但后来为了保持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日本决定日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还是保留汉字。


二、日语中有多少汉字


根据1981年10月1日日本内阁颁布的文件,日语中的常用汉字为1945个,其中1006个为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教育汉字”。据说,要读懂日本的历史著作和一般性读物,应该掌握2500个汉字。


难怪我们听不懂日语,可看日本的影视剧和漫画书时,只要有字幕就基本能理解其意思。


我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1988年1月26日颁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表中列出现代汉语常用字2500,次常用字1000,共3500。而日语中竟然也保留有汉字2500以上。

可见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有多么的巨大和深远。



三、日语对汉语有什么影响


当然,文化的影响是交互的。近代以来,日本先期学习了欧美的先进思想,吸纳了西方的优秀文化,又走在了中国的前面,我们的现代汉语中也吸收了日语中的许多词汇,比如“干部”“电信”“铁道”“政党”“主义”“哲学”等等,这些我们根本没有感觉到它们是舶来品。


至于进入网络时代,文化更难划清国界,“萌”“宅男”“萝莉”等日语词汇,更为古老的汉语涂上了一抹时代的亮色。



研究中日文化相互影响的轨迹不难发现,国家的发展需要依托优秀的民族文化;反过来,国家的强盛也能提振民族文化的发展,提高其在国际文化中的地位。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众所周知,古代的日本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根据日本的史料记载,汉字是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也就是日本大量的派遣遣唐使来到唐朝的时候,模仿唐朝的律令制度学习唐朝的文化,同时也将汉语和汉字带到了日本,日本才正式开始了使用文字记载自己历史的时期,这个时候汉字在日本的贵族文人,商人中频繁的使用。日本一度将汉字作为官方文字,公文书信均以文汉字书写。



而且一开始日语汉字汉字也是使用繁体的,但是日语虽然是用汉字书写,但是他的发音却不是汉语。只是借用了汉字的音和形。逐步对中文进行改造,形成日文。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文中保留了大量的汉字。



现在的日语中的汉字,有些我们稍加推测,可以很快明白明白他的意思,有些可能跟我们熟悉的汉字的意义已经完全是天壤之别了。比如,“賞味期限”就是“保质期限”的意思,两者相差不大。再比如“泡汤”的意思是“澡堂”,和我们汉语的理解就大不相同。





其实现在日语中的汉字很多都与我们汉语所理解的意思不同。娘是女儿,映画是电影,主人是丈夫,胡瓜是黄瓜,手纸是信,等等意思大相径庭的汉字。只能说日文中的汉字可以反映出中国文化对日本历史的巨大影响。

你们对日文中出现汉字的历史由来,还有哪些更好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呢。


众意私人秘书


1丶日本(古代称倭国)没有文字。中国汉代以后,两国有了交流。中国汉字传到日本,日本人开始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日本最早的文献都是汉字文献。只是发音不同,用本国语言发音诵读。

2丶日本如今的文字称假名(包括平假名与片假名),原是汉字笔划和汉字偏旁的变体,在古代日本最初用作拼音。平假名作为拼音文字形成于9世纪,在女人中使用,后来发展成日本文字。

3丶日文有一个不可克服的缺欠。就是相同假名的发音,可能产生歧义,必须有汉字在假名文字中才能准确表达句子的含义。所以,日文文献(文章)离不开中国汉字。



赵凡丁201



早期的日文全部是汉字,而且语法也是中式的,甚至读音也全部采用当时的中式发音。所以当时的日本人读书是很痛苦的。到了隋末,日本人开始尝试用汉字注和音。并且写成了一本《日本书纪》。中国人读这本书也很痛苦,书中所有字全认识,就是不知写的嘛。哈哈,我们小时候不是也用汉字注过英语么?歪瑞马吃,还记得这个单词应怎么读吗?


到了唐代,大量的遗唐使进入中原,他们在学习唐代文化的同时。也认识到只用汉字无法解决日本的语言记录问题,于是他们把汉字中的楷书拆解,形成了现在的片假名。有专家表示楷书是日本名臣吉备真备发明的,片假名究竟是不是吉备发明的,历史没有明确的记录。但可以肯定的是,片假名与日本遣唐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到了公元十世纪左右,日本又出现了平假名,平假名是把汉字中的草书拆解后形成的新文字。早期,平假名只是作为汉字的拼音出现的,但这种文字受到了上层贵族妇女的欢迎,并把平假名引入了日本文字系统。到了十二世纪,《源氏物语》的作者已能很娴熟的使用这一文字系统。当然,平假名也是有发明人的,他就是《妖猫传》的主角空海大师,顺便说一句,空海大和尚的草书可是一绝啊。

至此,完整的日本文字系统终于形成。但是,一直到明治维新之前,汉字在日本文字系统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引进西学,这时他们发现西方的很多名词无法用汉字翻译。于是平假与片假便派上了用场。随着西化的深入,汉字的主导地位一步步的失去。时至今日,汉字一统日本文字江湖的地位早已一去不返了。

我是风间残酒,喜欢我的回答,麻烦点一下赞,加个关注呗亲。


用户59157161798


早期的日本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只有语言进行交流。现在已知日本最早的文献都是用汉字书写的,只是在文献的文字用法上和同时期的中国用法不同。

这就说明日本的早期就已经和中国进行交流。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弥生时代中期,日本诸国中的奴国国王曾向汉朝朝贡,并被汉光武帝赐以金印。在三国志里面也有关于日本的人名和地名的记载。

到了隋唐时期,日本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来到中国,不管是政治经济文化都照搬回到了日本,而且根据中文对日语文字进行了改革,拥有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但是中国的汉字已经融入到日本文化之中,很多字都是没有办法改良,只好保留。

日语之中的汉字大部分已经是变体汉字,比如:

中国隋唐时期的语音和秦汉时期的语音不一样,这也导致的了日语在发音方面进行了改变,于是日本在音读上也对日语进行了改良。

等到明治维新之后,欧洲国家的先进技术来到了亚洲,导致了汉语在日本的衰弱,曾经为史记做考证的泷川龟太郎一度找不到工作,所以说文化还是要依托强大的国家实力。

就是在今天的日本课本里面还是有关于中国古汉语的学习,包括论语、孟子、唐诗等等。

尤其是日本的古建筑,都是由汉语写成,没有一点日本的片假名。

日语的存在对我们现在研究隋唐中古语言也有一定的帮助。

说个笑话,中国的留学生在日本算卦,然后日本人告诉留学生,你要去到某某某地方解卦,中国留学生一拿到手中需要的解卦笑了,对于中国人来说太简单了,你能看懂吗?



诗书君




图书管理高级管理员


古时候,日本人为了寻求文化,派一使者来到孔子家求给一些文字,老孔不在家,只有孔二嫂子在家门口洗豆芽,日本人在孔二嫂面前指手划脚了半天,孔二嫂以为他要一些豆芽。就顺手拿了半张报纸包了一些豆芽给他,日本人就把这半张报纸和豆芽拿回日本,当作他们的文字,所以,日本文字有汉字也有豆芽字。(本文绝对正确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