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丹葛爾古城被譽為“海藏咽喉”“茶馬商都”,位於青海省,地處黃河北岸,西海之濱,湟水源頭,距西寧市40公里。古城得名於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東科爾。清順治五年(1648年),東科爾寺從西藏遷至古城東百米處,成為青海和西藏聲名遠播的寺院。

近百年來,丹噶爾古城始終屹立在這裡,見證著這裡發生的一切歷史變遷,觸摸著社會發展的脈絡。沿著丹噶爾明清老街青磚鋪就的道路緩步前行,滿目的灰瓦、白牆、硃紅柱廊,給人一種時空悠遠的感覺,他像是在述說、在傾訴那過去歷史。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古為羌地,漢置臨羌縣,隸金城郡,三國改隸西平郡,北魏屬西都縣,隋改為湟水縣,隸鄯州(西平郡),唐代歸鄯城縣,唐安史之亂後屬吐蕃轄地,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以後隸屬西寧州,明隸西寧府西寧縣,清設丹噶爾廳,仍隸西寧府。民國二年(1913年)改丹噶爾廳為湟源縣。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商業貿易達到高峰,城內擁有大小商戶及手工業1000餘戶,從業人員達5000多人,貿易總額白銀達到500萬兩以上,商賈雲集,貿易興盛,丹噶爾古城也有了"環海商都"、"小北京"的美稱。每當黃昏來臨,城內各個店鋪和洋行的門上製作的具有濃郁民族特點的燈箱式廣告招牌燈火輝煌,大放異彩,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如今的"排燈"便是這種廣告招牌的演變,可以說湟源排燈是中國最早的廣告燈箱。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夜裡的集市褪去喧鬧,一片安靜祥和,月色、閣樓、集市、燈籠匯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就這樣靜靜的看看就很美好、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讚歎。古城是個明媚的女子,她並沒有老去,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有韻味。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據記載,古城修築後,同年設丹噶爾營,駐紮參將一員,千、把總共三員,建參將署一、千總署一、把總署二,及演武廳、軍火庫、火藥局、草場各一、廒倉二十間。道光三年(1823年),由於軍事需要,將丹噶爾營升格為鎮海協營,駐副將一員,負責環青海湖等地的軍務,並保證丹噶爾商業貿易的正常進行。從建城之日起設立丹噶爾營、鎮海營、將軍府、千總府等,先後派副將14名、副總17名、參將7名、都司29名,千總4名,把總31名,足見其軍事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是名副其實的"兵城"。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古城中留下了眾多名人詩詞、神話傳說和排燈、剪紙、曲藝、羊皮繡等民間藝術,以及“花兒”會、朝山會、廟會等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為古城增添了豐厚的文化內涵。丹葛兒古城高大的城門樓子、精美的牌坊、古城內經緯交織的街巷、結構獨特的民居院落、氣勢恢宏的寺院廟宇和古城中的明清式建築群,以及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和豐厚的文化內涵都令人讚歎不已,它沒有遭到過戰爭的破壞,沒有遭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摧殘實屬不易。仔細的欣賞和品味,它就像一杯陳年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翻開歷史陳舊的扉頁,掛在木欄上的不僅僅是一張張深刻的照片,更是這麼多年不能忘卻的記憶,是古城滄桑的變遷,小推車簡易卻能做很多事情,熟悉的曲調聽再多遍都不膩。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如今平和的街道,在過去也曾經歷腥風血雨,幸運的是她堅強的生存至今,有些地方並不是無人知曉、世人忘卻,只是還沒有被記起來。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曾經養活全鎮人的老井,現在只能用來打撈那些已逝的、美好的回憶,如今的水和那時候的一樣甜,只是還是很懷念那時候。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古城是安靜、肅穆的,駱駝等待牽它的人,古城等待著更多的故事發生,而我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間去收集這諸多故事。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茶馬古道上的丹葛爾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